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在一起

來源: whitelily2007 2020-02-21 16:02: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967 bytes)

和自己在一起

 

 

人這一輩子總在一定時候,期待一定事情的發生,從單身到結婚生子到孩子長大,所謂天倫之樂多少都有。人們所說的幸福,無非是在擁有“靜”(英文:still)與“平衡”(英文:balance)時的一種狀態。

 

這種“靜”與“平衡”貌似取決於生命所處的階段和境況,比如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翻越人生這座山丘,上坡也好下坡也罷,“靜”與“平衡”從來都源自於心,隻有當心感到缺失時,才是真的缺失。

 

環境從來都不是全部,如果沒有心的響應,再惡劣的環境也對我們造成不了傷害。他人的感受和說法,從來不足以顛覆我們。直到某一天,你也走到那個相似的境地。

 

也有可能是時間的作用。環境沒變,事情沒變,人的想法變了。從前的“靜”與“平衡”,於某個節點轟然倒塌,心力之強,可以塑造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 

 

“靜”與“平衡”從來都是相對的、動態的。從失去到獲得,到再失去再獲得。眼見未必為實,你看到的“靜”與“平衡”,未必是一條上升或下降的簡單曲線。假如用一個類似穀歌地圖的放大鏡來看,你一定能看到這條曲線上某段截圖裏的起伏。

 

說到“靜”與“平衡”,不能不說修行。修行不一定要高深莫測,很小的事情上就可以,比如樓上裝修發出的巨大敲擊聲、高速公路上紋絲不動的車流。當你把個人遭遇看成修行的一部分時,它帶給你的困擾就已經在減弱。

 

人的大腦有種名叫內啡肽(endorphin)的化學物質,是天然的止痛劑,隻在疼痛發生時產生。人是個複雜又奇妙的生物體,有必要相信造物主的設計和人的自愈能力,從這個角度講,修行就是調動人的自愈和修複能力。

 

修行滲透的地方多,婚姻裏卻未必需要它。你有可能將行為修得很好,但心裏一點愛也沒有。好行為誠然比壞行為強,但因為不是發自內心、且沒有愛,所以不能持久,假以時日,所謂的好行為帶來的隻能是怨和恨。

 

除了婚姻,你最好保留其它情感渠道,比如親情、友情、事業、愛好、信仰等,否則有一天當那唯一渠道堵死,你會慘不忍睹。

 

關係有毒(toxic relationship)一詞並非婚姻專有,雇傭關係、親子關係等,也都有毒存在的可能。除了無法改變的血緣,其它沒有什麽是不能改變的。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結束它,  因為沒有人能夠長期生活在壓力之下而不出問題。

 

人的自愈和修複能力是有極限的,不要輕易挑戰極限,否則身體釋放的壓力荷爾蒙,會跟胰島素一樣,有朝一日將你壓垮,到那時就不是修行的問題,而是心理和精神的問題。

 

說到極限,每個人不一樣,有的人一年半載,有的人三年五載,有的人十年二十年,如果不是身體和精神出現問題,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極限是多久。

 

越是親密關係,做決定也一定越艱難。有理由相信,任何生理心理疾病出現以前,人一定是在某種不正常關係中忍耐了相當長的時間。網間流行“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那是升級版的“寵自己”,但如果遇不到舒服的人呢?可以考慮把自己變成那個舒服的人,和自己在一起,這對自己來說未嚐不是一種無形的提升。

 

(原創勿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