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也是自然界的殺手之一

來源: SLC58 2016-01-19 09:01:2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973 bytes)

 

(Vicky W/編譯)這是個驚人卻鮮有人知的數字——在美國,流浪貓和被允許出門的家貓平均每天會殺死360萬隻鳥,每年至少13億隻。根據史密森尼候鳥中心的估計,全美陸鳥的數量大約是100億200億,被貓殺死的鳥類數量極有可能占據了陸鳥總數的很大一部分。在棲息地喪失和氣候變化給美國鳥類帶來長期威脅的同時,近期有研究表明,戶外的貓殺死的鳥類比其他任何人類造成的威脅都要多

 
 
鳥類滅絕,貓是真凶
 
 

201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全世界的島嶼上,家貓已對22種鳥類的滅絕有直接貢獻,並威脅著另外幾十種。在英國,研究者估計每年有5500萬隻鳥被家貓捕食,而在澳大利亞,由於瀕危動物所麵臨的威脅,政府官員發布了對兩百萬隻野貓實施安樂死的計劃。


對鳥類、小型哺乳動物甚至昆蟲來說,貓都是可怕的高效獵手。圖片來源:http://conservationmagazine.org/

換言之,貓捕食野生動物已成為了一個全球性問題。但另一個現象也同樣跨越國境:人們都愛貓。美國有大約8400萬隻寵物貓,其中約4600萬隻都能在室外遊蕩,此外,據估計還有3000萬到8000萬隻野貓。這可是一大堆貓,而且其中許多每天都在做著和九千多年前第一批被馴養的家貓一樣的事——捕殺小動物。人類最初把家貓當作高效的捕食者,來保護儲存的食物免受害獸侵擾。但現在,人們幾乎不再需要貓工作了,大多數人隻把它們當作溫柔的伴侶,以及網上的熱門圖片。但它們的天性並沒有跟上我們不斷演化的需求——貓依然是高效的隱形獵手。這麽多貓在我們身邊,就意味著鳥類的困境。


在中世紀手稿中,貓就扮演著獵手的角色(頁腳還有抄寫員塗鴉的貓)。畫中的貓肌肉發達,身形矯健,與毛團狀的現代寵物貓截然不同。圖片來源:http://www.douban.com/note/319161107/

一些貓主人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另一些知道問題存在,但認為比起他們在這個大問題上所帶來的小小影響,還是寵物帶來的陪伴更重要些。但也有一些愛貓人同時熱愛著鳥類。其中兩個人,觀鳥人南西•布倫南(Nancy Brennan)和鳥類生物學家蘇珊•威爾遜(Susan Willson),認為她們已經找到了一種解決方案。

 
拯救小鳥,顏色幫忙
 
 

布倫南今年57歲,她的大部分職業生涯是在從事生態保護和環境規劃工作。她成長在新英格蘭地區的農村,在那裏,室內室外都有貓的蹤影。她與丈夫住在佛蒙特州的林區,綠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他們的愛貓喬治也可以自由出入戶外。但他們住所附近的捕獵資源十分豐富。在搬來幾個月後,喬治將一隻又一隻捕到的鳥兒帶回家中,布倫南也因此越來越不安。


作為愛鳥人士,每天麵對這樣的場麵。圖片來源:http://assets.inhabitat.com/

據布倫南回憶,轉折點發生在2008年開春的那一天,當時,她聽到“一陣喧鬧”從屋子外傳來。那是喬治正努力將一隻毛領鬆雞(一種小雞大小的獵鳥)從貓門中拉進屋裏。就在那個早晨,她發誓,要麽想辦法停止喬治的捕獵習慣,要麽把它送去動物保護協會。

布倫南早就知道喬治無法成為一隻呆在室內的貓,但她過去讓它遠離鳥類的嚐試都失敗了。她曾試過在它的脖子上多係幾個鈴鐺,但貓的動作太隱蔽了,鈴鐺沒法對獵物起到任何警示作用。

接著,她想起了一件自己讀到過的關於鳥類的事——它們有極佳的色覺。鳥類的眼中有四種視色素,而靈長類隻有三種,其他哺乳動物隻有兩種。布倫南意識到,這種適應特征既能幫助鳥類找到食物、選擇顏色明亮的配偶,而且或許還能用來實現其目的。她拿起縫紉工具,找了一些圖案多樣的布料,縫了一個顏色鮮豔的伊麗莎白圈。她把它係在喬治平時的項圈上,並讓它出門。

喬治回來時果然沒抓到鳥,而且接下來的幾天也都沒有帶鳥回家。春夏過去,喬治一隻鳥都沒帶回來,於是,布倫南開始相信自己的做法或許也適用於別的貓主人。她改造了原版項圈,取名為“鳥安”(Birdsbesafe),還建了個網站出售。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她通過顧客反饋來確定哪種顏色和圖案效果最好。

 
 
項圈功效,科學驗證
 
 

盡管貓項圈的銷量十分穩定,但直到2013年,它的功效都未經過科學證實。2013年,在搜索如何控製她的貓“猩猩”狩獵習慣時,蘇珊•威爾遜碰巧看到了“鳥安”項圈的網站;她是一位在聖勞倫斯大學研究熱帶鳥類的生物學家。威爾遜把猩猩帶回家後不久,他就開始把死鳥帶回家,通常一周就有兩隻——她認為,這是它流浪時期留下的行為習慣,那時,它靠捕食鳥類為生。“我是一個鳥類生物學家,這並不是一件好事,而且這非常讓人害怕。”她說。她被“鳥安”網站上的軼事證據深深吸引,並預訂了一個貓項圈。猩猩最終輸給了貓項圈——他還能抓到田鼠,但卻再也沒把死鳥帶回家過。


戴“鳥安”的貓   圖片來源:www.mirror.co.uk

威爾遜對貓項圈的成功大感興趣,她聯係了布倫南,並向她解釋了自己的實驗想法。她招募了一群住在她家(位於紐約州坎頓市)附近、困擾於家貓狩鳥習性的養貓人。她把貓分為了兩組,一組戴上了貓項圈,另一組沒戴。每兩個星期,項圈組和對照組都會互相交換位置。在一整個秋季,沒戴“鳥安”貓項圈的貓比戴時多帶回了3.4倍的鳥。第二年春天,貓項圈的功效甚至更大了——對照組裏沒有戴項圈的貓比戴項圈的貓多殺死了將近19倍的鳥。

“這是非常驚人的,”威爾遜說。她推測,春季的差異更大,是由於春天鳥類的激素(比如睾丸素)水平較高,導致它們更專注於繁殖行為而非躲避天敵。貓項圈在鳥類最不警惕的季節給了它們額外的警告。

2015年1月,威爾遜的研究結果發表在了《全球生態和保護》雜誌上。幾周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在《應用動物行為》上發表了類似的研究。第二篇文章發現,“鳥安”貓項圈並不僅僅對鳥類有用——與對照組相比,戴項圈的貓少殺死了47%的擁有良好色覺的動物——這個類群中包括爬行動物。

目前為止,“鳥安”項圈在美國的16個州及其他四個國家的一些寵物店和鳥類用品商店都有銷售。布倫南說,論文發表之後,貓項圈的銷售量比前幾年加起來的都要高。

 
根本問題,尚未解決
 
 

然而,對於貓項圈能否在大範圍內解決貓狩獵問題,一些動物專家仍表懷疑。“‘鳥安’項圈有一定的價值,”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一位來自內布拉斯卡大學生物學家說道,他的研究領域也是貓的捕獵行為,“但它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這個問題,就是自然放養的貓帶來的環境破壞。這不僅僅是殺死其他動物那麽簡單——放養的家貓會與當地的捕食者競爭食物,將疾病傳染給其他物種,給鳥類和其他獵物帶來壓力,與野貓交配,這可能會給脆弱的生態係統造成巨大傷害。澳大利亞的研究也表明,盡管“鳥安”項圈能保護鳥類,但它並不能很好地保護瀕臨滅絕的哺乳動物——它們更依賴嗅覺來躲避捕食者,而非鮮亮的顏色。


圖片來源:
www.sciencenews.org

布倫南說,她並不認為貓項圈是一張允許貓主人自由放養的通行證。相反,她把貓項圈視作一種解決方案,為家貓沒法好好呆在室內的貓主人提供了答案。“這是另一個解決方案,這樣我們就能一點一點解決問題。”她說。

威爾遜相信,“鳥安”貓項圈也可以用在野貓聚集地。她說,比起家貓,野貓能殺死更多的鳥類,而且數量也十分龐大。目前,威爾遜正準備在法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測試貓項圈。不久前,新西蘭的生物學家也宣布了測試貓項圈的計劃。

與此同時,從更小的範圍上來說,貓項圈至少解決了一個問題:布倫南的貓開始“在家過夜”,而不是在外追捕野生動物了。

“一些貓幹脆因此退休了,”布倫南說。“以前他每天清晨都會出門狩獵,直到戴上項圈大約一年後才就此罷休。他大概是在想,‘嘿,拉倒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我一看標題,就知道是澳大利亞的東西。澳大利亞那片大陸的生態比較特別,我不知道 -咪嗚- 給 咪嗚 發送悄悄話 咪嗚 的博客首頁 (526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0:39:35

鳥安發明人南西?布倫南(Nancy Brennan)是美國佛蒙特州的居民 -何冰- 給 何冰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4:15:33

我家灰灰也是捕獵高手,帶回家兩隻活老鼠往我腳邊一放,送給小兒四隻鳥了, 都是活的 -fdpp- 給 fdpp 發送悄悄話 (654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1:09:44

哈哈哈。鳥太多也不好啊,鳥吃青菜蟲的時候也沒想很多呀。青菜蟲是美麗的蝴蝶啊。 -咪嗚- 給 咪嗚 發送悄悄話 咪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1:56:20

問題根本還是人類。如果說貓在澳大利亞是 invasive species. local ecosystem 沒法抵抗貓。那問題是 -hahumiaomiao- 給 hahumiaomiao 發送悄悄話 (812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2:40:24

+1。最近佛州開始捕殺蟒蛇的競賽。人人都說是外來物種蟒蛇破壞了大沼澤的生態。可是政府卻不禁止寵物蟒蛇的進口和交易。 -newberry- 給 newberry 發送悄悄話 (357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3:11:27

就是,人類應該反省自己的 animal trafficking, senseless hunting, profiteering -hahumiaomiao- 給 hahumiaomiao 發送悄悄話 (95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3:28:53

你這太激進了。古代人不知道生態平衡,不管膚色。人類的遷徙, -咪嗚- 給 咪嗚 發送悄悄話 咪嗚 的博客首頁 (525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3:29:59

寵物蟒蛇的交易是近代的事情。隻要有利益,就會有人去牟利。 人的感情是個很虛妄的東西。貓的問題之所以不能解決或者減小危害,是因為大 -newberry- 給 newberry 發送悄悄話 (518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3:53:53

你扯得實在太遠了,把我都繞糊塗了。我隻針對貓的問題和我跟的帖子。你的蟒蛇的問題,我不清楚細節也沒有各個方麵的信息來源,所以不評論 -咪嗚- 給 咪嗚 發送悄悄話 咪嗚 的博客首頁 (317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4:05:02

不好意思。也許你可以再讀一遍貼。 我沒有跟你的貼。我跟的是另一位的貼。是你答複我的貼。所以我假定你知道我們在討論什麽 -newberry- 給 newberr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4:17:13

不好意思。搞了半天,我跟了你的貼。對不起 -newberry- 給 newberr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4:19:13

白人殖民澳洲可不是“古代”。就是赤裸裸的殖民,可沒關當地黑人或 ecocystem 的死活 -hahumiaomiao- 給 hahumiaomi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4:11:03

++1。 -newberry- 給 newberr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4:17:59

不是現在,在我眼裏,都是古代:-)。殖民不重要,重要是“人類的遷徙”和“不知道生態平衡”,這是事實,也是問題的來源。我 -咪嗚- 給 咪嗚 發送悄悄話 咪嗚 的博客首頁 (74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4:25:32

哈哈哈,這個我實在無法評論了哈 -hahumiaomiao- 給 hahumiaomi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4:28:55

隻是有一點:真要在“古代”,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 -hahumiaomiao- 給 hahumiaomiao 發送悄悄話 (107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4:32:52

人類對自然的傷害那更大啊! 地球都會整沒了 -沙發- 給 沙發 發送悄悄話 沙發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4:32:01

哈哈哈,我看這篇的時候,第一反應也是你這個意思。但後來還是覺得需要實事求是,那就是澳大利亞的生態的確比較敏感,需要有一些解決辦法 -咪嗚- 給 咪嗚 發送悄悄話 咪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14:50:44

謝分享 -hujian- 給 hujian 發送悄悄話 huji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9/2016 postreply 22:51:50

至少貓捕鳥或老鼠是出於它們的自然天性,不像人類有時是出於娛樂,純粹的殘忍,而且人類進化到現在,已經不再需要捕殺動物。 -荔枝100- 給 荔枝100 發送悄悄話 荔枝10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0/2016 postreply 17:02: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