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在華人社區類似的期貨投資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經紀公司做美國市場的金融產品和商品期貨,另一種是通過代理公司做香港市場的金融現貨交易。金融產品一般而言包含有貴金屬 (黃金,白銀,鉑金),常交易的外匯 (日元,歐元,英鎊,瑞士法朗對美元的匯率),美國市場還有美國國債。
美國市場的期貨交易比較正規,像房地產和保險及股票一樣進入經紀行業必須要通過考試取得資質證書,期貨的證書稱為 “係列3” (Series 3 )。跟房地產經紀相似期貨經紀人必須先通過政府的 “係列3” 考試,然後掛靠在具備一定經驗的經紀公司之下,才能夠發展客戶下單操作。而且政府的法規規定經紀人不準對客戶在獲利方麵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相反還必須明確告知投資的風險。交易的品種也比較多,除了金融(貴金屬,外幣,債券)期貨之外還包括大宗商品像原油咖啡小麥玉米等的期貨交易。以及期權交易(Option)。交易賬戶的資金直接存入紐約或芝加哥交易所的交易商的賬戶因而受美國聯邦法律的嚴格監管,交易方式是經紀公司直接通過電話打到紐約和芝加哥的金融或商品交易現場的交易商下單。
而通過香港交易所的交易則簡單多了。首先經紀人不需要考證照因而也無從監管,花言巧語隻要忽悠到客戶就能代理下單交易。交易品種隻限於金融產品 (黃金,白銀,外幣)並且沒有期權交易。其次交易資金是存入當地的經紀公司而不是直接入港交所。這樣對於投資人及其交易資金而言都產生了不小的風險。因為資金存於本地的經紀公司,而經紀公司就像大街上其他的做生意的ABC公司一樣隨時可能消失。關鍵,本地監管缺失的情況下無法確認本地的代理經紀公司是否有將訂單真正下到交易所,有可能並未將客戶的交易單下去香港交易所市場,甚至可能訂單是下到隔璧房間,根本沒有進入到市場,成為經紀公司與客戶之間的對賭。因為期貨行業贏虧額巨大而且散戶賺錢很難,加上每筆交易收取下單費和差價,對賭情況下客戶的投資損失全部成為經紀公司的贏利。這樣一來幾乎是穩賺不賠一本萬利的營生。
客戶一旦下單買賣交易,在獲得贏利之前必須先被刨去兩部份。一是買賣差價,同一產品在同一時刻市場的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就有差價,買入價要比賣出價高,據稱為交易所的收費。第二部份是每單85美元的經紀代理費,其中經紀公司收取60美元,25美元是經紀人的傭金收入。所以每交易一張單,一買一賣之中固定的費用就已經超過兩百美元。每做一個合約無論是賺還是賠了,經紀公司這兩百美元旱澇保收。有的公司如果在報價時再吃上幾個點的話,投資人賺錢就更難了。
正是由於存在著這些監管上的漏洞,美國政府從九十年代起就開始取締這種最終交易發生在美國本土之外的投資活動,並且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投資公司也好,谘詢公司也罷,冒出一家取締一家,直至其在華人社區基本絕跡。當時經紀人則鳥獸散,相信不少人從此離開這個行業。我也不得不去投靠一家正規的做美國市場的期貨經紀公司並且考了 “係列 3” 證書。雖然此時的我已經前前後後撲騰進去好幾萬,但是始終覺得散戶在這個市場也能賺錢,用一句東北話來說就是 “還沒整明白” !
不久前一部由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曾經風靡一時,劇中對於股票市場的爾迂我詐有入木三分之描述。跳海的A先生,琅鐺入獄的強總,洗手出局的寶總,無一善終。而期貨交易因其施加了杠杆原因比股票更加凶險。用一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形容國際上關係的話來比喻期市股市也十分貼切:在這個世界,你如果不是座在餐桌上就會出現在菜單上。今日風光無限的巴菲特和李嘉成是少數能夠座在餐桌上的幾位大佬,當年他們涉及白銀,原油和黃金時,無數人上了他們的菜單。一將成名萬骨枯。
1995年中國大陸也曾經開放過批準成立投資境外期貨交易的經紀公司,一時間經紀公司在國內各個大中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每天一到晚間(美國市場開盤了)經紀公司所在的大樓內人聲鼎沸燈火通明。那時做外盤的經紀公司大部份下單到香港,也有少數直接下單去美國芝加哥及紐約的交易所。據說不到一年時間就貢獻了十個億,時任總理的朱熔基緊急下令喊停,所有的做境外盤的期貨經紀公司一律停止交易關門歇業。著實紅紅火火了一年時間。
有幸見證了這段曆史,見證了中國的規模。一般美國的經紀公司規模都不大,投資經紀顧問也往往屈指可數幾位。這是因為散戶投資者很難賺錢加上政府法規的嚴厲監管,投資經紀人靠傭金很難在期貨的行業中長久生存。除非手頭有投資上米資金級別的大客戶。而在中國確是另外一番景象。小城市的經紀公司都可以收羅幾十個投資經紀,大中城市期貨公司的交易大廳一字排開的上百台電腦前一到晚間烏央央座滿了殺紅了眼的大小賭徒。
從交易的技術角度來看,今天的市場比二三十年前更加難以駕馭。那時主要是通過看圖形(Bar Chart)來判斷市場行情,配合一些以數學為依據的技術指標。經紀人花很多時間通過研究圖形來預測價格走勢。而後發展出電腦程序交易。今天判斷市場的方法更加科學,主要通過波浪理論結合菲波拉切原理來判斷價格的趨勢,甚至人工智能AI的參與。大的銀行保險公司占有得天獨厚資源。所以,金融以及商品的期貨交易對於個體散戶而言要在市場賺錢變得越來越困難。除了少數牛人開發出自己的複雜的交易體係,絕大多數的散戶投資者都隻有上菜單的份。這種短線的交易體係通常隻有開發者本人能夠熟練掌握,因為市場瞬息萬變,即使有心傳授給旁人一知半解也難以活學活用。而一旦有誤賠上的是真金白銀。
跟三十年前相比,今天獲得資訊的條件大為改善了。那時一家公司隻有兩三個電視機大小的報價顯視屏,外加幾台圖形分析的終端。幾十個投資者湊合著用。寒冬臘月早晨5點就得去公司。今天在家裏足不出戶就能夠從電腦及互聯網獲得所有交易資訊。但是技術分析也好交易體係也罷最終還是個贏虧的概率問題,沒有百分之百。就是這麽殘酷。
走了無數人又進來無數人,最後都是源源不斷的炮灰。新手死於追高,老手死於抄底,高手死於杠杆。一個不小心全部玩完。唯有莊家是先知。麵對殘酷的市場,沒有把握賺錢的情況下,很長一段時間內我也不得不收斂以對轉而去做其他的生意。而且投資也需要資本,沒有資本就是無米之炊。但是從未放棄還是一直在關注研究它琢摸它,把它當成一門副業。
有個一萬小時定律:任何人做一件事,隻要經過一萬小時的錘煉,都能從普通人變為某一領域的頂級人才。 國外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明確地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普通人對於某件事,某個現像隻要潛心不斷地思考研究,一萬小時之後與旁人相比他就會成為這方麵的專家。高爾夫擊球過萬方才找得到方向。
總結起來我的交易方法就是兩句話:期貨交易股票化,8020交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