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唐朝之鹿倚兒第一版第9章 李思訓

來源: 鯤於 2024-04-10 20:37:0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453 bytes)

 

李思訓

 

經幡呢,

總是招搖才好。

經文卻總是教人

把自己卷起來。

——隱士

 

瓦亭。

 

崆峒是隴山(六盤山)餘脈。李思訓爬上山峰,高嶺疊翠,鬱鬱蔥蔥,下麵是瓦亭了。

瓦亭屬原州,關內道。論理兵員充裕,演練勤仍。然而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侵壞,衛士有亡匿。瓦亭城依山取勢,屹為雄鎮。狹穀要道,也隻看得見空空的驛亭。

李思訓穿著深藍道袍,立腳處極高。從驛路抬頭望,一個道士並不顯眼。崆峒本來道教盛行,是伏羲故裏,也是廣成子修行之地。李思訓下山采買了糧食,妻兒就可以在山背後岩洞裏安居。

天下太平,姓李的要靠邊站。吳王李恪、荊王李元景被殺時李思訓才兩歲。武氏立祠堂於文水,李思訓已經二十多了。他聽著徐敬業起兵,聽著宰相裴炎被斬,聽著李唐宗室李孝逸被調來對陣李唐忠臣,聽著叛軍如鳥獸散。朝堂之上,一場熱鬧。李思訓意興蕭索,起了離心。

隴西李氏多名將,但李思訓不是名將。他雅擅丹青。山水樹石、雲霞縹緲、鳥獸花木,栩栩如生。如果畫畫兒能禦敵,就把千裏江山都畫遍了也罷!可惜隻是想象。——而且畫畫極耗時間,埋首數月,一抬頭都變了天了!陶淵明歸隱,真的不是因為無能嗎?李思訓悄悄走了,離開一座城,在心裏再築一座城。

今天雨霽天晴,視野空闊,峰上雲蒸霞蔚,峰下纖毫不爽。一騎小紅馬噠噠過來,騎手(哥舒安)下了馬,在驛亭裏轉悠了一會兒,又噠噠噠向山那邊的瓦亭城跑去了。

李思訓既歸隱,不見生人。他撿塊大石坐了一會兒,才要下山,又三匹馬並轡而來,李思訓隻好又歇下。

三個人下了馬,間中一帷帽女子身姿曼妙,極是引人遐思,李思訓忍不住探頭向山下看。

一個抓髻大漢(關東)貓腰看了看,指著亭角大呼小叫,精瘦黑臉男子(馮密)搖頭猶豫,女子(鹿倚兒)辨認分說,終於三個人都點了頭,上馬走了。

他們在看什麽呢?他們看的亭角,恍惚先來那匹小紅馬騎手也在那兒鼓搗了點東西。李思訓又等了一會兒。他猶豫不決,待要下山。怕瓦亭城裏遇見了人。

瓦亭沒人認得他,怕的是京裏來人。他反正棄官了,也沒犯法,怕什麽?可是女後當政,什麽事都說不準。

又一匹老馬馱著女子(安純)漫步走來。這一匹馬走得慢,馬上的女子邊走還邊四下玩賞。她在驛亭下了馬,喝了水,飲了馬,四下看看,也起身向瓦亭城去了。李思訓心裏好奇,今天這幾波又不象客商,又不象官員,又非販夫走卒,他們何事出關呢?

雲爍烏金,一轉眼已是午後。山穀裏靜悄悄的,李思訓忍不住想下山看看。忽聽馬蹄聲響,那邊又有三騎馬跑了過來。

今天奇怪,李思訓在樹叢裏一邊吃鬆子,一邊望驛亭。驛亭裏的三個人奇裝異服,一個戴著高麗帽子(關北),一個剃著光腦殼(關西),還有一個直接穿著對襟兒(關南)。

三個人在馬上就言談不斷,下了馬還在鬥口,有人指著前麵的瓦亭城,有人指著進來的穀口,比手畫腳,爭得甚為激烈。說到半當間,又舉起水袋來灌水。直到那穿對襟兒晃水袋子,空了,哥兒幾個匆匆忙忙上了馬,向瓦亭去了。

今天買不成米。李思訓打算回去,忽地揉揉眼睛,雲裏好象有什麽東西一閃。

他站起來使勁盯著看,雲光耀眼,似有風移,什麽也沒看到。

他回身往山後走,沒走兩步猛回頭看那一大團雲彩,雲彩裏似乎有個人影,倏忽隱去了。

神仙嗎?

李思訓跟著走了幾步,再沒看到雲中的人。到底石洞裏還有妻兒等著,李思訓隻好收腳回去了。假道士,道心不淨,別做白日夢。

 

上一章

回目錄

祝天天快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