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榨坊

本帖於 2025-04-13 18:44:52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方外居士 編輯

詩雲:

    民生自古食為天,辛苦換來吃喝鮮。

    更借將軍長臂力,油香榨出做炊煙。

 

小時候村裏在吃的方麵基本靠自給,除了糧食蔬菜肉魚,食油也是自己種油料自己榨油。需要買的是鹽。

 

村裏有一個老式的榨油坊,原來是地主家的,解放後就成了集體財產。 榨坊建在村旁水塘旁邊,是一個長方形的房子,幾個橫向大梁撐著屋頂,裏麵沒有隔間。 進去吸引眼球的是一個比大人高的碾子和榨油用的工具。 榨油機(權稱為機)中間是底部相連的四根大方木柱子,叫將軍,圍成一個空間,是放油料等待榨油的地方,不知道將軍往地下埋多深。將軍上部向兩側各伸出一條又粗又長的不太直的橫木,叫大龍。大龍尾端固定在將軍上可以上下轉動,大龍頭端用長繩通過一個大轉輪掛在屋頂以控製伸降。每個龍頭上用長條木掛上三塊巨石往下壓,利用杠杆原理對油料產生巨大的壓力從而把油壓岀來,流到將軍下麵盛油的器具裏。閑時大龍的頭吊起來,用時才放下來。

 

長條木大概一寸厚,五寸寬,中間每隔幾寸有一個圓孔,從大龍中預鑿的扁孔上穿下去,用鐵纜繩從木條下方孔中穿過再向下纜住巨石就可以吊石頭了。 往上吊石頭也是杠杆原理。兩人在大龍上分兩邊麵對條木協同操作,一人把短鐵棒插入條木往上露出橫木的第一個孔,另一個人用長柄雙叉鐵撬由條木兩側從下托住鐵棒頂著橫木往上撬鐵棒,條木就帶著巨石往上走,露出下一個孔。再把另一個鐵棒插入剛露出的孔中並取出前一根鐵棒,如此兩人循環操作多次,巨石就被吊起來了。 兩邊的巨石被大龍吊起來後,異常壯觀,像將軍展開的雙臂。

 

榨油是老一輩人的手藝,也是小孩看熱鬧的地方。油料要先用大鐵鍋炒好,放入石碾糟中用碾子碾成粉,蒸熱,放入用稻草和鐵圓圈編的一個圓形薄筒裏用腳踩壓成餅狀,把圓餅一層層堆在將軍肚內,上麵再用木板蓋上以承接大龍根部的壓力榨油。油榨出來的時候,榨坊附近彌漫著香氣。榨油剩下的油餅是上好的肥料。

 

集體生產時隊裏每年收完油菜後都會榨油,要榨好幾天,之後按人頭把油分給各家各戶。也榨其他的油如芝麻,黃豆,花生,棉籽。 芝麻油每年都打,其它的好像不是每年都打。每年端午節麥子收了,油也榨了,隊裏會支起大油鍋炸油條,炸好幾天,按人頭分給各家各戶,可以吃好多天,隊裏也殺豬分給每人半斤肉,那是很令人高興的一段時間。

 

自己榨的油比機器榨的油香,所以即使機器榨出現在鎮裏後,隊裏還是自己榨油,直到分田單幹後各家各戶自己弄油吃,人們圖方便就去鎮上榨油,村裏的榨坊就走入了曆史,多年後榨坊也不見了蹤影,現在的年輕人連榨坊都沒有見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