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載:破碎的麵紗———揭開刺殺肯尼迪案陰謀

第一章:塵埃的重量 2025年3月18日晚11:47,華盛頓特區喬治敦Q街一棟三樓公寓內,時鍾滴答作響。雨水猛烈拍打著扭曲的窗玻璃,聲音如無情的鼓點打破屋內的寂靜。埃利亞斯·克羅,四十二歲,坐在一張飽經滄桑的紅木書桌前,桌麵被一堆文件淹沒——當天上午根據特朗普總統行政命令解密的8萬頁肯尼迪遇刺案檔案。他的灰色眼眸鋒利如燧石,在一盞黃銅台燈的琥珀光下閃爍,綠色燈罩在他棱角分明的臉上投下鋸齒狀陰影。深色頭發夾雜著早生的銀絲,淩亂地垂在因多年深思而布滿皺紋的額頭上。他身穿皺巴巴的白襯衫,袖子卷到肘部,領帶—海軍藍絲綢,一件他早已拋棄的生活遺物—鬆垮垮地掛著。 公寓是癡迷的迷宮。書架從地板直達天花板,裝滿了彈道學、密碼學和冷戰曆史的書籍,書脊因頻繁使用而開裂。東牆上掛著一張1963年11月22日達拉斯迪利廣場的地圖,邊緣卷曲,用紅色圖釘標記著目擊者位置、子彈軌跡和問號。一把曼利夏-卡爾卡諾步槍複製品—據稱是奧斯瓦爾德的武器—立在鋼架上,木托被克羅不安的手磨得光亮。空氣中彌漫著灰塵、墨水和角落裏熱盤上煮咖啡的微弱金屬味。 克羅的手指修長而精準,翻開第一份文件:1963年11月23日的一份脆紙備忘錄,蓋著“絕密—僅限親閱”印章。打字內容是奧斯瓦爾德逮捕的安排—例行公事,官僚化—但頁邊的手寫注釋讓他愣住:“檢查草丘。LBJ知道。”墨跡褪色,黑圓珠筆的潦草字跡顫抖,仿佛出於匆忙或恐懼。林登·貝恩斯·約翰遜—在JFK血染的豪華轎車後成為總統的副總統—被六個字牽連。克羅屏住呼吸,他一貫冷漠的麵具罕見地裂開。他湊近,燈的熱氣溫暖著臉頰,指尖描摹字母,感受筆壓留下的微弱凹痕。 摘錄:“他一動不動地坐著,備忘錄在他手中微微顫抖,不是因為虛弱,而是因為其含義的震撼重量。六十二年,真相沉睡,埋在謊言的沉積中如化石。沃倫委員會兜售其獨狼槍手的福音—888頁的淨化確定性—但克羅從未相信。紮普魯德膠片,第313幀:肯尼迪的頭向後仰,而非向前,一個違背物理的謎團。瓊·希爾關於草丘煙霧的證詞,被斥為妄想。聲學、角度、沉默—全都不對。而現在:1963年的低語,指向約翰遜,指向背叛。” 他需要團隊。11:53,他撥通了莉娜·沃斯博士,四十八歲,喬治敦大學的法醫語言學家,辦公室距此十分鍾步行。她那清晰帶德國口音的聲音穿透雜音:“埃利亞斯,快午夜了。最好有價值。”“比有價值還好,”他低沉而急切地回答。“是鑰匙。”接著是馬庫斯·泰特,五十九歲,貝塞斯達的退休CIA分析師,接電話時聲音沙啞:“克羅,你這混蛋,我睡著了。”“睡太奢侈了,”克羅說。“帶上你的鬼魂。”最後是紮拉·金,二十九歲,杜邦圈的黑客,打著哈欠接起:“老兄,我喝第三杯濃縮了。啥事?”“曆史,”克羅說。“過來。” 到淩晨12:31,他們抵達,渾身濕透,狼狽不堪。莉娜高瘦結實,金發紮成嚴厲的發髻,脫下風衣,露出灰色西裝外套和裙子—教授風範,精確。馬庫斯肩膀寬闊,臉上滿是疤痕和犬儒主義的痕跡,穿褪色皮夾克,灰色平頭滴水。紮拉嬌小不安,黑衛衣上印著像素骷髏,把一背包科技扔在地上,黑眼睛閃著好奇。 克羅把備忘錄推過桌麵。“讀。”莉娜調整金屬框眼鏡,蒼白的手指描摹字跡。“句法符合約翰遜已知草稿—突兀、命令式。九十一 percent確定是他的筆跡。”馬庫斯嗤鼻,呼氣帶點波本味。“LBJ?他是個蛇蠍,但這?你說他批準了達拉斯?”紮拉敲著筆記本電腦,咧嘴笑。“給我十二小時,我能找到所有數字線索。如果是真的,就是核彈。” 克羅踱步,靴子擦過磨損的硬木。“草丘—目擊者看到煙霧,聽到槍聲。沃倫報告埋了它。如果約翰遜知道,他不隻是旁觀—他插了手。”他停在地圖前,手指戳著草丘的紅圈。“從這開始。莉娜,分析墨水、紙張—測齡,證明。馬庫斯,你的CIA日子—約翰遜和達拉斯有啥傳言?紮拉,搜文件裏的音頻、照片,任何標‘草丘’的。” 雷聲轟鳴,低沉震撼,窗戶顫動。克羅的聲音劃破它,如鋼般鋒利:“這不再是理論。是清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