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的時候我們班有個體校生,練短跑的,身體素質極其出色。
據他自稱,初二的時候就「過過性生活」,而且在社會上跟著一幫大哥混,見識比我們多。
我們一起上《社會發展簡史》,老師講到共產主義,說那時候物質極大豐富,「按需分配」。

這位同學問:“那我需要的比一般人多很多,也會分配給我嗎?”
老師說:“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誰需要什麽、需要多少,不是自己說了算的,都是組織包分配。”
這位同學想了想,然後說了一句我認為有極高智慧的話。
“我連自己能要什麽都不能決定,那共產主義還是不要實現的好。”
但書本上明明都寫著共產主義是“按需分配”,這老師說是“組織包分配”,難道是她知道這位男同學需求大,因為人不像商品可以無限擴大生產,人長到青春期,至少都要十五、六年,她預料到滿足不了這位同學的需求而故意瞎說?
問了AI,答案如下:
- 生產力極高: 必須達到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生產出極其豐富的物質產品,以滿足所有社會成員的基本和更高層次的需求。
- 物質極大豐富: 社會的物質財富處於“泛濫”狀態,不再存在稀缺性問題,分配不再是有限資源的爭奪。
- 勞動成為第一需要: 人的勞動不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人們會自覺地、自願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 階級和國家消亡: 隨著私有製的消亡,階級和國家的概念將不複存在。
- 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 在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裏,每個人都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興趣和才能,實現個人價值。
- 徹底消滅貧富差距: “按需分配”的原則意味著不以金錢、地位等來分配資源,從而徹底消除貧富差距和階級固化。
- “按需分配”是共產主義的最高階段:這個概念是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設想,在現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要實行的是“按勞分配”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