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語學習 (對學習這個小係列的建議)

本帖於 2015-07-26 11:30:38 時間, 由普通用戶 billib 編輯

必要性:
長期在北美生活, 英語聽說讀寫達到一定水平很有必要.
娛樂: 看英文電影,聽不懂,不帶勁;如果能聽懂大部分內容. 就能更好的享受了。看電視聽廣播,也是一樣。
生活: 簡單對話能對付, 吃飯買單能表達; 出門旅遊能應付. 生活就更精彩.
工作: 這就不用說了, 英語不好,找工作都困難. 工作找不到, 怎麽養家糊口啊, 即使有了工作, 為了更好的適應, 為了更上一個台階, 語言的溝通不依然重要嗎. 當然, 這是另一個層次的提高了.
最後:衣食無憂, 閑來無事, 掌握英語語言這個交流工具也是一大樂趣. 套用一句流行語: 英語學好了也算沒有愧對匆匆而逝的時光.


可行性:
首先, 多數移民北美的英語都有一定基礎; 加上這兒的自然的語言環境,學習英語的外部條件優於國內(會利用,善於利用的話)。就差自己的決心和恒心。這兒對學好英語的理解就是能應付日常生活工作所需的能力,不是非要達到翻譯能信達雅,口語如廣播員。所以,定的目標不太高,這樣的話,是容易達到的。在此基礎上,在能流利應付日常生活交流的基礎上,以後就是活到老學到老了。

這個小係列的目的就是要在短期內,通過強化學習,讓英語聽力跨一個台階。聽力的提高,對口語的提高也是很好的鋪墊。

盡管開始目標定的不是太高,努力程度的卻不能降低。尤其是要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定目標的話,更要加倍下功夫。過去的英語底子是優勢,但在某種情況下,是劣勢,例如發音習慣問題,有時糾正起來和從頭學差不多,有時比從頭學還難。
即使是在國內英語學的不錯的同學,初到北美,英語的口語和聽力開始也不是那麽得心應手,也很有必要提高。


方式方法:

有的朋友問如何學習這個對話更有效,我覺得這樣來。
不要投機,要腳踏實地。
對話裏麵有很多東西,從語素,到單詞,到句子。先聽,要作到能夠分辨出音來;
跟讀,是加強聽力的輔助;通過跟讀進一步熟悉裏麵的東西;
然後是模仿;這還是跟讀,但重點是放在模仿上。
最後是在模仿跟讀的時候給自己錄音;自己通過自己的錄音,同原讀對照,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

聽/讀/模仿/自己錄音/對比/發現不足/再聽/再模仿,然後把自己感興趣的例句/對話背熟。

把對話都背熟寫熟,其好處在以後會大大顯現出來。 這樣下一個月的功夫,會省去今後幾個月的功夫。也有助於避免練了一輩子的英語,最後還是聽不好,說不好的尷尬(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實例很多)。

為了方便大家的學習,這兒介紹一個笨辦法。
這雖然稱為“笨辦法”, 確是成年人在某個階段學習掌握英語的很有效的辦法。

為了達到輕鬆背課文(所謂的輕鬆是指功夫下到了,不知不覺中就背過了)目的,試一試這個笨辦法:把這一對話翻譯成中文(在前麵說的“聽/讀/模仿”的基礎上),在此過程中,把不熟悉的單詞及詞組和慣用法掌握了,再看著自己翻譯的中文譯回英文;對照原文,將譯錯了的地方修改,包括單詞,介詞,冠詞,甚至標點符號,凡是錯的,都要重視,改正,讀寫幾遍,然後再看著中文翻譯回英文,又漢譯英一遍,這一次出的錯就少了;重複此過程,直到翻譯的沒有一點錯為止。然後跟著音頻一部分一部分再模仿著跟讀;根據情況,可以再來一遍漢譯英;然後再模仿著跟讀;盡量模仿得像,其發音/語調/輕/重讀/連讀,模仿的盡量象。 下一步就是,想像這實際情形,把它當成自己的話複述出來。這時候,你就可能已經把對話背過了,你沒有刻意的去背誦,但這樣的功夫就讓你輕鬆的把這些東西變成自己的了。

這時候還沒有完,你要把你的錄音讓朋友聽,給自己找不足;或放到網上,讓大家給你檢驗,你會發現,有好多東西自己沒有模仿出來,有些是因為自己的水平,自己根本聽不出來的。

英語糾音也要靜,敬,精。
要能靜下心來學;要對自己的付出有所敬,珍惜自己的付出,收獲多少自己都會心裏平衡,勞動的果實保持的就久遠。對同學老師尊重,互為師生,相互學習,英語高手不吝指教,學習者虛心學習。
精就是重要的東西,提綱挈領的東西要細琢磨完全掌握。在這樣的學習氣氛中這樣地學習,也是生活的一種樂趣。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是客觀現象。 ‘武無第二’普遍解釋是無論如何,都能比出個第一。我們更推崇‘武無第二’的另一個含義,就是大家互相尊敬,互相惜愛,珍惜對方和自己付出的汗水,內心互相認為對方有第一之處。

把這個方法小結一下就是:
先把生疏的單詞詞組,讀寫幾遍,然後再過渡到中英互譯。
在翻譯回英文的時候,不會的地方可以當時看英文原文,抄寫上,再繼續後麵的。翻譯完後,逐字逐句的對照,肯定發現很多不符合的地方,然後逐個改正。
翻譯不是目的,通過翻譯加深印象,幫助記憶是目的,所以第一二次翻譯的不對都沒關係。互譯幾次後,再多讀幾遍,就都對了。
再結合跟讀,通過模仿,來掌握語音,語調,節奏,輕重讀,和語氣;最後完全變成自己的東西,拿出一句中文就能把對應的英文脫口而出。最後,在那個環境下,地道的英文張口就來。

學習方法有千千萬萬個,適合自己的是最好的,不同時期有不同適合自己的方法。這兒隻是其中的一個建議,它不會包治百病,但對語言百病的治療都有好處。

學英語也是螺旋上升的,學習新的東西可以鞏固複習舊的東西,全部弄完這六課後,要再回頭,進行一次循環;在從第一課開始,再這樣弄一遍,三個大循環後,審視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

多練,勤練,會練。 這好似廢話,但是,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不下大功夫,就不能期望大收獲。
還有一些學友,他們想下功夫,但不知道在哪兒下,怎樣下。作為過來的人,知道這種渴求的迫切,特此在美語壇同朋友分享一下經驗,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點幫助。

為什麽選擇略讀作為重點介紹,主要是針對中國人說英語的‘chinglish’問題。中國同學音標和單詞發音很清晰,但說出句子來讓老外感到別扭,甚至聽不懂。當地英文老師經常建議中國學生不要把每一個詞說的都那麽清楚,就是因為中國人說英語的語感不好(SPRACHGEF?HL),該略讀的時候不略讀,眉毛胡子一起抓,不分主次,不分輕重,按照講中文的習慣來說英語,這是中國人說‘chinglish’的根源。

要知道漢語和英文兩種語言的語言特點不同。
漢語是Syllable-timed language,也就是說,漢語按照音節來分配發音時間,音節越多,發音時間越長;英語不是,英語是Stress-timed language,英語是按重讀音節的多少來分配發音時間的。重讀音節多,發音所分配的時間就多。

為什麽選擇這個教材的六課作為突破口,因為這幾課把這本書裏重點介紹的有關略讀的語言點都包括了,掌握了它們就等於學了全書了。另一個原因是考慮到到英語這個交流工具,聽,說,讀,寫,各個方麵都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大家不能把過多的精力都放在口語發音上,為了說好英語,其他方麵也要堅強,例如詞匯量,增加詞匯量不單單是為了閱讀,也是聽力口語的基礎。所以,通過少有的幾課,能把該注意的語言點都覆蓋掌握了,是較好的選擇。


題外話:

學音標有必要嗎?有。學語法有必要嗎?有。學詞法/句法/句型有必要嗎?有。
但問題是怎樣學,為什麽學它們。我們正在這兒出生長大的孩子,誰是先學它們的,他們是在小學後期或者初中才開始有英語詞法語法的介紹。音標的介紹根本是零(沒必要學了,都用上了)。

我們成人在國內是沒有這樣的語言環境的,所以我們有必要借助音標,語法,詞法,句法,句型這些工具來幫助學習英語語言。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掌握它就如掌握一個技巧;音標,語法等也是工具,是為掌握語言這個交流工具服務的。工具的掌握需要學習,但目的是為了使用。

我們到了國外,語言環境有了,但時間不夠,沒有小孩子那麽多的時間優勢和其它的學習優勢,這也是為什麽強調大家惟妙惟肖的模仿這個對話的原因,這樣可以在段期內,接觸大量的語言點。模仿的完全正確了,裏麵涉及到的語言工具,語言點也都掌握了,結合過去學過的語言知識,又可以用其來指導幫助自己今後的學習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要求把這個對話模仿的惟妙惟肖,背熟,寫熟一點也不過分。知道這些你自己可能都爭先恐後的這樣試試呢,但不要隻是試試,一定要這麽做,不就是這六課嗎,能花多少時間啊,但這樣做後打下的堅實的基礎對後來繼續加強聽/說/讀/寫/的益處,是大大超過現在的付出的。自己想想,是不是?

在這樣的前提下,再有意識的參考一下,讀一讀,或讓朋友/老師講一講有關音標語法句法方麵的東西,收益會更大,是把自己會用的東西理論化了,更加深了自己在實踐中學習的東西的掌握。這又是成年人學習的優勢了。所以,音標語法句法應該這樣學。

所有這些一開始都不是當成知識來學的,當成技巧,通過模仿,重複模仿來學到的,後來可以歸納為知識的東西,在理論上給自己一指導;這樣就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學英語,也是學個明白英語。


所有跟帖: 

Very nice. Thank you Bill. -肖莊- 給 肖莊 發送悄悄話 肖莊 的博客首頁 (106 bytes) () 07/27/2015 postreply 10:04:57

Thank you for your encouragement -billib- 給 billib 發送悄悄話 billib 的博客首頁 (547 bytes) () 07/28/2015 postreply 09:28:3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