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訪古 穿越時空 (下)

來源: SHARPER 2015-01-23 08:01:4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027 bytes)

今天:西安東線——  秦始皇陵,兵馬俑,華清池

早上八點剛過,我便隨著人流到了火車站,坐上了開往西安東線的旅遊專車,把我的探奇觸角延伸到了秦朝。

秦始皇陵:這裏是中國的第一座皇帝陵墓,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這座豪華的地下宮殿裏,埋藏了無數的珍奇異寶,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個年頭,雖然一切都是猜測和臆想,但我們仍然無法拒絕。

 

這無疑是一座巨大的陵墓,頭枕驪山,腳踏渭河,皇陵的布局和結構完全仿照秦都鹹陽設計建造,高大的封土丘之下的地宮象征著富麗堂皇的皇宮,陵園的內城和外城象征著鹹陽的宮城和外郭城,還有集結的兵俑把守,一切的布置都顯示了秦皇生前的恢弘氣勢。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公元前210年夏,這位中國曆史上的第一任皇帝死在巡遊途中。兩個月後,下葬儀式在鹹陽舉行,那座前後共花費了38年修建的巨型陵墓,終於派上了用場。

據說修陵頂峰時用工達到72萬人,占到了當時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整個陵園和叢葬區的總麵積達66.25平方公裏,比現在的西安城區的麵積還要大一倍多。舉個更直觀的例子:何其壯觀,浩大的兵馬俑陪葬坑,隻是秦始皇陵極小的一部分,僅占其總麵積的萬分之三點五!

可惜的是,項羽入關中後,一把大火燒毀了秦始皇留下的所有宮殿建築,又大肆搶奪秦陵地宮中的珍寶,30萬兵士整整運了一個月都沒有運完!

因而顯赫一時的秦始皇陵隻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包,聳立在驪山腳下。這就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堆。封土堆並不荒涼,上麵植滿了石榴樹,鬱鬱蔥蔥。在這封土堆下,秦始皇的地宮依然緊閉著大門,至今沒有被發掘。

而陵園的門口聳立的幾個手持長戈的秦代戰士,還有封土堆前廣場上的秦始皇守陵部隊換崗儀式的表演,還在執著的提醒著我們,一個皇帝至高無上的尊嚴;在凝重的綠色和高大的墓塚之間的文物展台,則展示著秦始皇陵近二十年來出土的部分文物。

對於地宮,司馬遷曾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這極為簡略的幾行字,便是目前人們對還掩埋於地下的秦始皇陵地宮的全部認識。

所謂“穿三泉”,是為了防止地下水滲進地宮而建的地下阻排水渠,在北京建成不久的國家大劇院,就是按照這種辦法來解決水浸問題的。

地宮極其深邃堅固,墓中建有宮殿及百官位次,堆滿了珠玉珍寶,燃燒著用人魚膏(據說是一種四腳魚,似人形,生活在東海中)做的蠟燭,永遠也不會熄滅。這樣一來,地宮中就永如白晝一般。

墓內還灌注了許多水銀,如同江河大海一般圍繞在皇帝的身邊,川流不息。上麵象形日月天體,下麵象形山川地理。地宮實際上就是一個被搬入地下的人間世界的縮影。這位人世間的至尊者,在地下也要繼續執掌他的王權。

那些地宮中彌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如果出現盜墓者,高濃度的汞蒸氣一旦被人體吸入,極可能中毒而亡。

據史載,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的時候,下令始皇宮內的宮女,凡沒有子女者,都要殉葬。為了防止“泄密”,凡參加修造墓室的工匠,不待他們出來,就封閉了墓門。

兵馬俑: 這個無與倫比的地下軍團,絕對無愧於人類曆史上的一大奇跡。兵馬俑的宏大與美妙絕倫,讓每一個目擊者在一瞬間體會到時空交錯,震撼於秦國那橫掃千軍,吞滅六國的霸勢。即便是若幹年後片段的回憶,都是令人難以抑製的激動。

 

關於兵馬俑的發現,似乎已經流傳成了一個傳奇。秦始皇陵陵東,一片砂石堆積的荒野上,據說昔日這裏是一片墳地,曾有農民在掘墓時曾發現過有像人一樣的東西。19743月的一天,西楊村村民在抗旱打井時,偶然發現了一些陶俑殘片。由此,一個龐大的地下軍團初露端倪。

之後,大批的考古工作者陸續趕到,粗糲的土地如剝繭抽絲般被細細規整,挖掘,一個個埋藏在地下的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大小約有千餘尊,排列成整齊的軍陣,從黃土中掙脫出來。兵俑們沉著鎮定,披堅執銳,仿佛隨時待命出擊;而整個軍陣軍容嚴整,氣勢磅礴,一種神秘的魔力恍惚間會把人引入到那戰馬嘶鳴,鏖戰在即的一刻。

這就是最早發現的秦始皇兵馬俑一號陪葬坑。坐西向東。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麵積14260平方米,坑內還有10道寬2.5米的夯築隔牆。兵馬俑就排列在牆間的過洞中。

傭坑中的兵俑,每一個都渾厚健美,洗練,看似千篇一律,實則豐富多彩,有長了胡子久經沙場的老兵,也有初上戰場的青年;有的堅毅威武,有的意氣風發;細細品味,似乎能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他們不同的遭遇和心情。據說他們原來還曾裝飾有精美的彩繪,可惜曆經兩千多年的侵蝕,已大多剝落消失。那些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噴鼻嘶鳴,有的閉嘴靜立。。。。。而出土的青銅兵器,雖然埋在土裏兩千多年,依然刀鋒銳利,閃閃發光。曾有考古人員在一號坑發現一把青銅劍被陶俑壓彎了,當他們把陶俑移開後,這把劍竟奇跡般的反彈平直了。所有這一切,都讓人對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世遺跡唏噓不已。


站在一號坑前,我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最前麵的是前鋒,二百一十名武士俑,橫列三隊,手持弓弩,背負箭囊;後麵緊緊跟隨的是身穿盔甲的步兵,間雜著駟馬戰車組成四十路縱隊從十幾條坑道裏湧出;軍隊左右各有側翼,末尾又有三列後衛。整個軍陣布局嚴密,蓄勢待發,威風凜凜,氣壯山河。憑欄俯視,一切都是那麽真實,所有的曆史距離感都消失了。我隻能定格在那裏,為始皇當年橫掃六合,所向披靡的聲威驚歎不已。

二號坑在一號坑的北側,其布陣更為複雜,兵種更為齊全:東部是手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傭;南部由駟馬戰車組成車兵方陣;中部由車,步,騎兵傭混合編製組成長方陣;北部則是眾多騎兵組成的長方陣。四個方陣有機組合,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可謂無懈可擊。

三號坑位麵積最小,成凹字形,門前有一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按夾道的環衛隊形排列,象征古代的軍幕,是軍陣的指揮係統,統帥左,右,中三軍,隻是沒有建成而已。四號坑有坑無傭,但未發現回填的五花土。

從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記年號看,兵馬俑叢葬坑應該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後修建的。秦始皇死後,如火如荼的農民大起義相繼爆發,秦始皇的萬世夢如泡影一般破碎,就連他的兵馬俑叢葬坑也未能完成,三號坑中途終斷,四號坑被迫停建。後來在考古發掘中發現這裏有火焚的痕跡,料想是當年楚霸王入關,火燒阿房宮後餘怒未平的結果。

兵馬俑坑總麵積達2萬多平方米,內藏有與真人真馬大小同等陶俑近8千件,戰車1百餘乘,以及實用兵器等文物。

在返回西安的途中,有這樣一個地方讓我不能不下車————因為很少有一處風景共存著兩段各自獨立的曆史:在這有著3千年曆史的皇家園林裏,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浪漫愛情故事和西安事變的政治煙雲並行不悖,一起千古留名。這就是華清池。

 

華清池位於驪山腳下。而驪山則是傳說中女媧補天時煉石之處。仰視驪山,山不高,滿山鬱鬱蔥蔥的,山勢恰似一批青色的驪馬,故而得名“驪山”。相傳早在西周時期,周幽王就曾在此建驪宮,“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就是在此上演。

驪山的山腰有一座老君殿,是華清宮朝元閣的遺址,這裏是敬奉老子的地方。山腰上有一個不起眼的小石洞,這就是西安事變中蔣介石的藏身之所,洞邊一座小亭子,便為“兵諫亭”,為紀念西安事變而建。站在亭的北側,整個華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

華清池的溫泉水是從驪山腳下湧出的,含有硫磺,形成於二三百萬年前。這裏一直作為皇家的禦用溫泉,朝中大臣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種恩賜。水來自地下的“常溫層”,水溫常年保持在43度,不受四季變化的影響,“不以古今變質,不為涼暑易操”。每小時流量120噸,數千年來,“與日月同流,不盈不虛”。現在,夕佳樓的溫泉古源還汩汩地流淌著,清澈得仿佛空氣一般。

現在的華清池隻是唐華清宮的一小部分。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人們才終於找到了流傳千年的貴妃池——那讓唐明皇意亂情迷的“海棠湯”。

海棠湯是用花崗岩砌成的,象一朵盛開的海棠,靜靜地躺在那裏,仿佛在向遊人訴說它曾有過的奢華。經過千百年的歲月,通向這裏的泉水已經枯竭。

禦湯遺址的右側是碧波蕩漾的九龍湖。水平如鏡,亭台倒影,垂柳拂岸。北岸的飛霜殿,朱紅大柱挺立,畫簷飛展。相傳此殿就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宮內的寢殿。另外沉香殿,宜春殿作為東西配殿坐落在飛霜殿的兩側。湖西岸是重漆彩繪的九曲間廊,連通著南北建築。湖邊還有一座龍石坊,猶如一個華麗的龍舟,躍躍欲行。佇立在此,靜聽堤下九龍吐水如吟,看湖麵荷色嬌媚,湖底紅鯉嬉戲,仿佛又重回昔日大唐盛世的皇家園林。

 

緊依池西的荷花閣亦名船亭,三麵鄰水,始建於1900年。西安事變時為蔣介石行轅之“啟承室”。五間廳是1936年西安事變時蔣介石下榻的地方,有蔣介石的臥室,辦公室,會議室,秘書室,侍從室等。19361212日淩晨,兵諫士兵與蔣介石衛隊在這裏發生了激烈的槍戰,至今牆壁上,門窗上彈痕猶在,成為曆史的見證。

 

“吱——”隨著一聲尖厲的刹車聲,大巴停在了西安機場的登機大廳前。我的思緒也被拉回到了現實中。我剛走進大廳,便見一個西安本地的導遊,手舉旅行社的小旗,正在向尾隨其後的一群外國人邊走邊用英文介紹著西安的曆史。他那充滿磁性的口音及無可爭辯的口吻,再次把我的思緒留在了這片令人敬畏並使人唏噓不已的秦川大地:

“如果你們要看中國三十年的變化,請到深圳去;

如果你們想了解中國一百年來的變遷,請到上海去;

如果你們對中國一千年的興衰史有興趣,請到北京去;

而如果你們準備探索中國五千年的發展史,應到我們西安來!”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自本文刊登後,有幾位讀者對我將陝西稱為“天府之國”表示了質疑。現在此一並答複如下: -SHARPER- 給 SHARPER 發送悄悄話 SHARPER 的博客首頁 (1096 bytes) () 01/23/2015 postreply 08:44:01

漲見識。 -長嘯- 給 長嘯 發送悄悄話 長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15 postreply 21:03:37

兵馬俑照得好。關中平原在秦漢是中國最富饒的地區,無愧於“天府之國”的稱號 -nothere- 給 nothere 發送悄悄話 nother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3/2015 postreply 13:48:46

兵馬俑的照片讓人身臨其境, 以後一定帶孩子去 -惜福666- 給 惜福666 發送悄悄話 惜福666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3/2015 postreply 18:39:12

十幾年前去過,瓢潑大雨中參觀,還是被震撼了,更感歎那時的漢人個咋都那麽高呢?:) -熊貓家的小猴子- 給 熊貓家的小猴子 發送悄悄話 熊貓家的小猴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3/2015 postreply 21:02:33

他們是秦人,不是漢人。在西安如果留意觀察當地男人,他們的麵孔和秦俑非常相像。 -Redfernbus- 給 Redfernbus 發送悄悄話 Redfernb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15 postreply 05:08:09

秦朝人是漢人的祖先!漢朝繼承了秦朝的政治、文化。沒有秦朝哪有漢朝。一個朝代滅亡了,不能說民族就滅亡了。你知道嗎:英文China -SHARPER- 給 SHARPER 發送悄悄話 SHARP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15 postreply 08:10:14

英文China 即與漢語“秦”的發音有關。 -SHARPER- 給 SHARPER 發送悄悄話 SHARP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15 postreply 08:11:06

現在的西安人有多少是兩千多年前的秦人純種流傳下來的呢?都混啦。 -熊貓家的小猴子- 給 熊貓家的小猴子 發送悄悄話 熊貓家的小猴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15 postreply 12:55:18

據說兵馬俑的平均身高是1.84米,說是按真人1:1做的。要麽是挑大個當模特,要麽是藝術拔高 -nothere- 給 nothere 發送悄悄話 nothere 的博客首頁 (148 bytes) () 01/24/2015 postreply 16:12:5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