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李白著名的《靜夜思》裏的首句“床前明月光”,裏麵的“床”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床,應該是“井床”,也就是井的圍欄。這樣說的原因是因為坐在床上看不見明月什麽的,我覺得這是從現代人的眼光看問題,我們不可能穿越到1000年前去,到底能不能解釋為一般的床,那麽我們隻有從古代其它文獻裏找答案。
感謝陳老兄(ghertfort)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現成的例子,具體可以參考他的帖子,這裏沒必要拷貝他的了,否則老陳要說我剽襲,嗬嗬。
曹丕的《燕歌行》被有的人稱為中國最早的七言詩,裏麵有“明月皎皎照我床”,這裏的“床”既然是睡覺的床,說明月亮是可以偷窺到室內的,那麽李白的床又有什麽問題呢?
著名的古詩十九首裏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也是如此,這兩例足夠說明床的意思,沒必要做其它的解釋了。
反過來說,詩仙李白的詩不太可能給人造成歧義,就算字數最少的五絕也是如此,如果他的”床“真是”井床“,想必他會用另一個字,或者換一種表達方式,比如”欄前明月光“,是不是更合適一些?嗬嗬,開玩笑了,詩仙的境界豈是我這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
比起現在的一些另類解釋,我更偏向於選擇李白(沒有歧義),畢竟他是我的偶像。
在現在的大部分資料裏,李白的《長幹行》裏的“繞床弄青梅”,裏麵的“床”也被解釋為“井欄”。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裏的“床”是什麽意思,畢竟那些編寫資料的人,比我更牛、更專家。但是如果他們理由是在於“繞”字,這就有些搞笑了,難道“轉一圈”才叫“繞”,“圍著走半圈”就不叫“繞”了?如果是這樣,那大家以後千萬別說“我繞著操場跑了半圈”了,注意,也不能換成“圍”字,因為同一個原因,“圍”也必須是“一整圈”。
說到這兒,我還真被難住了,一下子想不起來用哪個字才好(對)。
雖然我不確定這裏的“床”作何解釋,但我還想說一下自己的分析。
第一,這裏的“床”作為睡具,我覺得沒什麽問題。
1. 這裏的馬並不一定是一個很大的東西,小孩可以把一根竹竿當“馬”,我小時候也玩過。
2. 上麵已經分析了“繞”字,不是說一定要繞了一圈又一圈,從一邊“繞”到另一邊也是可以的。
3. 小孩的床可以小很多。
4. 單獨的“床”能作其它解釋嗎?存疑。
第二,如果這裏的“床”作為井欄,有沒有問題呢?
1. 並不是家家都有井,古代不知道,現代農村裏半個村子才有一口井,當然現在家家都用自來水,不用井了。
2. 就算大戶人家裏有自己的井,出於安全起見,也一般都在院子的一個角落,一般人去不到的地方。
3. 不知道這個理由成立不成立,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大戶人家的女孩一般都不見外人,窮人家的孩子倒無顧忌。如果成立,那麽這就是窮人家的男孩和女孩,而窮人家是沒有井的。
所以我認為,這裏的“床”作一般意義上的床,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沒問題,還是作一般的解釋比較好,沒必要別開蹊徑的換另一種解釋。
其實,古詩裏有很多不能從邏輯上解釋的地方,更不能從一個現代理科生的角度去理解古代“文科生”寫的東西。另一方麵,寫詩詞是需要發揮想象力的,有時候是需要誇張的,如果你不理解,那也不能要求他們按照你的邏輯寫,對吧?
比如李白的一些大家都熟悉的詩句: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床中繡被卷不寢,至今三載聞餘香。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如果硬從邏輯上分析,這些句子都是有問題的“病句”吧。
說到這裏,又想起了另外一個故事,有人說駱賓王的《詠鵝》也是有問題的。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他的解釋是,按照常識,鵝叫的時候,是伸長脖子的,而不是“曲項”。所以按照他的意思,我覺得這首詩應改為“引頸向天歌”,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
突然又想起了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裏杜牧所走的山路,肯定不是詩裏的“石徑”,應該是峽穀裏較寬一些的路,要不然他的車怎麽過(上)的去啊?
說到底,我們沒必要糾結於古詩裏的一些細枝末節,應該盡情欣賞它們給我們帶來的美感和心靈上的共鳴,要不然就是舍本逐末了。
最後貼一首以前寫的詞,裏麵也引用了“胡床”一詞。
江城子·思鄉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河旁,柳絲長。
錦鯉翻波,菡萏試紅妝。
萬頃麥田翻碧浪。東風送,菜花香。
黃昏飯飽月彷徨。坐胡床,倚南牆。
長短東西,今古論興亡。
星轉月斜人影散,深巷空,草蛩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