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Hash 專欄|公鏈?私鏈?聯盟鏈?企業選擇區塊鏈的四個標準

DeepHash 專欄|公鏈?私鏈?聯盟鏈?企業選擇區塊鏈的四個標準

原創 DeepTech深科技 2018-12-18 17:37:00

關於 DeepHash 專欄 / 每周二

文/林佳誼

“區塊鏈技術非常複雜,而且有很多誤解。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自認為了解區塊鏈技術,但表現出的卻是無知。學術機構有著巨大的責任去培養下一代的創新者。”在杜克大學商學院開設區塊鏈課程的教授 Campbell Harvey 曾經有感而發地說。

每項新興技術發展都有它的周期,愈是可能帶來重大變革的技術,這個周期往往也越明顯。就在區塊鏈技術步入所謂“幻滅的低穀”之時,DeepTech 深科技認為,下一個產業風口,如今正在每個頂尖高校的實驗室、在各國央行與監管機構的研究室,在行業組織的研討會中醞釀著。 。 DeepTech 深科技認為,此時才是關鍵時刻,身為一家堅持深入報道科學科技產業的專業媒體與科技服務提供者,我們有責任也有必要,在這個時點上有帶領讀者去撥開迷霧、厘清誤解,培養對區塊鏈技術的更深刻認知。

因此我們於每周二固定推出 DeepHash 專欄,由 DeepTech 資深編輯林佳誼,邀集千人學者兼天德鏈創始人蔡維德、中國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物聯網區塊鏈初創 BiiLabs 創始人朱宜振等專家學者共同維護,每周一次,帶領讀者在技術研發、在法規政策、在行業標準,在國際趨勢,方方麵麵深入挖掘未來 3-5 年真正具有產業化潛力的區塊鏈知識。

本周我們要談論的問題是,過去數年時間,區塊鏈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卻仿佛是一個隻屬於圈內人的遊戲。企業界雖不吝於用言語表示對區塊鏈的看好,但實際行為卻相當保守。然而,這一點在 2018 年發生了改變,各行各業的公司開始接受區塊鏈。根據普華永道(Pwc)調查發現,目前已有 84%的全球企業正在運用區塊鏈技術,且其中四分之一已處於試行(pilot)或采用(fully live)階段。

隻是,當企業紛紛開始嚐試運用區塊鏈技術,會發現自己麵臨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應該采用公鏈、私鏈,還是聯盟鏈的底層架構呢?本周我們邀請物聯網區塊鏈初創 BiiLabs 創始人朱宜振來討論這個問題。

DeepHash 專欄|公鏈?私鏈?聯盟鏈?企業選擇區塊鏈的四個標準

公鏈?私鏈?聯盟鏈?企業選擇區塊鏈的四個標準

文/朱宜振(林佳誼采訪整理,經作者確認)

當開始談到公鏈或者私鏈時,筆者腦海中浮現的是十多年前,當雲端的觀念開始麵市,大家對於雲端的觀念覺得很模糊,一直在思考這跟我們傳統的 client-server 架構到底有何不同呢?是不是這些科技公司又在創造新名詞來洗腦市場好賺錢呢?

這還用想嗎?當然,賺錢是必要的,不過新科技也並非一無是處,而是能用更新、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過去不好解決的問題。

人類科技的前進動力有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用更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若我們回頭看曆史就會發現,如汽車取代馬車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在二十世紀初期的汽車,其單價成本肯定無法跟當時的馬車相比,正如同現在的許多剛萌芽的新科技一般。但因為其解決問題的方式更有效、整體成本也更好,所以汽車就這樣在曆史的演進中取代了馬車。

用這樣的一個假設來推論:隻要你的技術方案成本更低、效率更好,那麽就會形成一種必然性。(因此我也敢這樣大膽推測自駕車也將形成這樣的必然性。)

讓我們回到雲端,十多年前雲端剛出現並開始成為熱潮,當時市場也曾出現一個聲音,那就是私有雲。

先不比較技術,隻比較外在環境。讓我們試著思考當時都是誰在提出私有雲的方案呢?答案是傳統服務器硬件業者。

因為,若公有雲的論述正確,也廣為大眾接受,那麽服務器業者的利益必然會受影響,因此他們提出私有雲的說法,訴求網絡安全。這一論述乍看有理,卻忽略掉絕大多數企業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員的技術,壓根比不過 Google、Amazon 等業者。不過,這確實保障了某些業者和部分人員的生計。

再回到公有鏈和私有鏈的討論。筆者必須承認自己是公鏈的支持者(但不代表私鏈沒有意義)。有這樣的支持,正是因為看到過去公有雲、私有雲的爭論(現今的私有雲觀念已進化為在公有雲 IaaS 上所建立的私有雲),因此認為區塊鏈有意義的用途在於公鏈。尤其在產業和政府的使用上。

若區塊鏈必須要能夠在產業上使用,則必須要滿足幾個特點:

  • 擴展性(Scalability)
  • 穩定的交易成本(Stable TX Fee)
  • 可靠度(Reliability)
  • 全球性存取(Global Access)

第一,擴展性。私鏈之所以會有發展空間,主要就是因為公鏈的擴展性不佳,因此就興起強調可以通過私鏈結構來解決的呼聲。但這卻忽略掉若這麽做,為何不采用既有架構,還有成熟機製搭配雲端解決即可呢?

第二,穩定的交易成本。因為公鏈大多都與其所附帶的加密貨幣連動,及共識機製(挖礦)影響,因此交易手續費經常隨幣價上下大幅浮動。這一點使得企業和政府在運用上十分困難。

第三,可靠度。絕大多數企業所需要的是一套穩定可靠的解決方案,而這是絕大多數公鏈所天生缺乏的。但這可以靠區塊鏈技術公司來補足。就像 Linux 明明是免費開源平台,但企業可以付費購買 RedHat 的服務,甚至最後 RedHat 能夠以 300 多億美元高價出售給IBM。RedHat 到底做了什麽?就是用了開源,但是在開源平台上提供穩定可靠的模塊服務。

第四,全球存取。這可以說是公鏈一個最大的價值。

由於區塊鏈上存放的並非是原始資料,而是可查驗的 Hash,因此若使用得當,反而讓各種需要作全球協作驗證的應用,可以達到效率更高卻負擔極小的基礎建設成本。

如果企業開發區塊鏈產品服務時,在 POC(Proof of concept)的時候先用私有鏈結構來做,那最終可能會麵臨到隻能在停留在 POC、卻無法 POB(Proof of business)的結果。因為私鏈沒有全球節點,會導致你沒有所謂 Global Access 的能力。

當然,私鏈也可以通過 Amazon 或 Google 的雲端 API 來做到全球存取,但若是真的這麽做,最後就會發現其實隻是在雲端上疊床架屋。另外,區塊鏈本身的特性就是希望做到 P to P,若是通過雲端連結,自然也無法達到所謂的 P to P。

至於由私鏈變形的聯盟鏈,同樣也是麵對到跟私鏈一樣的挑戰。那就是一個聯盟鏈要有用,就必須參與者眾多。如果它的服務也需要做到跨國,那也相對必須提供很大的底層設施,而不像公鏈真正是靠共享的杠杆作用,運用網絡上共有的資源來工作。

也就是說,無論是聯盟鏈或私鏈,都缺乏區塊鏈本身的價值和提升。

聯盟鏈完全是站在大企業的角度來看區塊鏈。聯盟鏈的提供者幾乎都是比較大的企業。為什麽?就是因為聯盟鏈必須提供底層建設,所以需要相對大的企業來分攤這些基礎成本。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知道,現在很多人嚐試做較小規模的聯盟鏈,這實際上也是起不來的。因為小型聯盟裏的成員同樣會不見得能夠承受那些基礎成本,就像是要打國際戰卻拿不出國際規格,難以跟大型聯盟競爭。所以最後隻會剩下巨頭們做的大型聯盟,搭配其底層建設,可以提供具體的服務。

簡而言之,當企業在考慮采用區塊鏈時,如果你的產品服務是範圍限定的,或許便可以考慮采用私鏈或聯盟鏈。那麽在擴展性、穩定交易成本和可靠性上,都可以獲得更好的解決。但若是需要打造能夠全球存取的產品服務,那麽似乎就應該思考如何尋找一條符合上述條件的公鏈。

無論是公鏈、私鏈、聯盟鏈,在導入區塊鏈應用時,經常發生討論到最後很容易陷入為何一定得用區塊鏈的坑,但若搭配這幾個特點來做審視,就可以判斷到底該采用哪一底層架構。至於能夠滿足上述條件的公鏈,隻要認真找,一定有至少能滿足兩項條件以上者,恕筆者就不替特定技術打廣告了。

DeepHash 專欄|公鏈?私鏈?聯盟鏈?企業選擇區塊鏈的四個標準

朱宜振

90 年代早期的 Opensource 以及 Internet 投入者,並於就讀成功大學期間成立 90 年代台灣地區前十大 BBS 之一的夢之大地。2000 年後投入工業電腦領域,2008 後參與特殊應用電信產業,並於 2014 成立 SSX 南星創速器專注深度科技創業及科技人才培育。2017 年底與夥伴共同創立 BiiLabs,致力於分散式帳本於萬物聯網時代的基礎建設及產業落地。

 

網友點評1:

21世紀的核心是人工智能。

未來的核心是人工智能。

網友點評2:

21世紀的核心是區塊鏈。

未來的核心是區塊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