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遇小中風的經曆和警示(手術篇)
(一)
(前文提要:2021年四月初,我的右側肢體偶爾出現短暫麻木肌無力症狀,怕是中風前兆,第三天便去看了家庭醫生。他聽了我女兒對我身體症狀的描述後,覺得不像是中風。他診斷為某處神經受到不明原因的壓迫和刺激,引起右側肢體局部麻木和肌無力。隻需要到藥店買什麽藥膏,在患處塗抹一下,使肌肉放鬆,等其慢慢自然恢複即可。然而,過了幾天的一個下午的五點多鍾又發作了,右手動作已不夠靈活,一直沒有恢複正常。於是,第二天就匆忙去見了另外一個女醫生。她經過詳細詢問,認為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並開出了兩張檢查單子。當核磁共振(mri)結果一出來,醫院就立即通知我,要趕快去急診室進行緊急治療並住院觀察及進行必要科目檢查。在急診部住了兩天多,診斷的結果是:缺血性腦中風,左頸動脈斑塊堵塞70%。治療建議:盡快進行頸動脈斑塊剝離手術。)
從醫院回到家裏,按照值班護士傳達的醫囑,我女兒又帶我見了幾位醫生,向她(他)們陳述了我的病情,谘詢了一些問題,算是手術前的調研吧!
第一個見的是我的家庭醫生。她先是把她接到的各項檢查結果向我女兒作了介紹,耐心地和我女兒交談了對下一步治療的想法。她認為急診室提出的手術剝離頸動脈斑塊的方案是切實可行的,應盡快進行。她也是現身說法,如果是她的父親,她也會勸他快點兒去做手術。另外她還強調要按照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且不可自行改變。
說要動手術,那可不是個輕鬆的話題,難免會有些猶豫,總想多聽聽相關人士的意見。於是,便和國內的親戚連線,了解一下她(他)們的看法。剛切入話題,她(他)們的反應和我剛聽到腦神經科醫生說要動手術時的反應幾乎一樣,這可是個了不得的事情,不敢貿然決定。按照慣常的觀念,應當是保守些比較穩妥。再不濟,頂多采用微創介入療法,放個支架,似乎比在頸動脈血管上動刀要安全些。這無疑使我和女兒更加猶豫。
此後我們又約見了腦神經科的一位女醫生(住院觀察時的李醫生預約等候時間太長),她對我的病情也了解得很清楚。除了建議盡快動手術外,她又推薦了另一位手術醫生,他擅長置放支架。同時她還把我的有關病曆資料發給了他。於是,我們很快就又約見這位醫生。他同樣是一位專業素養優良的醫生,他很有耐心地一邊畫著示意圖,一邊講著頸動脈的結構和其中斑塊的分布狀況。他說,從掃描出的圖像,可以清楚地看到,除了在頸動脈分叉處有比較嚴重的斑塊堵塞外,在其下方還有相對較輕的斑塊堵塞(約50%)。如果放支架,需要經由下麵的堵塞區,這樣就很容易碰到那裏的斑塊而致其脫落,形成血栓。因此,他建議還是要通過手術剝離這些斑塊。他的這番講解,使我們對是否需要動手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另外,我們在網上也查了一些關於放支架的知識。據說放支架也有一些問題和麻煩,例如:為了使身體適應植入支架,還需要服用相應的藥物;支架植入後,並不是萬事大吉,還會有一些問題需要謹慎關注等。
上述這些活動,雖然延誤了一些時間,但是,我覺得還是必要的。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調研,從精神和情緒上起到了緩衝作用,對手術的必要性有了更為清楚的認識,才不斷地增加了要動手術的信心和勇氣。於是乎,最終決定約見手術醫生。這次和他見麵時間不長,因為我在急診病房觀察治療時,他到病房去視察過,同時還和我女兒通過電話,交流了相關的情況。這次主要是簡要回答一些我們不清楚的問題和手術前要注意的事情。當場他並沒有給出手術的具體時間。說是回家等候他的助手電話通知。我們在家等了兩三天,終於接到了他助手的通知:7月1日早上6:30準時到醫院,準備接受手術。另外,6月28日先到醫院進行核酸檢測和采血化驗,為手術做準備。至此,手術的序幕已經拉開,此時我的心情反倒顯得十分平靜,沒有絲毫的猶豫和膽怯。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