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10,烏軍東部防禦態勢評估

 

 

 導 語

 

烏東決戰序幕已經拉開,這是一場即將到來的,本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烏東戰場可能會成為一個高質量的,東西方軍事藝術對決和較量的舞台。它很可能會改變歐洲乃至世界政治格局和地緣板塊結構,它也將影響並引領當代軍事思想理論、技術裝備、指揮體係以及編製體製的巨大變革。

作為軍事老饕們,絕不能錯過這個了解、觀察、學習和研究世界軍事最新動向的機會。

 

 

一,俄烏雙方戰略意圖

 

 

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其目的:

-去軍事化,即消滅或解除烏克蘭軍隊國家職能。

-去納粹化,即鏟除以澤連斯基為首的烏克蘭現政府,扶持一個親俄政權。

-烏克蘭中立化(不加入北約)

-烏克蘭承認俄羅斯對克裏米亞的主權。

-烏克蘭承認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兩個共和國的獨立和主權。

-分裂和肢解烏克蘭,以第聶伯河為界建立事實上的俄語區東烏克蘭,使其成為俄羅斯的西部屏障國

 

但是由於第一階段作戰行動,俄軍進展不順利,3月25日,俄軍總參謀部宣布第一階段特別軍事行動完成。

 

俄軍第一階段最重要的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的特別軍事行動目標沒有如期完成。

 

俄軍第二階段的軍事目標試圖通過軍事行動達到:

-圍殲烏東地區烏軍主力,從而初步達到烏克蘭去軍事化的目的。

-通過奪取並控製烏東地區,誘導烏克蘭政局動蕩,從而逐步為改變烏克蘭政治版圖創造外部條件(去納粹化)。

-奪取並實現對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兩州曆史邊界的控製,從而實質性達到盧、頓兩州的完全獨立。

-盡量實現對第聶伯河以東傳統俄語地區的控製。

-實現對亞速海西岸及克裏米亞半島大陸橋的控製。

-通過軍事占領,以獲得更多的談判籌碼。

 

烏軍通過第一階段俄烏戰爭的殊死戰鬥,頂住了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壓力,穩定了烏克蘭中西部的安全局麵,贏得了國際的支持和援助,獲得了第一階段的暫時性軍事勝利

 

烏軍第二階段的軍事目標就是通過烏東決戰達到:

-確保現有控製領土,伺機擴大並奪回頓巴斯被占領土,逼迫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兩州回歸。

-重新獲得亞速海西岸的控製權,並對克裏米亞半島形成戰略性擠壓,為今後奪回克裏米亞半島做好長期的戰爭準備。

-將俄軍主力拖住並消耗在烏東地區,造成俄羅斯在政治、外交、經濟、民族各方麵聯邦層麵的混亂,從而為俄羅斯國家內部的政治格局和版圖重組傳導外部壓力

 

俄烏雙方在烏東即將展開的決戰,有可能對失敗的一方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甚至對其國運造成不可逆的勢能

 

烏東決戰,雙方都將無法接受和麵對失敗的命運。烏東逐鹿,狹路相逢,鹿死誰手,讓我們拭目以待。

 

二,烏軍東部防禦態勢

 

 

烏軍在烏東地區的防禦態勢:

 

1,呈扇型展開狀的弧形防禦體係。

-正麵北起盧甘斯克的北頓涅茨克-利西昌斯克,南至頓涅茨克的馬裏烏波爾,整個防禦正麵約280公裏。

-縱深東起格爾洛夫卡西至第聶伯羅,防禦縱深達250公裏。

-整個烏東地區烏軍構成了寬正麵、大縱深、多梯次、多維度的立體防禦體係。

 

2,第一線環形防禦帶

-沿著P66-M03-E50-H20公路,由北向南,從哈爾科夫-伊久姆-北頓涅茨克-利西昌斯克-戈爾斯科納-科穆娜爾斯克-德巴爾切夫-格爾洛夫卡-馬林卡-沃爾諾瓦哈-馬裏烏波爾-別爾江斯克,組成環形防禦帶。

-以沿線城鎮為依托,以公路交通節點為重點,以地下化、永久性鋼筋水泥支撐點為核心的築壘地域

 

3,第二線防禦圈

-斯拉楊夫斯克-克拉瑪托爾斯克防禦圈;

-紅軍村-卡瑪妮安卡-烏達奇涅防禦圈;

-波克羅夫斯克-普羅西亞納防禦圈。

-此防禦圈也是預備隊主要集結地域。

 

4,第三線防禦要點

-依托奧列利河構築的佩列西匹諾和基利琴河為屏障的古比尼哈北部防禦帶。

-依托薩馬拉河天然屏障構築的巴甫洛格勒東部防禦要點

-依托莫克拉莫斯科夫卡河、第聶伯河流域水係為屏障的紮波羅熱城市南部防禦築壘地域。

 

5,核心防禦地域

依托薩馬拉河、第聶伯河水係為天然屏障,背靠第聶伯河右岸亞曆山德裏亞-卡夫巴斯腹地支撐,形成第聶伯羅烏東防禦核心地域。

 

三,烏軍兵力部署

 

 

烏軍現有總兵力:

烏軍在戰爭前(1月)及戰爭期間新編了許多部隊,戰爭期間部隊重組和調動頻繁,所以有必要對烏軍地麵部隊重新進行一次統計:

 

(一)烏軍地麵作戰部隊序列:

 

1,烏克蘭陸軍29個現役作戰旅

-第1、17坦克旅。

-第10、128山地旅。

-第14、24、28、30、53、54、72、92、93機步旅。

-第56、57、58、59摩步旅。

-第61獵兵旅。

-第25空降旅。

-第45、46、79、80、81、95空突旅。

-第35、36、37、40海軍陸戰旅。

 

2,烏克蘭陸軍12個一類預備役旅

-第3、4、5、14坦克旅。

-第11、15、33、60、62、63、66、73機步旅。

(以上部分部隊已經投入烏東戰區)。

 

3,烏克蘭陸軍25個二類預備役旅(國土防衛旅):

第100至124步兵旅。

(目前正在整訓,預計部分部隊在近期可投入使用)。

 

4, 國民警衛部隊,編製與數量基本同戰前。

 

(二),烏軍在東、南部地區兵力部署:

 

1,東北方向,哈爾科夫-伊久姆至北頓涅茨克-利西昌斯克-斯拉夫揚斯克-克拉瑪托爾斯克核心防禦圈。

第81空突旅、第11、24、66、92機步旅、第79空突旅、第57摩步旅、國民警衛第3行動旅、第8獨立警衛團、第26炮兵旅等。

 

2,東部方向,戈爾洛夫卡-紅軍村-馬林卡-馬裏烏波爾。

第30、54機步旅、第95空突旅、第25空降旅、第59摩步旅、第36海軍陸戰旅、第3、12國民警衛旅、第40、55炮兵旅等。

 

3,南部方向,紮波羅熱-赫爾鬆-尼古拉耶夫-敖德薩。

第28、53機步旅、第80空突旅、第37、40海軍陸戰旅、第56摩步旅、第110國土防衛旅。

 

4,烏東地區預備隊,沿著E105-E50公路,部署了第17坦克旅、第58、57摩步旅、第45空突旅。

 

在第聶伯河右岸(第聶伯羅市西側)部署有北部軍區各部隊和總參預備隊6個機動旅(3坦3機)以及其它預備役部隊,可隨時投入戰鬥。

(由於戰爭期間,部隊調動頻繁,以上內容僅作參考)

 

總計地麵部隊可投入10-15萬以上兵力。

 

三,烏東地區烏軍防禦特點

 

 

烏軍防禦陣地的特點:

 

1,以支撐點為核心的防禦要點

-以城(村)鎮為依托,以公路樞紐為節點的獨立防禦支撐點

-以鋼筋水泥地下工事為核心、以戰壕相連接、以河流水係為天然屏障、以防步/坦雷場、鐵絲網和軌條柴為前沿障礙區的永久性堅固防禦工事體係。

 

2,火力體係。

-以中遠程炮火攔阻,陣地內配置坦克和單兵反坦克導彈構成的反裝甲攔截體係。

-以近側翼交叉火力構成的防禦圈內綿密火力打擊體係

 

3,防空體係。

-以S-300+山毛櫸-M1防空導彈為核心的中-遠程麵防空體係(個別區域)。

-以單兵防空導彈組成的低空點防空體係(遍布各節點)。

-構成了有限時(時段)/空(空域)的戰區防空體係

(有關烏軍防空體係另文詳述)

 

4,情報和指揮體係。

-依托數據鏈的分布式節點指揮鏈係統。

-以北約提供的天基/空監/網絡為基礎組成的情報和通信係統。

 

5,預備隊。

烏軍在烏東地區防禦采取的是以前沿各防禦要點為依托,在縱深配置大量預備隊,保證了每個支撐點能夠獲得火力和兵力支援。這次伊久姆爭奪戰,俄軍始終沒能突破克列梅茨山穀防禦圈,就充分體現出烏軍在二線保留大量預備隊的作用。

 

四,烏軍東部防禦態勢評估

 

 

烏東地區烏軍防禦優勢

 

1,烏軍經曆2014年頓巴斯戰爭失敗後,開始進行全麵北約化的軍改,尤其是在指揮體係、編製體製、戰術思想方麵徹底摒棄了原華約的蘇軍體係,因此烏軍更加能夠適應由新科技支撐的,空天網、小巧靈,甚至非接觸式的現代化立體戰爭。

 

2,烏軍經過7年的苦心經營,在烏東構成了堅固的永久性防禦體係

 

3,隨著北部戰區戰事的落幕,烏軍可用於東部和南部的軍事力量和資源增加了,尤其是烏軍總參謀部可動用的預備隊比戰爭初期增加了近30%。

 

4,隨著西方更多的經濟和軍事援助,烏軍的裝備和後勤保障更加充分了。

 

5,隨著春天汛期的到來,烏東地區大片土地變得更加泥濘,這將會對俄軍裝甲兵團機動造成一定的阻滯作用。

 

6,烏軍擁有超距夜視優勢,因此烏軍適合利用夜暗條件實施滲透和特種作戰,從而形成白晝固守,夜間出擊的作戰形態。

 

烏軍防禦弱點

 

1,烏東地區屬於大片平原和高程差少於50米的次中等起伏地,不便於組織實施防禦作戰。

 

2,烏東地區屬於農業和礦區,缺少大型城鎮作為防禦依托。

 

3,烏東地區不同於北部(基輔)水網沼澤地形,沒有大麵積河流水係可作為防禦屏障

 

4,烏東地區缺少烏克蘭北部的森林遮障,不利於小股滲透式作戰模式

 

5,烏軍在即將到來的烏東決戰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沒有製空權,現代戰爭,沒有製空權,就沒有主動權,也就沒有戰場機動能力,就隻能被動挨打,一旦烏軍失去了城鎮和築壘地域掩蔽體的保護,在野戰條件下的烏軍隻剩下挨打和被圍殲的命運。

 

五、烏東決戰烏軍戰略決策預判

 

 

烏軍作為防禦一方,可采取以靜製動、以逸待勞的策略,等待俄軍集結完畢,再進行兵力調整,待俄軍主力粘滯在烏軍防禦地帶後,再伺機發動反擊。具體策略本人預判如下:

 

1,俄軍作戰計劃是烏東北部采取攻勢,南部采取守勢

根據俄軍兵力調動和配置,可以判定俄軍下一步作戰計劃:集中第1坦克集團軍、第20、6、35集團軍和空降集群部隊,進攻方向在頓巴斯北部,即伊久姆-斯拉夫楊斯克、北頓涅茨克以南、巴甫洛格勒以東盧甘斯克地區烏軍部隊。

 

2,待馬裏烏波爾戰事結束後,集中南部軍區兵力向紮波羅熱方向機動,對頓涅茨克烏軍實施包圍。

 

3,俄軍在圍殲盧甘斯克烏軍戰役目標達成後,揮師南下,會同頓巴斯南翼俄軍圍殲頓涅茨克烏軍。

 

烏軍可采取的策略應當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受頓巴斯戰事影響:

 

1,在南部采取積極攻勢(南部俄軍兵力較弱),在北部實施堅守防禦

 

2,頓巴斯北部烏軍,利用築壘地域堅固工事實施堅守防禦,拖住俄軍主力,以側翼部隊對俄軍後勤補給線以及炮兵部隊實施攻擊,消耗俄軍進攻能力。

 

3,以優勢兵力,攻克赫爾鬆,可達到三個目的:一是控製第聶伯河通往克裏米亞的水源;二是從側翼屏障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薩;三是進逼克裏米亞,迫使俄軍第58集團軍甚至第8集團軍回撤南部,得以減輕北部頓巴斯的壓力。

 

4,等待俄軍主力部隊(含預備隊)全部投入頓巴斯地區後,再伺機反包圍,爭取通過不接觸作戰方式,逐段逐點的消耗俄軍

 

5,馬裏烏波爾保衛戰,守軍盡可能的延長戰役時間,將能牽製俄軍主力,減輕頓巴斯北部戰事壓力起到重大作用,甚至有可能出現21世紀的伏爾加格勒(1943年的捷爾任斯基拖拉機廠)奇跡。

 

6,派出適當部隊對馬裏烏波爾俄軍實施攻擊,造成為馬裏烏波爾解圍的態勢,吸引俄軍回撤,隻有讓整體戰線出現犬牙交錯的狀態,才能最大發揮烏軍實施小群多路、分布式節點作戰模式的作用。

 

(下一篇介紹俄軍在烏東地區的進攻態勢評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