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言哲學開始,哲學走偏了。或者說,一些所謂的哲學家把哲學讀小了,最後隻能打轉轉。從20世紀(1900年)開始,真正的

哲學家已經偏重於實踐而不是純理念上,空談的東西,更看重哲學的實際應用。而不再看重頭頂那頂哲學家的帽子。

    拿維特根斯坦作為例子,他的觀點,或者核心的理念其實非常簡單,也沒有多大意義——所謂的語言哲學,在信號學方麵不過是一些基本概念,比如窗函數,信號攜帶噪聲,以及如何降噪而已。

    畢竟語言也是信號的載體,在人與人的傳遞過程中一定有變化,取決於上一級的表達能力與下一級的接受能力。

    有一點完全同意,大多數人逐漸被工具所影響,比如媒體,人開始工具化,附庸化,雖然在感覺上挺自由,其實自由度越來越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