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7
我幾年前去維也納旅遊,專程去國家歌劇院,混在許多著正裝禮服的觀眾中,聽過一場意大利語的名劇《弄臣》,昏昏欲睡,死撐住沒出洋相。藝術是語言,有其詞匯、成語、語法、典故,特定的表達方式。不了解這些,就象不不懂一門外國語。我不懂歌劇,也不懂意大利語,體驗一把夠了。
維也納,盡顯昔日大帝國之都的氣場,無處不在古典音樂殿堂的氣氛。說到歐洲近代文化藝術發展,羅馬和巴黎先後是繪畫、雕塑、建築的中心,倫敦和巴黎是文學巔峰,而維也納則是音樂之都。為什麽偉大的作曲家多來自德裔(德國或奧地利)?
中歐主要是德語係地區,但文藝複興後相當長時期內,德裔貴族精英們崇尚法國說法語,德語尚未發展到能出文學大師的水平。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使許多德裔王國、公國、伯國改信基督教新教。而新教教義反對用精美的雕塑繪畫裝飾教堂,抑製了雕塑繪畫藝術的創作。但唱聖歌奏聖樂,卻是新教(尤其德語區流行的路德派)教堂熱衷的儀式活動,從而使音樂表演藝術廣泛流行。中歐曾經有上百個日耳曼人的封建諸侯國,聚集在神聖羅馬帝國名下,相對平安無事。王公貴族們閑來相互攀比炫耀的,往往是音樂演奏。沒有語言的音樂,也是德裔文化藝術輸出的驕傲。日耳曼貴族們資助建立最完善的音樂學校,雇用最優秀的音樂家,演奏最新最好的樂曲。在教會、貴族和平民共同推動下,音樂水平水漲船高,音樂大師輩出,名曲層出不窮。
在十八世紀才出現的鋼琴(確切的說為古鋼琴),大大提升了音樂表現層次和力度,是現代樂器中的樂器之王。(從曆史和音響效果來看,管風琴是樂器之王。)使大師們可以創作出無數以鋼琴為主樂器的交響樂、嗚奏曲、協奏曲、變奏曲、幾重奏曲等新型音樂形式。終於有合適的樂器,讓演奏家呈現演奏的嫻熟技藝、細膩個性、敏銳情感。讓作曲家表現音樂的宏大敘事、深厚結構、豐富層次。那時的音樂創作大師們多數也是傑出的演奏家,善長多種樂器,並且先以演奏家成名成家。薩爾斯堡的莫紮特出生屋,有一台他用過的古鋼琴。他也是頂級小提琴演奏家。巴赫是全歐頂尖管風琴演奏家,後人把他創作的管風琴曲改編成鋼琴曲。貝多芬、勃拉姆斯、李斯特、肖邦都是鋼琴家,李斯特和肖邦具有無與倫比的鋼琴演技,才可能創作一些極高難度的鋼琴曲、鋼琴詩。柏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是曆史的天花板。誰能演奏他創作的炫技小提琴獨奏的24首隨想曲24 Caprices,小提琴技法夠得上類似圍棋九段級別。
(莫紮特出生故居的古鋼琴)
((薩爾斯堡大教堂管風琴鍵盤)
文藝複興後,繪畫、雕塑、建築藝術達到古典風格的高峰,然後流行巴洛克風格,在十八世紀又重新流行古典風格,稱為新古典。音樂藝術,在文藝複興時期尚未成熟不受重視,在巴洛克時期才開始媲美繪畫雕塑藝術,終於趕上藝術時尚潮流。巴赫Bach集巴洛克音樂之大成,以賦格對位技法演進出精致複雜的高品質作品,提升音樂在中歐德意誌地區的藝術地位。在巴洛克音樂風格後,隨整個藝術風氣轉回簡明輕巧,音樂首次形成古典音樂,達到高潮。
早期的音樂家被視為藝人技師,主要收入來自在王公主教們雇傭的私家樂團中任職的年薪。擔任樂長或首席樂手,必須經常按雇主要求的主題,創作新曲,在宮廷或教堂中組織樂隊為雇主演奏,難有對公眾的開放商業演出,無法單賣音樂作品本身的版權贏利。巴赫、莫紮特也不例外,作品多為雇主定製,收入有限,一生因財務所困。隨著啟蒙運動開智民眾、殖民國家財富增長,中產階層藝術品味需求,音樂家們可自創作品公演創收,成為社會賢達。海頓Haydn、貝多芬Beethoven後期在公眾場所自創自演自收,名聲不再局限宮廷內。英俊風流的李斯特Liszt以其超炫的鋼琴演奏,掀起風靡全歐的李斯特狂熱,大大提升音樂家的社會地位比肩精英名流。曾經樂隊的經理、作曲、編導、指揮、首席演奏員於一身的音樂家,現在已經沒有。作曲家可以賣版權維生,表演家以表演他人作品成名致富,有人甚至不必現場親演,隻買音樂唱片和流量暴紅,憑一首流行歌曲可以吃一輩子。回顧古代音樂大師,他們才是真正的藝術天才。
音樂水平上,如果說德意誌地區是歐洲的高原,神聖羅馬帝國後期的首都維也納,就是珠穆朗瑪峰。大部分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音樂演奏和創作大師,都以在維也納演奏作品為榮。在維也納的公園和街頭,豎立著許多德語裔音樂大師們的紀念像,海頓、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Schubert、勃拉姆斯Brahms、小約翰·施特勞斯等。他們都長期生活在維也納,並長眠於此,有故居、墓地和專門博物館供參觀、敬仰。
德國人引以自豪的德裔音樂巨匠3B: 巴赫(巴洛克)、貝多芬(古典)、勃拉姆斯(浪漫)。其中後兩位,其實主要生活在維也納。貝多芬又被歸入古典音樂的維也納三傑:海頓、莫紮特、貝多芬。海頓奠定古典音樂各曲式的基礎,莫紮特把已知古典曲式推到高峰,貝多芬融合革新古典曲式達到新境界。有趣的是盡管三傑中,海頓和貝多芬生前就是名滿天下的音樂明星名人,而莫紮特一生拮據,35歲去世時沒有幾人參加葬禮。但今天維也納的古典音樂代言人卻是莫紮特。霍夫堡皇宮裏的皇家花園中,特別豎立莫紮特紀念像。街心廣場有莫紮特噴泉池。古裝"莫紮特"們站在老城街頭,向遊客們推銷金色大廳的莫紮特音樂會門票。
另外一位深受維也納人喜愛的音樂大師,是本地人小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 Jr,十九世紀後期紅極一時的圓舞曲之王。維也納有兩座他的博物館:施特勞斯之家,約翰·施特勞斯博物館。自從老約翰·施特勞斯借鑒農民慶典中跳的華爾茲曲式,開發出圓舞曲,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百多首華爾茲,將其提升到流行的宮廷交際舞曲的地位。他創作的歡快華爾茲,至今仍提醒人們,維也納作為曾經大帝國之都的輝煌夕陽時光。每年維也納除夕之夜的新年音樂會,維也納交響樂團都會在聞名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施特勞斯音樂家族的樂曲,是在全世界電視轉播的迎新年經典節目。當年我上大學時在舞場上,沒少聽他的名曲《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春之聲》、《皇帝圓舞曲》等等。金色大廳的莫紮特音樂會,結尾曲目卻是《藍色的多瑙河》和老施特勞斯的《皇帝進行曲》,維也納的音樂名片。市立公園裏一尊小施特勞斯拉小提琴的銅像金光閃耀,象征這位大音樂家和他的國家與城市的黃金時代。
懷著對《藍色多瑙河》的憧憬,第一次看到維也納城裏流過的多瑙河段,比上海蘇州河寬不了多少,的確有點失望。見到穿過布達佩斯城的多瑙河段,才滿足了期望。
古典音樂巨匠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的墓,都在東郊巨大的中央墓園裏,要花點時間去找。對古典音樂迷來說,這算是朝聖之行,不算大問題。維也納市內也有他們的雕像,舒伯特雕像距小施特勞斯不遠,勃拉姆斯雕像在另一公園內。
有點驚訝貝多芬雕像在不起眼的街心小廣場中,與其在古典音樂中的地位不符。難道維也納人介意他是外國人?
古典音樂愛好者可以在維也納欣賞高質量音樂會,現場演奏的莫紮特的鋼琴曲、貝多芬的交響曲、施特勞斯的圓舞曲。這裏還有有頂尖的綜合音樂藝術大學、音樂博物館、音樂廳。歌劇愛好者可去歐洲最漂亮的歌劇院之一,具有富麗堂皇的新文藝複興風格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前廳裏的多層大階梯十分壯麗,牆壁貼滿大理石,各種精美石雕。這座音樂之都的歌劇聖殿。
(維也納歌劇院)
布拉格和布達佩斯的歌劇院,都有類似風格的建築外貌。如果沒來過歌劇院,絕對值得參觀一下,我知道自己不懂歌劇,這次就不勉強自己去聽戲,隻在外麵轉一圈。
(布達佩斯歌劇院)
(布拉格歌劇院)
我沒時間在薩爾斯堡聽莫紮特,不能再錯過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莫紮特音樂會。雖然隻演奏他的管弦樂曲(無鋼琴),一半空座,還是值得。至少這次,除一開始打過兩個哈欠,沒打瞌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