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菩提樹下悟得了什麽

來源: va168 2022-05-26 09:46:0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51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va168 ] 在 2022-05-29 06:47:2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出的真理——

大家普遍認為的是,佛陀在菩提樹下悟得了四真諦,用現在的話理解,就是:

1,世事無常

世間的事物沒有什麽是永恒不變的。這個都理解,在此不贅述。

2,苦的根源

對外物的貪戀是苦的根源,決定了我們對苦的體驗是一種必然。

首先,因為人類永遠不滿足,所以快樂必然會短暫。

其次,我們的情緒、感覺不能反映真實世界。在佛陀看來,我們身處的是一個表象的世界,雖然有一定的意義,但是卻到達不了真正的智慧,所謂的彼岸,我們用自我的短淺認知永遠無法達到。

所以,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佛陀當時考慮最多的除了解決人對死的恐懼以外,就是最大可能地幫助人們解決苦的問題。他認為貪、嗔、癡,就是我們苦的三層原因

3,無我或破除我執

佛陀認為人的身體、感情、感知、想法、行為、甚至意識,都不屬於真正的自我。對此,現代腦科學和精神科學的研究已經證實:我們的大腦和意識中並非隻有一個自我,還有一個本我和超我,在生活中,由於環境的影響,我們經常會犯自己欺騙自己的毛病。這些都是另一個我在作祟。

腦科學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腦至少有7個模塊,每一個模塊都會試圖控製我們。比如你考慮吸煙時,就會有支持你吸煙和反對你吸煙兩個模塊在競爭,最後會有一個模塊勝出。這樣我們就很難說我們有一個統一的自我,因為不同的模塊的感情和思想都是不同的,都在分別以各自的走向影響著自我。

而佛陀在對待這些時,采用的策略或方法是無我,或者更準確更具體地理解為破除我執,把內心的執念去除,把那些讓你的生命變得沉重的放下,用一種大無畏、超空靈的心境替代原來的執念和眾多塵世欲望

4,涅磐

上麵說的無我,指的是我們沒有一個統一的自我,所謂的自我是不存在的。而佛學裏的自我,還有一個外部的概念,就是通過修練可以達到個人和外界合二為一的境界,有點類似於中國道家文化裏的天人合一。

貪、嗔、癡中,最害人的就是貪,你想要把外部的東西全部占為己有,變成我的。如果你修練到了“無我”的境界,那你和外界就沒有邊界了,整個世界都是你的,也就不存在貪了,因為那樣,純粹就多此一舉嘛。

修行的最高目標是涅磐,是一種超級的寧靜、幸福、自由,以及對萬事萬物的清楚的認知和直觀理解。而且涅磐可以擺脫因緣,也就是因果關係的控製,進入絕對的無條件自由,達到至高無上的終極幸福狀態。

這是所有學佛者的一個終極目標,也是一個極為艱難的修煉過程。就因為它的境界難度和語言理解難度,當今世上,至今沒有幾人敢說自己進入了涅磐狀態。

所有跟帖: 

佛教後來的發展 -va168- 給 va168 發送悄悄話 (8466 bytes) () 05/26/2022 postreply 09:52: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