無錫方言

打印 (被閱讀 次)

《聖經》創世紀記載說,世人原本是講同一種語言的,某一天人們聚集一起造巴別塔,欲與天公試比高。上帝製止了世人的輕狂,“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無錫方言就此而生。

無錫方言,吳語的一支,用無錫人自己的話說,講起來阿(e)兜兜,糯篤篤,少了一點蘇州話的柔軟委婉,又不像常州話的侉和梗。我生長在無錫,從小在無錫方言俚語中泡大,無錫方言成為我兒時生活和思維的工具。我用無錫方言感恩讚美,也用無錫方言罵架撒潑。

無錫方言與無錫鄉土人文咬合在一起,彼此依存,絲絲入扣。離了鄉土人文,方言就沒了立足的根基,就像樹沒了土,頃刻就枯萎了。不用方言表達的人文,則人文就沒了味,就像一桌缺了油鹽醬醋的酒菜,如同嚼蠟,與其吃下,不如棄之。客居他鄉,每每回家,不用眼看,隻聽到耳邊盡是無錫話了,就仿佛已置身於泥人阿福,二泉印月,惠山油酥,錫劇折子,祠堂古鎮之中。就像每每踏上國航的班機,聽著空姐用國語問餐,就仿佛已經回到中國的文化氛圍之中一樣,合上眼睛,腦袋裏出現的是龍鳳呈祥,文房四寶,長城歌謠,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

無錫方言不好聽懂,聽懂了不好理解,理解了不討人喜歡。無錫人叫奶奶叫親娘,叫姑姑叫伯伯,叫嬸嬸叫姆妹,叫父親叫嗲嗲。你敢學?稍不明白就亂了輩分。可是無錫人一直這樣叫,一叫就叫了千百年。

無錫方言透露著官本位和銅錢氣。無錫人稱新郎稱“新官人”,稱老公稱“老官”,南郊的村裏稱小孩稱“小官”。問什麽價錢,說“幾乎銅錢?”說此物無用,說“弗值銅錢”。官人,銅錢,明清小說中的市儈用詞,無錫人務實不避俗,硬是搬來用到現在。就是在這款款“銅錢,銅錢”聲的驅動下,無錫人生產出中國商標注冊史上的001號商標“兵船牌”麵粉,生產出萬國博覽會的金獎商品“雙鹿牌”生絲。

據說無錫話中不少是古音。二十稱“廿”,洗用“汏”,不念“弗”,吃說“切”,人說“銀”,泡澡變成了“淴浴”,古音古字在無錫方言中俯拾皆是。無錫人生性固執,從商周到共和,世上改朝換代都已數千年了,然始祖泰伯理順的詞語音調,無錫人堅持著使用到現在。千年啥都變了,不變的是無錫方言。

說到堅持,我想起小時候在無錫鄉村聽有線廣播,記得縣廣播站用無錫話對農民播音:貧下中農同誌們,現在開始廣播。據說用方言廣播是因著農民的堅持,無錫農民不聽北京話(普通話),隻聽無錫話。而這種方言的播音是做了手腳的,使用無錫話的語調聲腔,但將俚俗土話換成了標準的書本詞語,既顧及了農民的訴求,還最大程度使周邊人也能聽出個基本意思。這是無錫人的智慧,堅持中有變通有妥協。

無錫人聽北方話,聽西南西北話,雖也是聽方言,但總能聽出個七八成五六成意思。外地人聽無錫話則如聽天書,一頭霧水,感覺是聽一門外語。一是無錫方言中大量的用詞,在普通話中找不見,是無錫人自創的,讓外麵人去理解就需要翻譯,許多用語找不到標準的對應詞,因而隻能譯出個大概,不能精準盡意,就像譯成英文的唐詩,怎麽弄也弄不出那個味是一個道理。二是同一漢字在無錫話中隨吳語變聲,發音已完全走了樣。

無錫方言中有些詞語是吳語中通用的,如白相(閑玩),混堂(澡堂),潺頭(說人有點“二”),吃生活(挨打),蘇州話上海話杭州話用詞一樣,隻是語調會有變化,這是同一種語係不同支係的共性。另有不少的用詞卻是自身獨有的,好像隻有無錫話這樣用,如老小(小孩),客氣頭(可愛),作興(可能),延線(縫衣針),南夯內(怎麽了),謝頭(昨天),等等。

再說語調,一個無錫城區,東南西北以老城門計算,直線距離不過二公裏,然在這二公裏中,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所說的語調竟是有區別的。城南是城南的味,城北是城北的調。甚至四城門裏百姓俚語用詞也不盡相同。有的詞隻在城南用,如城南人把“過去”說成“壽娘”,而城北是沒有這樣說的。如城北人說這人要作死就說這人“該誅聊”,而城南是不這樣說的。這種同一城區語音用詞的區別是微弱的,也是強大的。說微弱是外麵人聽不出其中的差別,聽來聽去都一個樣,而本地人也從來沒有因這些細微的差別,產生彼此在交流上的困難。說強大,是說幾百年來,短短數裏地,各自語音竟然是井水不犯河水,從來沒有中和過,甚至城北人聽城南人說話便認定是鄉下口音,反之亦然。那麽到底正宗的無錫話在哪裏呢?以市中心為準?崇安寺還是公花園?正宗的無錫話是不存在的。無錫話不以點取標準,整個無錫城,並外展出去,四鄰八鄉都算是無錫方言區吧。無錫話語音變化莫測,用詞豐富浩繁,一裏地一個樣,演繹傳承於無錫百姓一代代人的口中。

方言的地域差別是奇妙的,就拿無錫話和蘇州話來說,在兩地居民聽來,彼此口音差別很大,你是你我是我,即使試著各自模仿講對方的話,也是三句兩句就露出破綻的, 想學都學不地道。但在外地人聽來這兩地的講話卻是一樣,都是吳儂軟語,唱起來一樣的“嗲”:“太湖美啊,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有何區別?同樣的道理,吳語區內,各地口音千差萬別,彼此可以完全聽不明白對方的意思,但一到北京,講起普通話,卻全成了一調——江浙口音。再放大了看,中國東西南北語音區別夠大的吧,東北話和廣東話肯定不是一會事,好不好一到國外,講起英語,就沒了差別,洋人聽了都是一個味——Chinese accent。我們判斷自己使用的方言屬於哪類,在我們自身的生活圈中無法自我測定,不識廬山真麵貌,隻緣身在此山中。隻有在跳出原先的生活圈,站在外麵,我們才能看清自己。當我們到了北京,共同的江浙口音才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身份歸屬,原來無錫話蘇州話都沒有走出吳語語係。

方言的語音用詞的地理走勢的也漸變的,連續的。還拿無錫話蘇州話舉例,兩地緊鄰,相差五十公裏,無錫南郊如梅村,碩放等鄉,語音就開始向蘇州靠攏,同理蘇州北麵的鄉村也一定會有無錫口音的趨向,這就形成了一道道方言變化的梯度帶。大凡方言的變化,都是這樣,不存在一條如此的切變線:路這邊是純真的無錫話,路的那邊就成了標準的蘇州話了。然而現在這種千年百年形成的方言梯度正在消失。城區內不同方位的語音差別已經沒有了;農村的城鎮化,使得農民的子女在認同自己身份為城裏人的同時,開始用城裏的語言交流;城裏的孩子卻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普通話教學,年輕的父母以囡囡不講無錫話隻說普通話而亢奮。在商品經濟和信息化革命的大潮衝擊下,在網絡語外來語流行語的充塞下,無錫方言還能持守多久?

話說遠了,用一句地道的無錫方言作為本文的結束。記得早年剛改革開放,國家動議給職工加點工資,指標有限,誰加誰不加,吵得不亦樂乎,無錫水泵廠有位老工人說道:“銅錢影子是戳心境格,依嘎頭裏踏沉則船阿要上去格”。

江南雲 發表評論於
我們那裏姑姑叫八八(發音有別於伯伯)或者叫娘娘。奶奶叫妮娘或親娘。
小八臘子 發表評論於
上海鄉下也是這樣說的。基本一樣,發音略有差異。小時候廣播裏老放錫劇的。
zachyjoy 發表評論於
同感
鄒堅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zachyjoy' 的評論 : 自族人,親切。
zachyjoy 發表評論於
帶,不是代
zachyjoy 發表評論於
Wow! 作者與我老公同姓,老公祖上也是碩放那一代的,作者頭像看上去也似鄒家人。在此代我老公向鄒家人問好,願主保守您和您全家
鄒堅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橫塘雨眠' 的評論 : 謝謝指教。我會講一點蘇州話,但不怎麽地道。
鄒堅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京工人' 的評論 : 謝謝指教
鄒堅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東施愛美' 的評論 : 外公外婆就叫舅公舅婆,和你們一樣。
鄒堅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jimsullivan' 的評論 : 在無錫方言中“老線”與“老小”是同一發音。我懷疑是“老小”不是你寫的“老線”,意思是“小孩”
jimsullivan 發表評論於
請教一下“老線”是什麽意思?好像被罵的時候經常跟“末代”連著的。
東施愛美 發表評論於
常州人看到叫奶奶親娘,姑姑伯伯,於是笑了。那咋叫外婆外公呢?是不是也是舅婆,舅公?
singerl55 發表評論於
老小 (男孩), 毛烏頭(女孩)。
飯盛男 發表評論於
“小官”、想起來這個詞了。以前隻知道這詞的発音、不知道如何寫
Water168 發表評論於
祖輩都是無錫人,每年回國,懷念家鄉的小河,太湖,惠山。
可惜由於城鎮建設,那些走過的路,踏過的橋,熟悉的街和店麵,再也不見蹤影,
難尋童年的美好回憶
小徐徐 發表評論於
我媽媽是無錫人。我在讀小學前一直生活在北門的外婆—恩娘還是親娘身邊。小時候聽我媽換她的姑姑叫伯伯,一直沒有覺得奇怪。今天在文中看到,才想起伯伯應該是男性才對呀……想起童年時的無錫,就是街裏的小吃、午睡後的豆腐花
小徐徐 發表評論於
我媽媽是無錫人。我在讀小學前一直生活在北門的外婆—恩娘還是親娘身邊。小時候聽我媽換她的姑姑叫伯伯,一直沒有覺得奇怪。今天在文中看到,才想起伯伯應該是男性才對呀……想起童年時的無錫,就是街裏的小吃、午睡後的豆腐花
京工人 發表評論於
作興(可能),延線(縫衣針),南夯內(怎麽了),不光你們無錫,我們嘉興話也都是這樣講的,吳語共有的語匯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多
鄒堅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ackcountry' 的評論 : 我老家原住大公橋附近。
林外芭蕉 發表評論於
爺爺奶奶無錫人。小時候還聽得懂他們的無錫方言,大了反而聽不懂了,不知道為什麽。
justforfun 發表評論於
我出生在無錫,上小學前在南京和無錫之間來回跑,無錫話和南京話像開關一樣轉換。上小學後就很少回無錫了,就5年級回去過一次,無錫話也就忘了,現在能大概聽懂。
橫塘雨眠 發表評論於
作興(可能),延線(縫衣針),蘇州話裏也是這麽說的,並非無錫話獨有。
Backcountry 發表評論於
握手,我是無錫清明橋人。正像您所說,我家裏的下一代都不會講無錫話,確實遺憾。
mamacao 發表評論於
外婆無錫人,以前經常有無錫親戚來,也經常去無錫,聽到無錫話好親切,會聽,會講。
煙火人家 發表評論於
握手,無錫,我的第二故鄉,比我出生的地方更象我自己的家
zhuc 發表評論於
無錫人看到好親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