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學的現實意義----大衛劉易斯讀書筆記之二
然而,talking Donkey是否為真,或者說talking donkey 的邏輯是否為真,對於一個現代社會運作在被民意時刻影響的構建方式下,的確意義非常重大。以前的社會和大數據真的沒有太多關係,有關係的時侯往往出現在社會大清洗大動亂的時候---陳勝吳廣,法國大革命,等等等等。
"Trump是個撒謊的大騙子。"="川普是個老年癡呆。"
"拜登是個老年癡呆。"="拜登是個撒謊的大騙子。"
"澤連司機是個民族英雄。"="澤連司機是個滅國罪人"
"某某人是個種族滅絕份子。"="某某人是個權謀家"
"哥哥愛吃包子。"="哥哥愛吃餃子"
"英偉大的股票一定還會漲。"="蘋果的股票一定會跌。"
這些關係國計民生的statement 本身的構建,和talking donkey這個概念的邏輯構建方式其實是一模一樣的。我們人類在語言的基本單位上,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這也是我們和動物的根本差別。每一個故事的構建,都包含著真值邏輯和語言悖論的組合,我們對具體進行抽象,讓抽象後的具體成為時間和空間的函數,是邏輯和想象的組合,然後便是擺在人前的批判。。。必須承認,每一個故事的後麵,都代表了相當混亂的relations。以至於,我們不得不依賴於talking donkey來做一個幫助我們理解的簡單模型。Talking是不是donkey的feature,是它的primitive feature,還是presentation feature, 以及如何成為donkey的feature, 無論如何, 已經和語言和思辨的偉大功能無法分開。明白這一點,就更容易明白演講,暢銷書,talkshow,和點擊率極大的視頻啥啥啥的成功方式。
Talking Donkey真的是存在的,尤其在這個信息滿天,和人類的日常生活並不需要驗證真實的世界裏。我們現代人時時刻刻在sample一個我們並不知道本質的現象,然後接受為真。
二十世紀,量子力學的體係建立(1920s), 概率論真理機製的建立(1929年俄文初版),分析哲學(1921)和認知論的深度延伸,到社會學科裏消費社會(1970)的因物質豐富而物欲橫流大眾化且符號化,到二十一世紀的大語言模型廣泛運用,無一不在指向“不可控”的“數據豐富”的概念。我們擁有的認知工具和我們認知領域內涵愈加豐富的脈衝波一脈相承。人類認知的本質是對因果的證明,還是對因果的取樣觀察,是這一些新興理論在各自領域裏對傳統理論衝擊的根基。源於---我們麵對觀察的世界relations已經太複雜,絕對不能由簡單的一個隻有極小的局部開發的大腦來解析。同時,我們每一個單獨的個人對世界的本質理解,是絕對隔離的。如果我認為我的腦電波可以影響我女兒,我絕對會被我女兒認為是巫婆而不是她媽。因此,對世界的本質認知,必須能在個人的離散,和總體的混沌混亂中匯總------哪怕這個世界的確是單一創造的。---人類在曆史上可以精確推斷出海王星的位置,讓人們誤解或樂觀相信我們將來或許可以推斷大選的結果。為什麽這個是盲目樂觀呢?首先, 預測實體和預測抽象的概念,無論使用什麽方法,首先必須假設實體會獨立於語言之外,抽象的概念則必須通過語言來構架----大選的結果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這個結果不會被一顆襲擊地球的小流星炸出大坑。其次,預測哈雷彗星回歸地球和民主選舉的結構所需要解析以及投射的relation是完全不同的。就算我們未來可以精確預測大選的結果,而這兩者的推斷方法和邏輯必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法論(世界觀)。大家熱衷於大語言模型的極大優勢,就是predictive model準確度比其他模型高,。人們已經從蒙特卡洛方法進化到無需假定,隻需學習數據,因為人們一般懶於理解準確性的本質。intuitively, "奧卡姆的剃刀"貌似是最能接受的邏輯原則來考察預測模型的精確性(同理於經濟學的稀缺理論),但是其實它的合理性起源於經驗---大部分人類情願懶於理解----它隻不過是cost benefit analysis的至簡模型,完全沒有真理性可言。
分析(語言)哲學的確構建了20/1世紀的通過文字解析認知的體係,它的形成,和我們社會的本質構建,和人類對自己的認知再次認知相輔相成,是一門偉大的哲學。
++++++++
雖然我無用功借了那麽好幾本書,也就翻了倆本。但是我可以安心還書去了:簡單在油管上聽聽別人怎麽解書或者博客上看別人侃大山,和去盡力真實接近大師們思考的深度,並不隻是買蛋糕吃和自己做蛋糕吃的區別。放棄懶人的做法,做出現實的努力,懂得開始學習和欣賞大師們的argument的精妙之處,大概是能夠去除自己無知的驕傲的第一步。能夠品嚐到這些argument的完整性,獨立性,和建設性,無疑是無比美妙的過程。然後才能有建設性的批判---但是我實在是差太遠了,否則我一定是二十一世紀橫空的哲學家,現在的幹活早就辭職不幹,可以去當鄉村教師了。人到中年以後,不願挑戰自己已經固有的知識領域,那就難得有什麽事情值得激動的煽情衝擊片刻。就算美食家能吃遍世界以後,如何能夠更近一步詮釋吃的藝術呢?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的努力,因為我們的驕傲和無知,難道應該就此止步了麽??我們的自以為成熟,就是另外一個幼稚的開始嗎?俺既然不是哲學家的料,那還是謙卑多點,嚐試著把ML使好點。好比16歲以後需要讓娃學會開車一樣,ML其實也就是個和汽車一樣的工具包,應用的難度會越來越低。下麵計劃和需要嚐試仔細理解的第一本書真的是幾十年前出版的<概率論沉思錄>,但估計我肯定讀不懂。因此必須極度認真地認識到,在這個世界大賣場裏,大家都在賣觀點。我若為偶爾能賣掉自己的觀點而洋洋自得,的確是非常坐井觀天的可笑事情。
注: Lewis thesis構成的主要概念 包括modality, closeness, content, 和properties。他對每一個概念的批判都非常精彩。他最主要argue的概念:isolation和plentitude----至此,他的理論基礎和relation in metaphysics 以及概率邏輯論的精神異常神似。不再想浪費時間去研究分析哲學了,退書之際,還是需要感歎一聲,這個世界,不知有多少人,包括我,在一個自由空間可以表達觀點的多元世界裏,隻不過是在不停重複和延伸別人已經先驅的立論。但是我們又非常的自大和驕傲,並不知道我們集體地,赤裸地呈現在無形而深刻的觀察思考之前---這就是大數據的時代,我們發掘到了,在人類的思考和上帝的發笑之間,還有一個精妙的世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