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20 萬買了某種年金,講明第7 年開始可以取錢,每年1 萬5,一直到99歲。
仔細算一下。20萬本金,每年取1萬5,要第14 年才打平。換句話講,給人20 萬,自己損失20餘年的利息或者其投資收益。
14 年後,每年1萬5的收入就是保證20萬投資,7.5% 收益,直到你過世。損失前14 +7 =21年的收益,換來以後7.5% 的保證收益。當然還有一些額外保證,比如本人去世,配偶可以繼續拿到配偶99歲。如果都在99 歲前去世,繼承人可拿賬戶中的現金值,10 年了,現金值從20萬變為26萬左右。
從投資的角度,肯定不合算,自己的錢自己投資,應該是比較好的,費用也低,回報就高。
但是,年金是一種保險,買保險是一種需要,不是投資。有剛需保險,比如汽車保險。還有可選擇保險,如人壽保險。買保險是選擇,一種必選,一種是看每個人的需要。可以肯定,大部分人不需要年金保險。
我現在再選是否買?肯定不會選買年金。10 年前選,是不知道美國現在的投資方法,對退休人士是多麽方便,當時怕將來,所以買年金。
買年金若幹年後,可無費用全身而退拿回本金,但利息和收益就沒有了。
隻要有一點理財的基本概念,我認為就沒必要買年金。什麽叫懂一點,根據糊塗兄的定義,在退休前,最晚在退休那天,知道RMD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