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島之戰:毛澤東的敵前大調頭
中國史學界,不管官方還是民間,長期以來都認定:70年代的中美關係破冰,是源於乒乓外交或熊貓外交。許多的當事人也常常以此居功自傲。
這個認知絕對是錯的,太表麵化了。你仔細推敲:乒乓球和熊貓真有這麽大的魅力嗎?那今天,你派一千個乒乓球世界冠軍去美國,送十幾隻熊貓去美國,能推進中美友好嗎?不能! 小球實推不動地球,連糞球都推不動。
回到現實吧!乒乓球在美國從過去到現在都是一項不起眼的運動,而熊貓,說實話,是一種非常無趣的動物,我在動物園,曾勉強看了半個小時,實在沒什麽樂趣,不如熊也不如貓好玩。當然我不反對別人的體會。但很多國人是因為外國喜歡而跟著湊熱鬧,沒有必要,神話該結束了!
當年,熊貓出國確實是轟動一時,萬千寵愛,第一對赴美的大熊貓,是在日本的空軍基地,坐美國總統專機由美國空軍護航去的,就這待遇,已經遠超李強總理。但這是熊貓的功勞還是中國的成分在裏麵?你能分的清楚嗎?另外,如果當年不是派乒乓球隊,而是派幾個太極拳大師去美國表演比賽,一樣引起轟動,一樣能達成外交突破,這是一個順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情,你能總結成太極推動地球嗎?
真正改變中美關係也就是中西關係大方向的,是小小的珍寶島戰爭,真正的破冰者,是那些永遠留在東北和新疆土地下的年輕戰士。不辨清這一點,對他們也不公平。
珍寶島戰爭是一場精心算計的國運大豪賭,最終的決定權隻可能是毛澤東,別人沒這麽大的權力。邊境衝突,開一槍一彈,都是大事,不可能基層擅自行動。特別是中蘇邊境, 在雙方徒手搏鬥中,埋下伏兵,用衝鋒槍將對方的整個邊防隊,全部屠殺,這是天大的事情,沒有最高領袖的批準,不可能的。
現代人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感覺,畢竟時過境遷。但當時衝突的突然爆發,震驚了整個世界。蘇軍二戰後是個什麽概念?可以說無人敢惹,隻有他殺別人,沒有人敢殺他的。就是美國,也絕不敢貿然襲擊殺害蘇正規軍,這等於宣戰。不要說他的核武器,就是他龐大的裝甲部隊,美軍也不敢輕易招惹的。
前幾年,土耳其空軍,突然擊落了一架俄羅斯越界的軍機,突發事件讓中國人一片片的嘩然:不得了啦!戰鬥民族啊!世界末日啦!我就奇了怪了,這一招,幾十年前毛澤東就玩過了!比這大還比這狠,麵對全盛時期的蘇軍都敢動手。土耳其為什麽不行?中國人的莫名驚詫,是沒記性還是坐地排卵排傻了?
那毛澤東怕不怕?一定怕,而且非常怕!不要看語言,要看行動。蘇軍進攻還沒個影,北京高層就空城而逃,全國大疏散。接著搬工廠,深挖洞,廣集糧,這是不怕的樣子嗎?蘇聯如果是紙老虎,至於這麽折騰自己嗎?而且這還是在毛澤東判斷蘇聯全麵進攻的概率很小的情況下發生的。他說不怕你信嗎?你再對比中美在朝鮮開戰幾年,毛澤東在北京有一絲一毫要跑的樣子嗎?
既然怕,還主動去摸老虎屁股,圖啥?有什麽算計?
肯定不是寸土必爭!這場戰爭,就是毛演給西方看的。斯大林死後,毛就有擺脫蘇聯的想法(斯在,應該不敢),一個原因對蘇長期惡感,另一個是也無前途。而擺脫蘇聯,最重要的是與西方交往並重新設立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但一個明顯的障礙是,西方並不信任中國,當時兩個陣營對立,中國屬於社會主義陣營並長期與西方交戰。雖然中蘇當時已吵得不可開交,什麽九評十評的論戰,那是文鬥,屬於狗咬狗。他們都是西方的敵人,隻是危險程度不同而已。
通過珍寶島一戰,毛澤東向西方表明:1 我們和蘇聯現在是血海深仇,中蘇盟友關係回不去了。我和你們有共同的敵人,麵臨共同的威脅。2 我有實力,我夠膽,關鍵時候我敢出手!西方當然心領神會,中國事實上擠進全世界抗蘇統一戰線的戰壕中並擔任重要角色。與蘇聯從盟友變敵人,與西方從敵人變盟友,毛澤東在極大的風險中,駕駛中國這條巨輪,緩緩完成一次敵前大掉頭。
而西方社會大眾對這一事件,從震驚到幸災樂禍再到欽佩,經曆巨大變化,對中國的觀感,悄然翻轉,暗潮湧動之下,都是對中國的神秘和向往,一切的貧窮落後,封閉醜惡和邪惡,都被忽視和掩蓋,任何的反華言論,都失去市場和觀眾。西方的大門,這時候實際上已對中國敞開。雖然毛澤東本人,此後依然內鬥不止,無暇經濟,中國也沒有開放(毛之轉向西方,本意可能也不是為了經濟和改善人民生活),但他在國際大環境中,已處於無憂狀態。
直到華國鋒內鬥勝出,中國才徹底打開大門,大力引進開放,從此幾十年的收割西方韭菜。我不是貓糞,我是非毛派,我也承認鄧小平對改革開放的巨大作用。但曆史事實就是,中國的大門是華國鋒打開的,西方的大門是毛澤東敲開的,真沒小鄧什麽事,乒乓球和熊貓更是無足輕重的東西,那隻是一個文人編造的佳話而已。
還得回到珍寶島之戰,毛澤東在策劃這驚天衝突前,一定要評估風險,預期蘇聯的軍事報複。
一是大打,滅國級的全麵戰爭,這是世界大事,蘇聯當時的戰略方向根本不在這裏,他很難下這個決心,即使能下決心,外交和軍事政治上的準備也不是能短期完成的。而沒有內應,沒有國際的默許,這麽大的國家,很難的。所以基本可以排除。
二是中打,打進東北,占領東北一些城市,消滅一些部隊,徹底打服中國,就像中東路事件對付張學良一樣。但這樣對蘇聯的風險是,東北是東亞敏感地方,美軍也離這不遠,蘇聯已不能象當年一樣為所欲為,一旦開打,美軍大體不會公開介入(但也無法排除),但他要遞刀子或捅刀子,都是很容易的事情。有美國的支撐,中國不會如張學良般屈服,一旦打成僵局,對蘇軍是噩夢。這地方遠離蘇聯工業心髒,人員物質的運輸成本,遠高於歐洲地區作戰,他耗不起。
三是小打,就在珍寶島糾纏下去,這中國更不怕,有多少奉陪多少。西方最終也一定以各種形式介入,幫中國軍隊完善作戰體係和裝備,以消耗更多蘇軍。
所以大打不會,中打中美國下懷,小打中毛澤東奸計,幫中國作強。蘇聯人暴跳如雷之後,竟無良策。長考之後,在新疆另辟戰場,突然埋伏圍殲了中國的一隻邊防巡邏隊,雙方扯平。這是一次很蹊蹺的軍事行動,中方在那樣的緊張時刻,往那樣危險區域,派出一支巡邏隊孤軍深入,沒有掩護也沒有後援,進入敵人包圍圈後,他們奮戰到死。
蘇聯人比誰都了解中共和毛澤東,這是他們自己拉扯大的,他們選新疆針對性非常強,這裏離蘇聯心髒近,離中國心髒遠,有民族問題可以利用,更重要的是遠離各方視線,適合單打獨鬥。中國軍隊如果真想打,就在這裏上擂台。
毛澤東是馬保國再世,當然不會應戰。新疆開戰,不僅無外人參與,甚至無人觀摩,徒增自己傷亡。所以任憑蘇聯在新疆屠殺及其後在莫斯科開記者會大吹大擂,始終高掛免戰牌。
一場小規模戰鬥,驚悚劇開場,兒戲落幕,中間的過程實際上非常凶險,處理不慎就是大戰。所幸蘇聯的領導人很冷靜,毛澤東也很冷靜。蘇聯看似爭回了麵子,實際上巨虧,從此不得不在東方漫長的邊境上,保持大量的軍力。傷害性極大的同時,侮辱性更強:最親的私生子,給了他最黑的一刀。
斯大林對日俄戰爭,多次強調是蘇聯的國恥,在和日本背靠背親密多年之後,突然對日宣戰。他在戰爭動員中,號召蘇軍官兵要為日俄戰爭中的俄軍官兵複仇,這也是東北蘇軍表現極為野蠻殘忍的原因之一。俄國人對前朝的國恥,並不健忘。
現代斯大林,當代的成吉思汗,普京大帝,會怎麽看待珍寶島戰爭?他會同我一般見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