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父親是個酒鬼,魯迅自己是個煙鬼。迷信日本西藥也沒用。

本帖於 2024-07-12 16:16:51 時間, 由普通用戶 yzout 編輯

周伯宜(1861—1896),是周樹人(魯迅)、周作人、周建人之父。本名鳳儀,秀才出身,因屢應鄉試未中,一直閑居在家。
周伯宜於1893年冬一病不起至1895年秋冬病勢日加嚴重,直至1896年10月12日(農曆9月6日)去世,終年三十七歲,中道夭亡,根據分析主要死於肝硬化,中醫稱單腹脹。期間邀請中醫治療。
病因
1.
鬱怒成積:1893年秋魯迅祖父周介孚科場賄賂案發,魯迅的父親周伯宜在杭州鄉試,與案情有涉,故被拘捕審訊,又革去秀才,在精神上蒙受沉重打擊,憂鬱惱怒,肝失疏泄。失其條達,日久鬱怒成積。
2.
酒精中毒:憂愁無處發泄,借酒澆愁,酒後常甩筷扔碗,大怒傷肝,酒精對肝髒損害更大,日久肝鬱血液。周伯宜愛用水果作下酒物,魯迅常去上街買鴨梨、蘋果、花紅之類給父親下酒;根據紹興人飲酒習慣,凡用水果作廠酒物者多飲的是白酒(燒酒),白酒含酒精濃度大,因此對肝髒損害更為嚴重,而其父在生病期間照樣喝酒,從不忌口。故造成病況每下。
症狀
1.
牙齦出血。魯迅還在一篇叫做《從胡須說到牙齒》的文中講到自己“牙齒也很壞,……終於牙齦上出血了,無法收拾,‘並說’這是我的父親賞給我的一份遺產。因為他的牙齒也很壞。”由此猜測魯迅父親也有牙齦出血症狀,此亦是肝硬化的常見臨床表現之一,興許他的肝硬化尚伴有”脾功能亢進“的病況,也說不準。中醫認為是肝火克脾,是酒毒的表現。
2.
口吐鮮血:周伯宜由最初的慢性牙齦滲血逐漸發展到了突然大口吐血,當時魯迅母親用墨汁止血毫無效驗。對於創傷出血,用草木灰和墨汁都能有效的止血。而魯迅父親是在嘔血,血從胃中湧出。由於肝硬化,門脈高壓造成胃底靜脈曲張,鬱怒或酒的刺激,而致胃底血管破裂所致。這時用墨汁止血,根本無濟於事,隻有請醫生急救結紮血管止血,但也隻能緩解一時。有的病人會因食道靜脈破裂,吐血而死。
3.
浮腫腹水:吐血量大,造成貧血,血漿濃度低可出現水腫;更主要的是門脈高壓,下腔靜脈受阻,造成下肢浮腫,後逐漸加重,腹水壓迫,漫腫到了胸腔,連呼吸也感到困難,用他父親感受說,好像一匹小布緊裹身體一樣難受。有的肝硬化腹水病人會出現肚臍膨出,醫學上叫做臍疝。
4.
疼痛不止:肝硬化日久不愈,可致肝癌,肝硬化本身加上嚴重腹水也可造成劇烈難以忍受的疼痛。由於疼痛不止,起初他服鴉片救急,漸漸地有些非此不能止痛了。這已經是毒品依賴。

蕭紅回憶,魯迅不僅每天煙不離口,而且從來不運動。連每天走路都沒有。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因肺結核病去世,終年55歲。
臨去世前還在吸煙

據須藤後來所寫《醫生所見的魯迅先生》一文披露,魯迅七八歲起牙就不好,因齲齒夜難成寐,二十二三歲時“大半牙齒便已缺損”,“食量不及常人一半,而且生來不知饑餓和美味”,故“筋肉薄弱……淨體重從未超過40公斤”。
魯迅當年棄醫從文,也有“牙齦腫脹,三天三夜飲食未進”的原因。
留日期間,魯迅養成吸煙的惡習。據魯迅晚年醫檔記載,他“吸煙史33年,每天約50支,55歲減至每天15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