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的肖邦是彈的不錯。可是我沒聽出他的有什麽特別的,彈肖邦好的人很多啊,本身曲子討巧。
彈巴赫大概需要閱曆和年紀?
我不懂樂譜,可以說我是個樂盲,但是可以記得旋律。小時候隻喜歡舒伯特,肖邦的。喜歡貝多芬也是他的月光奏鳴曲。貝多芬的幾大交響樂太輝煌了,有點intimidating,也可能是我閱曆不夠,聽多了他的三大交響樂(田園,英雄和命運)就跟聽MJ的流行曲,有點審美疲勞。5歲的時候就記住那個莫紮特40號交響樂的G minor的旋律。可是一直都不知道是誰的。一直到25歲才發現那原來是莫紮特的,難怪在我腦子裏縈繞了20年。後來猛喜歡上莫紮特,夠小資,華麗麗。當時聽過一點點的巴赫,把我嚇的,以為那裏飄來教堂裏的管風琴驅魔降怪的福音樂。
可是我年過30以後,越來越喜歡巴赫。他的Air on the G string,還有那個canon D minor(就是教堂裏一有人結婚就吹起的讓人催淚的管風琴曲),原來感情都是他老人家的。剛把古爾德的都從itune上當下來了。慢慢聽,
也多謝你推薦一些他老人家的經典演奏曲目。比如巴赫的小提琴曲,那個演奏的比較好呢?
為何?是技法不夠,巴赫的鋼琴曲普遍難彈是真的。還是因為感情不到位的緣故,或是風格隻能固定在浪漫派?
所有跟帖:
•
兩段郎朗彈巴赫的視頻
-隨意-
♀
(464 bytes)
()
12/17/2013 postreply
08:48:09
•
個人認為若無巴赫那種宗教信仰可能很難表達他的音樂
-隨意-
♀
(85 bytes)
()
12/17/2013 postreply
09:10:03
•
哈哈~~ 巴赫的作品所展現的是極為崇高,深邃,豐富的音樂世界。。對作品缺乏深刻理解,
-華灜-
♀
(455 bytes)
()
12/17/2013 postreply
09:31:03
•
沒宗教信仰或對宗教信仰沒研究彈巴赫本身就是先天不足沒優勢。
-隨意-
♀
(414 bytes)
()
12/17/2013 postreply
10:12:22
•
嗯,不奇怪,大多這麽說來著。。這裏則堅持以為被譽為一流大師他其實是受之有愧滴。。
-華灜-
♀
(46 bytes)
()
12/17/2013 postreply
10:23:09
•
以上是個人體會和想法,非人雲亦雲或抄搬
-隨意-
♀
(302 bytes)
()
12/17/2013 postreply
11:20:39
•
對於巴赫,我覺得宗教隻是他音樂內涵表達的一發明。他的樂曲仔細聽,有種可以看到自己靈魂的感覺。
-jasondand-
♀
(812 bytes)
()
12/17/2013 postreply
11:30:08
•
typo:內涵表達的一方麵。
-jasondand-
♀
(0 bytes)
()
12/17/2013 postreply
11:30:59
•
BBC 2013 郎朗紀錄片 Do or Die Lang Lang's Story
-隨意-
♀
(222 bytes)
()
12/17/2013 postreply
14:57:25
•
12/7/2013 華爾街日報:和郎朗吃午飯談人生
-隨意-
♀
(7398 bytes)
()
12/17/2013 postreply
19:57:19
•
好像現在的人物報道不論報紙電視(華人)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式,
-法國薰衣草-
♀
(22 bytes)
()
12/18/2013 postreply
05:50:36
•
藝術家有憂鬱是正常, 他們對生命感受比一般人多,而且超前,不應該嘲笑他們這樣
-法國薰衣草-
♀
(0 bytes)
()
12/18/2013 postreply
05:53:31
•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是時代的革命家, 當然隻滿足表演那是另外一回事
-法國薰衣草-
♀
(0 bytes)
()
12/18/2013 postreply
05: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