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被燒毀了房屋的屋主,住在酒店裏,想必心裏每日免不了諸多盤算。
保險公司賠的錢夠不夠重建?我猜相當一部分房主是不夠的,因為要請到人重建已是不易,大家都擠破頭想跟建商簽下合同,費用自不會低。重建的時間要多久?自permit到最後通過inspection1-2年很正常。以後的保險會不會漲,我猜會,重建的房主漲50-100%都有可能。(沒受災的房主都可能要漲10-20%,即便這樣,保險公司可能依然覺得活不下來)。
即便我在千裏之外,也能感受到這些痛苦和折磨。免不了心裏琢磨這事,也自然而然地會想怎麽做可以降低費用和加快重建時間。
我在一個小城市生活,按麵積算,南加如同西瓜,我所在的縣如同一顆葡萄(麵積40多倍之差),可是,在這顆葡萄上,從2018年開始,大量建房至今,多少?最少的permit一年也超過12000個建築!近幾年更是遠超這個數。建築價值為多少?17000套房屋建築的價值僅僅15億!比之南加建築損失的500億,是不是讓人覺得跟沒損失似的?
怎麽做到的?除了本地的人工低廉,政府也對建房大開綠燈,建商特別是巨無霸的大建商,都蜂擁而至,那個建房速度,令我瞠目結舌,(參看我前年的貼),一個幾百家的小區,從森林到全部建成,也就兩三年時間,這樣的小區全市遍地開花。批量建房之快,真可謂日新月異,水泥車開來,幾十個地基一天就完成,搭房屋架子和鋪房頂的工人早成了熟練工,幾個工人爬上爬下,玩似的,搭積木似的幾天就能把幾十個房搭成型。
南加燒毀的房幾乎都屬於個人財產,不過,因為整片燒毀,其實也就是在一片空地上建房,完全滿足大建商大批量地建房的條件。
若有一個帶頭人(政府),給予大建商部分優惠(可以是稅收/審批,包括與私有房主溝通),而房主們若願意住在不多選擇的幾種房型裏,雖然floor plan選擇不多,但新建房的設計大多很好,新的建築材料也更安全。這將使整個災後重建容易許多,省錢又省時,特別對中產地區,百利而無一害。建築費用低了,至少銀行方麵會同意所保的數額也低。
當然,在美國,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決定權全在房主。若隻有少量房主願意自建,大建商計劃依然可行(隻是埋各種管道時要跳過一些人家,可能成本會稍微增加)。
都是些個人想法,紙上談兵。隨便聊聊,若大家聊著聊著聊出點什麽,覺得想法周全了,給政府提個建議,或許真能幫上點什麽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