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在通向大巴紮的小巷子裏穿行。雖還未抵達巴紮,可路邊的店鋪已逐漸多了起來。
這是剛跨入大門後巴紮裏麵的景況。這個鋪著瓷磚的地麵替代了以往的土道。從而使它更像一個現代的shopping mall。
販售刀具和相框的店鋪。
賣煙鬥的小店。
像進了寺廟一樣。
我就是在這個攤點買了把交差的奶茶壺。
這裏若稍不經心還是容易迷路。
賣水煙袋的小攤。
和大巴紮相連的香料巴紮。
巴紮門外的一把椅子上睡著兩隻流浪貓。
Yerebatan Sarnici地下水宮。這是伊斯坦布爾城中很經典的一個景點,但如果不注意,很大多數的人會和這個景點擦身而過。這是從君土坦丁大帝建造到尤思提安大帝時代(4世紀到6世紀),為了防止敵人圍城而建造的,當時水宮中的水是由瓦嵐斯(valens)國王修建的引水渠從城北幾十公裏外的森林中引入水宮的。據說如果水宮中蓄滿了水,可以供當時全城人喝一個月的,有點“深挖洞,廣集水”的味道。水宮長140米、寬70米,由336根粗大的石柱支撐著。
與上一張關掉閃光燈對比,這一張是打開內閃拍的水宮石柱。
倒立拿著大頂的蛇法女巫“美杜莎”頭像。希臘神話裏,凡人與她對視即會化為石像。石像在這出現據說是為了鎮邪。
伊斯坦布爾大巴紮給我的印象還是精美中稍有缺失。比如中東大巴紮裏描述的驢車和驢子早已不見了蹤影。倒是現如今我國新疆喀什的巴紮還能看到驢和驢車。我認為驢對巴紮集市是不好缺少的。好比北京,若是沒了胡同,那還叫什麽北京?所以伊斯坦布爾市領導班子要很好地檢討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