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AI賽道該如何抉擇?

作為一個入行多年的老LP真金白銀投了不少基金穿過牛熊、也吃過回撤的苦最近這幾年不管是去聽私募路演還是和圈裏朋友聊天隻要聊到“未來哪個板塊最有前景”AI賽道基本是繞不開的關鍵詞那AI賽道到底能不能投?投哪裏?我就結合這兩年看的項目、投的組合說點接地氣、少點套路的實話。

一、AI的確是長期大方向但落地需要時間先表個態:AI確實是長期值得重視的大方向尤其對一級市場和量化策略都有深刻影響不光是因為OpenAI、英偉達這些標杆帶來的預期更關鍵是——這次科技周期是真有東西的不是炒概念但咱做LP的光聽“長期好”是不夠的我們要問兩個問題:現在的估值貴不貴?AI企業真的在賺錢了嗎?目前很多AI相關標的估值已經很高了甚至在消化未來三五年的預期這時候追高節奏不對很容易踏進去就被套一輪所以我一般的做法是:一方麵配置部分中長期成長型私募(他們會布局未來的AI龍頭)一方麵用量化對衝策略控製波動不在市場情緒過熱的時候滿倉上車

二、私募圈裏怎麽投AI?我看到幾種思路目前主流私募在AI上的配置大致分三類:1成長風格偏重的股票多頭這類私募會直接重倉英偉達、AMD、微軟這些AI底層硬件或平台公司也會看國內的華為鏈、AIPC、算力基礎設施等但問題是這種策略波動大遇到美債利率衝高或者AI炒作退潮回撤也狠2行業輪動+中性量化這類私募會動態調整AI在組合裏的權重用量化模型判斷板塊強度和估值性價比該上就上、該減就減這類策略我個人偏愛一些——進可攻、退可守3AI作為工具而不是投資對象更深一層的是一些私募直接把AI作為建模輔助工具比如用大模型處理財報、做文本情緒分析、提取因子這類項目不一定投AI股票但本質上更靠近“科技改變交易”的原始邏輯我覺得未來這類“用AI做投資”的私募反而可能比“投資AI”的私募走得更遠三、一些建議:AI能配但要“選賽道+選人”說到底AI賽道是能投的但一定要記住兩句話:一是“別把AI當信仰”再好的風口也要看估值和兌現路徑AI落地需要時間中間的泡沫期不可避免二是“選人比選賽道更重要”AI賽道裏的公司波動性高研究難度大能穿越周期的基金經理很稀缺我更傾向於投那些不光懂AI更懂市場節奏的團隊尤其是能跨一級和二級的私募有自己的行業專家有耐心做深度研究不靠追熱點吃飯最後說幾句心裏話做LP久了你就知道真正賺錢的不是追風口而是抓趨勢+控節奏AI是趨勢但你得找對船、配對風帆再控製好節奏我自己信奉的一句話:你不能指望一條魚從江邊跳到你碗裏但你可以選一條對的河、坐穩一條靠譜的船、等風來AI的“風”已經吹起來了現在比拚的是誰能穿過泡沫、穩穩落地如果你是LP別隻看賽道的熱度更要看項目的體質和操盤人的能力長期來看市場不會辜負真正認真的人

所有跟帖: 

跨一級和二級的私募 多嗎?小白我問 -RomaVacation- 給 RomaVacati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30/2025 postreply 21:31:54

並不算主流,但也不少見 -永遠從容- 給 永遠從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30/2025 postreply 21:46:4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