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誌新對國家政治有一個認識過程,從同情在文革中打倒的眾多革命功勳,到以劉少奇為例詳述文革的荒唐,再到喊出打倒毛澤東,有其嚴密的邏輯。判決書說她瘋狂反對毛主席並不是誣陷,因為她提前了半個世紀看到了毛澤東的偽善和惡行。毛遠新說她裝瘋也不是誣陷,因為她在政治問題上始終有邏輯。裝瘋是一種抵抗無休止的人身摧殘的無奈。
- 張誌新的認識和她所受的教育有關,也和她高於普通人的政治地位有關。她在人民大學接受教育,後來分到省委宣傳部工作,接觸到的信息超過普通人。京夫子在2002年出版的血色京畿一書中提到她的丈夫曾真是陶鑄的小舅子,維基百科《曾誌》這一條也符合這一說法。無論如何,張誌新對文革的認識有其知識範圍的條件,也有家庭成員實際遭遇的影響。
- 張誌新的處決是中國在文革這一狂熱時期的必然。它的特點是為推動對毛澤東的絕對崇拜對一切權力所及的障礙摧枯拉朽,草菅人命。
- 最美奮鬥者是為樹立官方鼓勵貢獻的形象而臨時拚湊的官樣文章。根本說不出嚴謹的故事。雷鋒歐陽海這些有很大水分的標兵上榜,而同樣程度犧牲的門合、李文忠卻沒有。1959年因闖禍未逃走而被燒死的向秀麗上榜,而同年因保衛生產隊的辣椒而遇難的劉文學卻沒有。科學方麵,得了帝國主義大獎的屠呦呦上榜,而解決了國家空白的王林鶴與陳中偉卻沒有。
總的來說,張誌新後來的確反對毛澤東,但是她反得有理。而最美奮鬥者這種敷衍政治課的東西對她並不合適。她是中國那個荒唐年代的慧眼英雄,早已名垂青史,不需要這樣的光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