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政策=?

來源: 江海橫流 2023-04-22 09:09:4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6048 bytes)

 

 

 

文藝+政策=?

 

我輩自幼熟悉“文藝政策”這個重要概念,對曆經時局變遷導致與時俱進的種種“文藝政策”,與文界師友閑談之中也免不得有所臧否,此政策好,彼政策壞,雲雲。講到世界作品,曾有朋友告訴我,各國文藝政策不一樣,或至作品高下有別。既然如此,出曠世巨作的時代,該國“文藝政策”應該是最好的了?

 

最近讀到梁實秋舊文《關於魯迅》,其中嘲諷魯迅翻譯蘇聯文藝政策,說“文藝”而可以有“政策”,這本身就是一個名辭上的矛盾,讀此恍然而悟,文化藝術本為創作者才氣溢顯,與政策何關?於是索查各國“文藝政策”,竟無所獲,屈原,莎翁,屠格涅夫,曹雪芹,甚至張愛玲三毛金庸輩,其成名均無“文藝政策”加持,才知道文藝二字與政策相連,並非古已有之,而是一種創新,是當年的“新時代蘇聯特色”。

 

梁實秋為文慣常力求公允理性,即使麵對魯迅一貫的刻毒攻訐文風,依舊盡力保持克製,文者之爭原本可以清風明月,不必有兵戈之聲。但是宛如波瀾不驚的老子也會在該用“君子”的地方忽然用了一次情緒化的“大丈夫”,梁實秋在論及“文藝政策”時一反故態地拍案而起憤然痛斥:俄國頒布的文藝政策,裏麵並沒有什麽理論的根據,隻是幾種卑下的心理之顯明的表現而已:一種是暴虐,以政治的手段剝削作者的思想自由,一種是愚蠢,以政治的手段來求文藝的清一色。

 

發飆之後梁先生又平下心來誇獎魯迅古文基礎紮實雄厚,思路清晰敏捷,有可以成大文學家的筆力,但卻不肯給他大文學家的稱謂,其理由是,隻有刻毒謾罵,沒有支持推崇,隻說人人都不好,卻從不說什麽是好的。最後不無惋惜地說,如果不是被某些思潮裹挾,並且活得長一點,也許可以成文學大家。

 

所謂思潮裹挾,應當是指在沒有“文藝政策”的地方向往“文藝政策”吧?至於活得長一點的設想,令他有親曆“文藝政策”的機會,我們所知的魯迅會變成什麽樣,倒是讓人有無限遐想的空間。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