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5: 邊緣學說-- 科學與偽科學相遇的地方 On the Fringe by Michael Gordin

On the Fringe: Where Science Meets Pseudoscience

by Michael Gordi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1

 

這是一本曆史書,科學史,講的是科學發展進程中那些被邊緣化的學科和偽科學。

這好像是我第一次認真讀一本正規的曆史書。機緣巧合,作者是我的同事,讀的過程中與他有幾次麵對麵的交流。夏末的時候,和幾個要好的同事在鎮上的酒館裏一邊喝酒一邊討論; 還有和作者在校園裏偶遇,邊走邊討論這本書。這些都是很美好的經曆,所以我對這本書的評價可能會比較主觀,過分讚美。

 

總的印象是:這本書的邏輯細膩,深沉,嚴謹。文字內斂,簡潔但是遣詞造句又很有層次。作者本人說對這個課題研究多年,本來想寫一本大部頭,但是斟酌後,寫成了一本凝練的100多頁的小冊子。 所以能感覺到對很多話題描寫上的克製,但是也感受到這個課題的豐富與浩瀚。

 

我在讀這本書的第一章Demarcation (劃界) 的時候,真切地體驗到了一次各個知識點融會貫通後精神上的爽感。那一章裏,作者描述Karl Popper 受1919年5月29日科學界觀測日食的啟發,得出demarcation falsifiability 的結論。 通過這次觀測,科學家發現光線在太陽附近發生的彎曲,更符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而不是牛頓的引力理論。這一發現不僅驗證了愛因斯坦的理論,也讓愛因斯坦一夜之間成為全球知名的科學家

通過這一事件,Karl Popper提出一個哲學觀點。 他認為,真正的科學理論必須是可以被證偽的——也就是說,它必須允許被實驗或觀察推翻。如果一個理論無論結果如何都能解釋,那它就不是科學,而是偽科學。這個觀點幫助我們區分哪些理論是可以通過實踐檢驗的,哪些隻是看起來合理但無法驗證。當然了,這個劃界的標準非常偏頗。比如說達爾文的進化論就無法被證偽,但也被認為是正統科學。 

閱讀這一章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在”FLOURISH” 這本書中提到的 Karl Popper 和 Wittgenstein 的辯論。 我突然就理解了,為什麽在1920 年代的,維也納被稱為科學和哲學的中心。德語被認為是最先進的科學和思想的載體。 “Vienna Circle” 這個概念,就是指當時在維也納活躍的那些哲學家,科學家和藝術家。我也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弗洛伊德,羅素,維特根斯坦,Karl Popper這些哲學家之間的聯係。 那個時代真是人類哲學的群星閃耀時。 也明白了愛因斯但的相對論學說真正取代了牛頓的地球引力和力學原理的關鍵時間點。 然後又想起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Vienna Circle 的科學家為逃避納粹德國的迫害和戰爭,來到新大陸紐約,新澤西地區。這就是紐約那個 New School 的起點,以及愛因斯但來到普林斯頓的緣由啊。 

 

其實我一直不怎麽喜歡曆史,對其的認知就是要背誦很多枯燥的知識點,一直不能體驗曆史學的樂趣。但是這部科學史讓我突然穿過時間的迷霧,融會貫通了了一個哲學和心理學發展的時刻。 明白了那些以前在我的認知中各自獨立的每一位名家,他們是怎樣在曆史的長河中如何互相影響,然後又發展出自己的學派。然後這些在當時非常前沿的學說又如何在後來的一百年間演變,影響了當代人文和社會學思想以及現代人們的生活。 

 

有一瞬間,我覺得自己站在一個思想的山峰上,突然看清了一部分過去一百年間心理學和哲學發展的清晰的脈絡。自己的記憶存儲中的許多零散的知識點,就像一個一個小小的水窪,然後突然得到融會貫通的感覺,很震撼。哇,原來通透地了解某個知識體係的來龍去脈,那種明澈了悟的感覺是這樣的啊。 因為這個融會貫通時刻的啟發,周末的時候又去搜索了一些描寫那個時代巨匠的一些電影。A Dangerous Method. 講的是弗洛伊德,榮格和他們一個共同的女弟子的故事,說是根據真實的事實改變。我也是看的津津有味。 突然就體會到了曆史的樂趣。 

 

“邊緣學說-- 科學與偽科學相遇的地方” 這本書分門別類地介紹了幾十種邊緣學科,包括尼斯湖水怪,納粹德國的優生學,N 射線, 宇宙毀滅學說等等。 作者沒有具體點名,但是我覺得根據書中的定義,中國的摸骨算命,風水學說等等也可以被稱之為邊緣學說。 除了基本的介紹,作者還試圖解釋邊緣學說是怎樣產生的,以及如何理性地對待這些邊緣學說。 

 

關於邊緣學說產生的過程,作者認為科學係統,作為創造新知識的行業,本身就是在不斷進化,不斷發展的。 有一些知識在創建之初被認為是正確的,但是慢慢被新的知識取代,被邊緣化。也有的一開始就是錯誤和或者虛假的,但是還是有追隨者,所以就沒有被湮沒在曆史長河中,而是淪為偽科學。 作者還指出,鑒於知識不斷跟新迭代的特性,任何現有的正統科學,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都有可能被劃分為邊緣學科或者偽科學。 

 

作者認為,邊緣科學和正統科學會一直如影隨形,是科學研究的陰陽兩麵。 隻有個別的偽科學(比如說納粹優生學或者反疫苗學說)才會對公共利益造成巨大的損害,大部分邊緣學科, 比如說星相學,野人學說,都是大體無害的,可以在陰麵中存在。 這本書的結尾最後一句話是 Not all shadows hide monsters. (不是所有的陰影中都藏著怪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