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共性
這是一個艱難的話題,因為是在揭我們自己的傷疤。而且恐怕是很難真正表達清楚。
兩岸的政治製度是分道揚鑣了,然而一個民族的某些特征是融在血液中,還有那麽相似之處。這個問題牽涉很多方麵,我在此隻想說兩個話題。
一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執念。我們住在台北的中心,我們處在補習一條街的中心,住在旅社中很多就是來自全台灣來到這裏補習中心的中學生。他們的父母負擔昂貴的住宿費,學費,就是想讓他們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吧,看到這些孩子疲憊的麵容,匆忙的身影,簡單的“便當”。。。想到自己熟悉的多年前在大陸的景象,不禁很感慨,自由民主的製度下,在自己的本土(不是移民初到其他陌生的國度的艱難),難道自己的孩子也一定隻有上大學這一條“幸福”路嗎? 也許還是和這個島的安全感相關?
另是“崇洋”的心理和眼光。無論是在厲害國,還是在這裏,任何商品,隻要沾上一點洋味,價格立刻就上去。像食品,許多手工精細加工的傳統小吃,一份就是台幣NT60-70,價格遠遠低於一杯最普通的咖啡NT120(這種價格差距,在我前些年回國看到得更離奇和誇張);而稍稍帶一點“洋式”的簡單帽子,圍巾,價格都不會低於NT1000,而很多本土很有新意,很時尚的衣物,低到NT 200-300。。。這般的定價應該是市場結果,也就是顧客的選擇?那麽也就是顧客的眼界和欣賞取向了?。。。
這兩個問題,由我這樣一個在海外讀書,生活了幾十年的人來說,似乎有點諷刺,但我還是提出了,也許正因為從一個海外華人的角度,才敏感到這兩個現象是一個民族如何建立幸福感,價值趨向,和如何有真正的民族自信和自尊問題?
慰籍英烈和忠魂
台北的忠烈祠,是1969年建的。無論是大門還是內部的兩座祠堂,都非常莊重嚴謹肅穆!
牌坊大門是以白為基色的牆麵,墨綠色琉璃瓦和紫紅拱頂,紫紅色為三個拱門的白色輪廓增添了淡淡的悲哀,在最重要的三個閣樓的空間,淡藍色的大理石上,金色的“忠烈祠”(老蔣公寫的)居中,右邊是成仁,左邊是取義;而在背麵,中間則是萬古流芳,右邊是忠義,左邊是千秋。
一個長長寬寬的廣場步道後麵的大門,祠堂大殿是兩座中式的宮殿式建築,黃色屋頂,墨綠為框架的牆體和大紅的立柱。兩邊的植物也格外的整齊和安靜,所有的一切都在述說著中華民國1949年前的曆史上的這些仁人誌士的故事,都在向這些英烈們默哀!
駐守的禮儀衛兵們無論有沒有遊客,都在每一個整點用特有的步伐和禮節為英烈們站崗和致敬。中華民國沒有忘記他們,這塊大地沒有忘記他們!相比在CCP曆史上的各種冤魂,各次黨內鬥爭中的犧牲品,上至元帥,下到士兵,他們的靈魂又何以安放?
主體祠堂大殿據說是仿故宮的太和殿,的確宏偉!我們在祠堂大殿中,才知道,所有為中華民國犧牲的人,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以犧牲時的位階,都有記載。隻不過將軍是單人排位,校尉級的是百人牌位,而士兵則是以靈冊記載放在盒子中,但每一個人都有名字可以查找。這裏包括了辛亥革命,護法,討袁,東征,北伐,剿共,抗戰,堪亂/國共交戰,1949年前的所有時期,按時間順序,從右到左。同時,整個大殿,左側位文烈士,而右側為武烈士。總之,凡為中華民國做過貢獻的人,都沒有被忘記的。他們的靈魂得到了最好的慰籍。
這裏介紹的曆史,特別是抗戰之後的國共交戰,敘述是有模糊之處,作為最後敗退到台灣的老蔣公和KMT將士,是可以理解的,而現在在海外反觀曆史,我們明白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實。
圍繞忠烈祠的四周是大約是一萬多平方的青草地,在後麵群山的拱衛中,清幽,肅穆,更顯現了建築的莊嚴。在這裏,我不會再追究曆史的細節,我已經明白曆史證明“烏托邦”式的共產主義給世界帶來的貧窮,獨裁者之下的災難。。。我也明白,CCP不僅沒有這樣崇敬為它們犧牲的烈士,而且多少為它們獻身的人的靈魂都被踐踏和侮辱。。
在這裏,心中隻有一種對奮鬥了一生的逝去靈魂的尊重,一種無比單純和神聖感情油然而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