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闡述積極心理學,也叫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書,出版於2012年, 作者是Martin Seligman。主要是講如何通過實踐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和運用一些技巧,來增加個人生活中的希望和樂觀元素。 他在開篇就寫到,心理學的終極目的不僅僅是消除心靈上的苦難,而應該是追求有價值和美好的人生。一個心理醫生如果僅僅是治療心理疾病,消減不良行為,他隻能得到一個空心的人,而不是一個有著美好人生意義的人。
這本書所闡述的積極心理學理念,就是要產生和增加人類的福祉(well being)。 這個福祉被具體定義為:PERMA:Positive emotions; Engagement; Relationship; Meaning; Accomplishment。 翻譯過來就是, 一個有蓬勃生命力的人應該具有五個基本元素: 積極的情感,對事物積極參與,正向的關係,生活的意義和成就
除了闡釋理念之外,這本書還教讀者一些積極心理學修煉的方法。 比如說一個簡單並且很容易操作的練習就是The three blessings/ the gratitude list etc. 每天列舉三個值得感恩的事情等等。
再舉一個稍微複雜的例子。 第八章l “Turning Trauma into Growth” 的主要內容是講述如何避免創傷應激綜合症, 進一步將創傷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裏麵談到的一個技巧, 叫 “ master resilience training” . 其中講到冰山理論,就是說一個人能被外人直接看到的行為模式,其實源自於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信念,記憶等這些不容易被看到的潛在因素。然後還有一個練習,叫 “hunt the good stuff”, 講如何運用一些技巧來進行深入的對話, 尋求對行為模式下隱藏的渴望,期待和感受等因素的深度的理解。
這些練習馬上讓我想起了我在微信組群裏參加過的由李崇建、泰戈主導的覺察練習,他們所運用的冰山理論和應對的姿態等等。 他們說他們的講義來自於薩提亞的家庭教育理論,我覺得積極心理學的這些練習應該是來自同源。 隻不過不同的教員根據不同的受眾 (為子女教育困惑的華裔中年人 或者 美國士兵等等)和文化環境進行了相應的修改和引申。
真的,我原來對中文社交媒體裏那些心理谘詢主播還是有點 仰望和崇拜的。 但是這本書讀下來之後,突然發現他們隻不過是勤勞的搬運工,再加上一些表達和谘詢的技巧而已。 我要是去講,當然僅限於我的專業知識, 應該也能立住。
這本書還講了另外幾個技巧,比如說 “effective praise” 和 “Character Training: we define “signature strength”, we then shift the focus to using strength to overcome challenges. ” 如何有效的表揚別人,還有如何認清以及利用自己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特點來發展自我。 這讓我想到了兩個月以前剛做完的Clifton Strength Training offered by Gallup. 書裏提到Gallup 這個公司的一個高管也是在賓西法尼亞大學師從Seligman 學習積極心理學。 看來在市麵上的很多心理谘詢公司的理論,方法和科學依據都是來自積極心理學。
我這個人,過去幾年在社交媒體上願意看一些心理學有關的主播,中文英文都看, 也留意這些主播所販賣的心理學產品。 讀這本書讓我看到這些產品的本源,突然就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了悟之後就會心一笑,就從仰望那些人變成鳥瞰的感覺。 那種感覺還真是挺爽的。
這是我看的Seligaman 的第二本書了。 看這本書的時候,正值暑假,七月初全家的旅行,七月中下旬的酷暑,暴雨時節,都在閱讀。 七月底,正值前院的薰衣草和Russian Sage 盛開的時候,讀完了這本書。很幸福,特此紀念。
上圖來自泰戈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