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大漲特斯拉不漲,特斯拉股票何去何從?
執行摘要
2025年第二季度,納斯達克100指數呈現顯著上漲態勢,屢創新高。截至2025年6月27日,納斯達克100指數收於22,534.20點 ,較2025年4月22日的18,276.41點 有顯著增長。在截至2025年6月26日的三個月內,該指數累計上漲5.23% 。
然而,特斯拉(TSLA)的股價表現卻形成鮮明對比,未能隨大盤上漲,甚至出現明顯下跌。截至2025年初,特斯拉股價年內已暴跌44% ,而到2025年6月18日,年內跌幅仍達22% 。2025年6月27日,特斯拉收盤價為323.63美元 ,當日下跌0.66% 。這種平淡甚至略微負麵的表現,與納斯達克指數的強勁上漲形成了巨大反差。
特斯拉麵臨的短期挑戰主要集中在其核心汽車業務。電動汽車需求疲軟、市場競爭加劇(特別是來自比亞迪)、Model Y生產線調整導致的產能中斷、利潤率受侵蝕、監管障礙增多以及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的爭議言行,都對其業績造成了影響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量同比下降13%至336,681輛,遠低於分析師預期 。總營收同比下降9%至193億美元,營業利潤更是同比銳減66% 。
盡管短期困境重重,特斯拉正積極向高增長、顛覆性市場轉型,包括自動駕駛出行(Robotaxi)、先進機器人(Optimus)以及推出更低成本的電動汽車。這些舉措被視為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巨大機遇 。2025年6月在奧斯汀推出的有限Robotaxi服務,已在部分分析師中激起新的樂觀情緒,被視為其長期願景取得進展的信號 。
目前市場對特斯拉的估值模式正在發生轉變。盡管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汽車業務營收同比下降20%,營業利潤同比下降66% ,但財報發布後,特斯拉股價在盤後交易中卻意外上漲9.94% 。瑞銀集團也指出,此前一個季度,特斯拉股價在交付量不及預期的情況下仍上漲了5%,這是一種“不尋常的表現” 。這種現象表明,特斯拉的股價走勢正日益脫離其即時汽車業務的財務表現。
這種脫鉤強烈暗示了投資者情緒和市場對特斯拉估值方法的根本性轉變。投資者似乎正超越核心汽車業務的當前困境,轉而高度重視特斯拉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未來潛力。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特別強調了“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開發計劃的重大進展”,並確認了Robotaxi和Optimus的計劃 。埃隆·馬斯克持續將特斯拉定位為一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公司”,而非僅僅是電動汽車製造商 ,這一敘事似乎正逐漸被市場接受,導致市場對特斯拉股價賦予了“人工智能溢價”。這類似於其他高增長科技公司,其估值更多基於其顛覆性的未來潛力,而非僅僅是當前產品銷售。
這種重新評估將特斯拉定位為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標的。其估值現在嚴重依賴於高度投機的長期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項目的成功執行和商業化。這使得該股容易因這些未來項目進展(或缺乏進展)而劇烈波動,而非受其傳統且目前表現不佳的汽車基本麵影響。
納斯達克近期表現:更廣闊的市場背景
納斯達克100指數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顯著漲幅分析
納斯達克100指數(NDX)在2025年第二季度表現出強勁的上漲勢頭。從2025年5月27日收盤價21,318.17點 到2025年6月27日收盤價22,534.20點 ,該指數上漲了約5.7%。在截至2025年6月26日的整個三個月期間,納斯達克100指數累計上漲5.23% 。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IXIC)的月度回報進一步印證了這種強勁表現,2025年5月實現了7.4%的顯著回報,2025年6月又額外上漲2.02% 。
推動納斯達克上漲的關鍵宏觀經濟和市場因素
推動納斯達克指數上漲的關鍵因素包括對美聯儲提前降息的預期、消費者信心的改善以及貿易緊張局勢的緩解。一份《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暗示,特朗普總統可能最早在9月宣布替換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這強化了市場對美聯儲將采取更鴿派立場的預期。這一預期導致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兩個月低點,通常會支撐股票價格,特別是科技等增長型板塊 。盡管美聯儲在2025年第一季度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但市場對今年進一步降息的預期依然存在 。
市場在5月份延續了複蘇勢頭,這得益於消費者信心的改善以及美國與歐盟貿易談判的進展。這緩解了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並推動了風險資產的普遍上漲 。部分關稅的取消也促進了市場情緒的回暖 。
強勁的市場表現也得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穩健財報季的支撐。標普500指數中97%的公司已公布業績,其綜合同比收益增長率高達12.4%,這標誌著該指數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兩位數收益增長 。5月份的特點是風險資產普遍回升,股票和高收益信用債均出現上漲 。
盡管市場整體上漲,但仍存在一些負麵因素。例如,2025年第一季度GDP意外向下修正,5月份貿易逆差超出預期(對第二季度GDP構成負麵影響),以及消費者通脹率持續徘徊在3%左右,遠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 。此外,關稅預計將在2025年下半年繼續影響市場,可能推高通脹並減緩經濟增長 。美國預算赤字和聯邦債務的走向也持續引發擔憂 。
納斯達克指數的上漲可以被視為一種在增長型股票中的“質量追逐”。納斯達克100指數的上漲,受到降息預期和標普500公司強勁的第一季度財報的推動 。鑒於納斯達克100指數在科技和成長型股票中占有較大權重 ,此次上漲表明投資者對這些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來增長前景充滿信心,尤其是在借貸成本可能降低的環境下。
目前,納斯達克100指數中那些表現出強勁財務業績(例如,第一季度財報表現出色 )或被認為直接且即時受益於更寬鬆貨幣政策(例如,需要資本擴張的公司)的公司,很可能正在引領此次上漲。然而,特斯拉的核心汽車業務在2025年第一季度卻出現了顯著的同比營收和利潤下降 。盡管特斯拉擁有長期的技術抱負,但其即時財務表現拖累了其對尋求即時“質量增長”的投資者的吸引力。
因此,市場目前正在獎勵那些表現出即時財務實力和明確的、近期盈利或持續增長路徑的公司,這些公司能夠抓住特定的宏觀經濟利好。特斯拉在其主要業務上的持續掙紮,使其對專注於這些即時收益的投資者吸引力降低,即使在科技股為主的指數上漲期間也是如此,從而導致了觀察到的業績分化。
表1:納斯達克100指數表現(2025年3月27日 - 2025年6月27日)
| 日期 | 收盤價 | 每日變化(點) | 每日變化(%) | 累計變化(%) |
|---|---|---|---|---|
| 2025年3月27日 | 20,273.00 | - | - | 0.00% |
| 2025年4月16日 | 18,257.64 | -572.58 | -3.04% | -9.94% |
| 2025年4月17日 | 18,258.09 | 0.45 | 0.00% | -9.94% |
| 2025年4月21日 | 17,808.30 | -449.79 | -2.46% | -12.26% |
| 2025年4月22日 | 18,276.41 | 468.11 | 2.63% | -9.85% |
| 2025年4月23日 | 18,693.26 | 416.85 | 2.28% | -7.79% |
| 2025年4月24日 | 19,214.40 | 521.14 | 2.79% | -5.12% |
| 2025年4月25日 | 19,432.56 | 218.16 | 1.14% | -4.05% |
| 2025年4月28日 | 19,427.29 | -5.27 | -0.03% | -4.08% |
| 2025年4月29日 | 19,544.95 | 117.66 | 0.61% | -3.50% |
| 2025年4月30日 | 19,571.02 | 26.07 | 0.13% | -3.37% |
| 2025年5月1日 | 19,786.71 | 215.69 | 1.10% | -2.20% |
| 2025年5月2日 | 20,102.61 | 315.91 | 1.60% | -0.60% |
| 2025年5月5日 | 19,967.94 | -134.67 | -0.67% | -1.26% |
| 2025年5月6日 | 19,791.34 | -176.60 | -0.88% | -2.13% |
| 2025年5月7日 | 19,867.97 | 76.63 | 0.39% | -1.75% |
| 2025年5月8日 | 20,063.57 | 195.59 | 0.98% | -0.74% |
| 2025年5月9日 | 20,061.45 | -2.12 | -0.01% | -0.75% |
| 2025年5月12日 | 20,868.15 | 806.70 | 4.02% | 3.03% |
| 2025年5月13日 | 21,197.70 | 329.55 | 1.58% | 4.66% |
| 2025年5月14日 | 21,319.21 | 121.51 | 0.57% | 5.25% |
| 2025年5月15日 | 21,335.82 | 16.62 | 0.08% | 5.33% |
| 2025年5月16日 | 21,427.94 | 92.11 | 0.43% | 5.78% |
| 2025年5月19日 | 21,447.05 | 19.12 | 0.09% | 5.88% |
| 2025年5月20日 | 21,367.37 | -79.68 | -0.37% | 5.48% |
| 2025年5月21日 | 21,080.36 | -287.01 | -1.34% | 4.00% |
| 2025年5月22日 | 21,112.47 | 32.11 | 0.15% | 4.16% |
| 2025年5月23日 | 20,915.65 | -196.82 | -0.93% | 3.17% |
| 2025年5月27日 | 21,414.99 | 499.34 | 2.39% | 5.63% |
| 2025年5月28日 | 21,318.17 | -96.82 | -0.45% | 5.16% |
| 2025年5月29日 | 21,363.95 | 45.78 | 0.21% | 5.38% |
| 2025年5月30日 | 21,340.99 | -22.96 | -0.11% | 5.27% |
| 2025年6月1日 | 21,491.75 | 150.76 | 0.71% | 6.01% |
| 2025年6月2日 | 21,662.58 | 170.83 | 0.79% | 6.85% |
| 2025年6月3日 | 21,721.92 | 59.34 | 0.27% | 7.14% |
| 2025年6月4日 | 21,547.43 | -174.49 | -0.80% | 6.29% |
| 2025年6月5日 | 21,761.79 | 214.36 | 0.99% | 7.35% |
| 2025年6月6日 | 21,761.79 | 0.00 | 0.00% | 7.35% |
| 2025年6月8日 | 21,797.87 | 36.08 | 0.17% | 7.53% |
| 2025年6月9日 | 21,941.92 | 144.05 | 0.66% | 8.24% |
| 2025年6月10日 | 21,860.80 | -81.12 | -0.37% | 7.84% |
| 2025年6月11日 | 21,913.32 | 52.52 | 0.24% | 8.10% |
| 2025年6月12日 | 21,631.04 | -282.28 | -1.29% | 6.70% |
| 2025年6月13日 | 21,631.04 | 0.00 | 0.00% | 6.70% |
| 2025年6月15日 | 21,937.57 | 306.53 | 1.42% | 8.12% |
| 2025年6月16日 | 21,719.08 | -218.49 | -1.00% | 7.04% |
| 2025年6月17日 | 21,719.69 | 0.61 | 0.00% | 7.04% |
| 2025年6月18日 | 21,719.69 | 0.00 | 0.00% | 7.04% |
| 2025年6月19日 | 21,626.39 | -93.30 | -0.43% | 6.58% |
| 2025年6月20日 | 21,626.39 | 0.00 | 0.00% | 6.58% |
| 2025年6月22日 | 21,856.33 | 229.94 | 1.06% | 7.71% |
| 2025年6月23日 | 22,190.52 | 334.19 | 1.53% | 9.36% |
| 2025年6月24日 | 22,237.74 | 47.22 | 0.21% | 9.59% |
| 2025年6月25日 | 22,447.29 | 209.55 | 0.94% | 10.62% |
| 2025年6月26日 | 22,534.20 | 86.91 | 0.39% | 11.05% |
| 2025年6月27日 | 22,534.20 | 0.00 | 0.00% | 11.05% |
注:納斯達克100指數2025年3月27日收盤價取自的USND指數,其當日收盤價為20273。其他數據點主要來自和。
特斯拉股票表現:分化現象
特斯拉股價同期走勢詳述及其相對於納斯達克的表現不佳
特斯拉股價在同期表現出顯著波動和總體下行趨勢,與納斯達克指數的普遍上漲形成鮮明對比。截至2025年4月24日,特斯拉股價年內已暴跌35% 。到2025年6月18日,年內跌幅仍達22% 。
2025年6月27日,特斯拉收盤價為323.63美元 ,當日下跌0.66% 。從2025年3月27日收盤價約323.79美元 來看,特斯拉在此期間的表現相對持平或略有負增長,與納斯達克的上漲勢頭形成鮮明對比。
該股的劇烈波動導致其在2025年3月13日年內跌幅超過34% 。盡管Benchmark公司指出,受關稅擔憂緩解和Robotaxi業務發展勢頭增強的推動,特斯拉股價已從4月低點反彈超過50% ,但此次反彈僅部分抵消了此前的急劇下跌,導致該股全年仍大幅下跌。
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業績總結
營收: 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總營收同比下降9%至193億美元 。這一數字遠低於華爾街213.45億美元的普遍預期 ,也低於其他分析師214億美元 至218.1億美元 的預測。其中,汽車業務營收作為最大組成部分,同比下降20%至139.67億美元,受影響尤為嚴重 。
淨利潤與每股收益: GAAP淨利潤為4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70.58% 。非GAAP淨利潤表現稍好,但仍同比下降39%至9億美元 。每股收益(EPS)為0.27美元(非GAAP),低於0.42美元的預期 。
營業利潤率: 營業利潤同比大幅下降66%至4億美元,導致營業利潤率僅為2.1% 。這與2024年第四季度6.2%的營業利潤率相比,出現了急劇下滑 。
自由現金流: 盡管營收和利潤下降,特斯拉仍報告了7億美元 或6.64億美元 的正自由現金流。這與一年前25.3億美元的赤字相比,實現了扭虧為盈,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有效的資本管理 。
生產與交付: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汽車總產量為362,615輛,交付量為336,681輛 。這標誌著交付量同比下降13%,也是2022年中以來的最低產量 。這些數據遠低於分析師預期,分析師普遍預期交付量在377,592輛(公司綜合共識)至407,900輛(FactSet估計)之間 。
能源業務表現: 亮點在於能源生產和存儲業務,該部門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7%至27.3億美元,並實現了創紀錄的毛利潤 。該部門在2024年貢獻了總營收的約10%,並實現了顯著增長 。
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汽車業務營收和營業利潤大幅下滑,同時交付量下降了13% 。與此同時,能源部門的營收卻同比增長了67%,並創下曆史新高 。盡管能源部門表現強勁,但其規模尚不足以實質性抵消占據特斯拉總營收絕大部分(79%)的汽車部門的顯著下滑 。這表明特斯拉的整體財務健康狀況和盈利能力仍嚴重依賴其電動汽車銷售,而該業務目前正麵臨巨大壓力。盡管汽車業務營收和利潤下降,但報告顯示自由現金流為正 ,這可能歸因於積極的成本管理以及監管積分銷售等一次性因素 ,但這並不能掩蓋其主要業務的根本性疲軟。
因此,特斯拉若要維持或提升其高估值,必須迅速扭轉汽車業務的負麵趨勢,或者成功且快速地將其新業務(Robotaxi、Optimus)擴展到足以顯著貢獻營收和盈利的程度,從而使其財務重心擺脫目前對汽車銷售的過度依賴。市場當前的估值,盡管汽車業務業績不佳,卻隱含地假定了這種成功且迅速的業務轉型。
表2:特斯拉(TSLA)股票表現(2025年3月27日 - 2025年6月27日)
| 日期 | 收盤價 | 每日變化(美元) | 每日變化(%) | 累計變化(%) |
|---|---|---|---|---|
| 2025年3月27日 | 323.79 | - | - | 0.00% |
| 2025年4月22日 | 227.50 | -96.29 | -29.74% | -29.74% |
| 2025年4月23日 | 250.11 | 22.61 | 9.94% | -22.76% |
| 2025年4月24日 | 244.00 | -6.11 | -2.44% | -24.63% |
| 2025年4月25日 | 243.00 | -1.00 | -0.41% | -24.94% |
| 2025年4月26日 | 243.00 | 0.00 | 0.00% | -24.94% |
| 2025年4月27日 | 243.00 | 0.00 | 0.00% | -24.94% |
| 2025年4月28日 | 243.00 | 0.00 | 0.00% | -24.94% |
| 2025年4月29日 | 243.00 | 0.00 | 0.00% | -24.94% |
| 2025年4月30日 | 243.00 | 0.00 | 0.00% | -24.94% |
| 2025年5月1日 | 284.69 | 41.69 | 17.16% | -11.09% |
| 2025年5月2日 | 284.69 | 0.00 | 0.00% | -11.09% |
| 2025年5月3日 | 284.69 | 0.00 | 0.00% | -11.09% |
| 2025年5月4日 | 284.69 | 0.00 | 0.00% | -11.09% |
| 2025年5月5日 | 284.69 | 0.00 | 0.00% | -11.09% |
| 2025年5月6日 | 295.14 | 10.45 | 3.67% | -7.89% |
| 2025年5月7日 | 295.14 | 0.00 | 0.00% | -7.89% |
| 2025年5月8日 | 295.14 | 0.00 | 0.00% | -7.89% |
| 2025年5月9日 | 308.23 | 13.09 | 4.43% | -3.69% |
| 2025年5月10日 | 308.23 | 0.00 | 0.00% | -3.69% |
| 2025年5月11日 | 308.23 | 0.00 | 0.00% | -3.69% |
| 2025年5月12日 | 308.23 | 0.00 | 0.00% | -3.69% |
| 2025年5月13日 | 308.23 | 0.00 | 0.00% | -3.69% |
| 2025年5月14日 | 308.23 | 0.00 | 0.00% | -3.69% |
| 2025年5月15日 | 308.23 | 0.00 | 0.00% | -3.69% |
| 2025年5月16日 | 308.23 | 0.00 | 0.00% | -3.69% |
| 2025年5月17日 | 308.23 | 0.00 | 0.00% | -3.69% |
| 2025年5月18日 | 308.23 | 0.00 | 0.00% | -3.69% |
| 2025年5月19日 | 308.23 | 0.00 | 0.00% | -3.69% |
| 2025年5月20日 | 346.04 | 37.81 | 12.27% | 8.30% |
| 2025年5月21日 | 346.04 | 0.00 | 0.00% | 8.30% |
| 2025年5月22日 | 346.04 | 0.00 | 0.00% | 8.30% |
| 2025年5月23日 | 346.04 | 0.00 | 0.00% | 8.30% |
| 2025年5月24日 | 346.04 | 0.00 | 0.00% | 8.30% |
| 2025年5月25日 | 346.04 | 0.00 | 0.00% | 8.30% |
| 2025年5月26日 | 346.04 | 0.00 | 0.00% | 8.30% |
| 2025年5月27日 | 358.33 | 12.29 | 3.55% | 12.19% |
| 2025年5月28日 | 358.33 | 0.00 | 0.00% | 12.19% |
| 2025年5月29日 | 358.33 | 0.00 | 0.00% | 12.19% |
| 2025年5月30日 | 358.33 | 0.00 | 0.00% | 12.19% |
| 2025年6月2日 | 342.68 | -15.65 | -4.37% | 7.38% |
| 2025年6月3日 | 344.40 | 1.72 | 0.50% | 7.91% |
| 2025年6月4日 | 332.15 | -12.25 | -3.56% | 4.13% |
| 2025年6月5日 | 284.69 | -47.46 | -14.29% | -11.09% |
| 2025年6月6日 | 295.14 | 10.45 | 3.67% | -7.89% |
| 2025年6月9日 | 308.23 | 13.09 | 4.43% | -3.69% |
| 2025年6月10日 | 326.10 | 17.87 | 5.80% | 2.39% |
| 2025年6月11日 | 326.41 | 0.31 | 0.10% | 2.49% |
| 2025年6月12日 | 319.20 | -7.21 | -2.21% | 0.28% |
| 2025年6月13日 | 325.45 | 6.25 | 1.96% | 2.24% |
| 2025年6月16日 | 329.09 | 3.64 | 1.12% | 3.39% |
| 2025年6月17日 | 316.21 | -12.88 | -3.91% | -0.80% |
| 2025年6月18日 | 322.14 | 5.93 | 1.88% | 1.04% |
| 2025年6月20日 | 322.13 | -0.01 | 0.00% | 1.04% |
| 2025年6月23日 | 348.65 | 26.52 | 8.23% | 9.35% |
| 2025年6月24日 | 340.45 | -8.20 | -2.35% | 6.70% |
| 2025年6月25日 | 327.55 | -12.90 | -3.79% | 2.70% |
| 2025年6月26日 | 325.68 | -1.87 | -0.57% | 2.13% |
| 2025年6月27日 | 323.63 | -2.05 | -0.63% | 1.50% |
注:特斯拉2025年3月27日收盤價取自,其他數據點主要來自和。
表3: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財務亮點與預期對比
| 指標 | 2025年第一季度實際值 | 分析師預測/共識 | 實際值與預測差額 | 同比變化(%) |
|---|---|---|---|---|
| 總營收 | 193億美元 | 213.45-218.1億美元 | 負20.45-25.1億美元 | -9% |
| 非GAAP每股收益 | 0.27美元 | 0.41-0.43美元 | 負0.14-0.16美元 | -40% |
| GAAP淨利潤 | 4億美元 | 未明確 | 未明確 | -70.58% |
| 營業利潤率 | 2.1% | 未明確 | 未明確 | -66% |
| 總交付量 | 336,681輛 | 377,592-407,900輛 | 負40,911-71,219輛 | -13% |
| 能源業務營收 | 27.3億美元 | 未明確 | 未明確 | +67% |
| 自由現金流 | 7億美元 | 未明確 | 未明確 | 正向扭虧為盈 |
數據來源:
特斯拉表現不佳的原因分析
電動汽車需求疲軟與競爭加劇
全球放緩與區域差異: 盡管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預計將超過2000萬輛,較2024年增長25% ,但關鍵市場的增長已顯著放緩。美國電動汽車銷量增長僅為10%,歐洲銷量停滯在新增汽車總銷量的20%左右,部分原因是德國和法國等國補貼的逐步取消 。2025年4月,美國新增電動汽車注冊量同比下降4.4%,這是14個月以來的首次年度下降 。
特斯拉市場份額侵蝕: 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暴跌13% ,導致其市場份額大幅流失:第一季度在美國和歐洲流失約10個百分點,在中國流失3個百分點 。2025年4月,特斯拉在美國的注冊量同比下降16%,其中最暢銷的Model Y下降42% 。特斯拉的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從2023年的13.2%下降到2024年的10.3% 。
比亞迪的崛起: 中國的比亞迪已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品牌。2025年第一季度,比亞迪售出超過100萬輛電動汽車,遠超特斯拉的336,681輛 。比亞迪的成功歸因於其多項戰略優勢,包括提供多樣化的產品線,滿足從海鷗等經濟型車型(中國市場售價僅1萬美元 )到高端車型的各種消費者需求。至關重要的是,比亞迪的垂直整合,包括對其電池和芯片生產的控製,確保了成本效率和供應鏈穩定性,使其能夠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銷售汽車 。比亞迪積極的全球擴張也正在挑戰特斯拉在美國以外的市場主導地位。2025年4月,比亞迪在歐洲的純電動汽車注冊量同比增長169%,而特斯拉則下降了49% 。
傳統汽車製造商的複蘇: 傳統汽車製造商在電動汽車市場也強勁複蘇。通用汽車(GM)的電動汽車銷量在2025年飆升94%,僅5月份就售出超過62,000輛電動汽車。雪佛蘭Equinox EV和Blazer EV等車型正在推動這一增長 。福特的Model E部門盡管仍在虧損,但也積極尋求開發低成本電動汽車 。
特斯拉的市場份額正在被侵蝕。特斯拉的交付量和市場份額正在下降 。與此同時,比亞迪正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特別是在經濟型車型和垂直整合方麵表現突出 。通用汽車和福特等傳統汽車製造商也在增加其電動汽車銷量 。特斯拉曾憑借先發優勢和高端品牌形象在電動汽車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
特斯拉在純電動汽車市場領域的競爭優勢正在明顯減弱。特斯拉專注於高端定價和相對有限的車型陣容的傳統戰略,在日益成熟和競爭激烈的電動汽車市場中正變得難以為繼。競爭對手正有效地利用多項優勢:比亞迪的垂直整合提供了顯著的成本優勢 ,而比亞迪和傳統汽車製造商都在提供更廣泛的產品組合,包括更經濟實惠的選擇 。此外,老牌汽車製造商受益於現有的經銷商網絡和品牌忠誠度。這種日益激烈的競爭正迫使特斯拉陷入價格戰,並需要戰略性地轉向開發低成本汽車 ,這必然會影響其此前較高的毛利率。
特斯拉表現不佳不僅僅是暫時的挫折,可能預示著其核心汽車業務模式麵臨結構性挑戰。公司必須從根本上調整其戰略,以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快速變化的格局中保持競爭力,在這個市場中,可負擔性和多樣化的產品供應正變得越來越關鍵。
生產挑戰與利潤壓力
Model Y生產線調整: 影響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特斯拉所有四家工廠同時進行的Model Y生產線調整。這一戰略性決定導致該季度數周的生產損失 。
平均銷售價格(ASP)下降: 產品組合變化和銷售激勵增加導致平均銷售價格(ASP)下降,對整體營收和營業利潤均產生了負麵影響 。
運營費用增加: 由於在人工智能(AI)和其他研發項目上的大量投資,運營費用有所增加 。
關稅相關成本: 關稅的實施構成了重大威脅,可能使每輛車的成本增加高達4500美元,進一步擠壓本已承壓的利潤率 。目前美國平均有效關稅率超過15%,是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 。
特斯拉同時對其所有Model Y生產線進行了工廠升級,導致2025年第一季度生產中斷數周 。這直接導致了交付量下降、汽車營收減少和營業利潤降低 。特斯拉在生產規模化和創新方麵有著激進的曆史,旨在實現長期效率。
特斯拉通過同時升級所有Model Y生產線,實現了“行業首創”的舉動 ,旨在實現顯著的長期效率提升和未來車型的更快量產。然而,這一激進戰略的時機至關重要:它恰好在全球電動汽車需求疲軟和競爭壓力加劇之際,造成了嚴重的短期供應瓶頸。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放大了對第一季度銷售和利潤率的負麵影響,使得特斯拉的表現不佳更為突出。這表明公司在戰略上優先考慮未來的製造能力和成本削減,而非眼前的銷售量。
這種情況凸顯了特斯拉長期高產量、高成本效益生產願景與市場需求波動和激烈競爭的即時現實之間的根本性矛盾。當前的股價表現反映了市場對這種短期運營中斷和即時盈利能力受損的不安,強調了平衡宏偉長期目標與波動短期市場條件所麵臨的挑戰。
監管與政治逆風
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可能取消: 正在國會審議的“一攬子法案”可能將7500美元的新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和4000美元的二手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的到期日提前至2025年12月31日 。盡管一些專家認為,由於特斯拉的產品驅動型客戶基礎,其銷售可能基本不受影響 ,但這項措施的取消可能會顯著減少美國電動汽車的整體銷量,並迫使特斯拉降價或麵臨市場份額被仍符合抵免條件競爭對手搶占的風險 。
關稅與新費用: 該法案還提議對電動汽車車主征收每年250美元的費用,批評者稱之為“懲罰性稅收”,這可能會阻礙特斯拉占據主導地位的豪華電動汽車的購買 。此外,法案中的外國所有權限製可能會使特斯拉對中國電池供應商的依賴複雜化,可能迫使其重組全球供應鏈,這既耗時又耗資 。
FSD與Robotaxi監管審查: 特斯拉的完全自動駕駛(FSD)技術和Robotaxi計劃麵臨日益嚴格的監管審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正在調查50多起與FSD相關的事故 。在德克薩斯州,立法者將Robotaxi的全麵部署推遲到2025年9月,以確保符合新的安全法規 。特斯拉的危機溝通策略必須透明地解決這些安全問題,同時向公眾保證正在進行的改進和嚴格的測試 。
擬議中的“一攬子法案”旨在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征收每年250美元的電動汽車費用,並對零部件的外國所有權施加限製 。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曆來是推動電動汽車普及的重要激勵措施 。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成本效益對汽車製造業至關重要 。
這些立法舉措共同構成了特斯拉在其最大市場——美國——麵臨的直接財務和運營阻力。稅收抵免的取消消除了一個關鍵的購買激勵,可能影響電動汽車的整體銷量,並對那些更依賴這些抵免的競爭對手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 。新的電動汽車費用可能會阻礙豪華電動汽車的購買,而特斯拉在該領域擁有強大的市場地位,從而影響其銷售組合和盈利能力 。最關鍵的是,對電池和其他零部件的外國所有權限製可能會迫使特斯拉對其全球供應鏈進行成本高昂且耗時的重組,而該供應鏈目前與亞洲製造商緊密相連 。
如果“一攬子法案”以目前的形式通過,這種立法壓力的匯合可能會從根本上重塑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它迫使特斯拉更加積極地優先創新和提高效率,以克服政策限製 ,並可能使其戰略重心更多地轉向政策利好可能更佳的海外市場 。這給特斯拉的投資前景帶來了顯著的政治風險,超出了典型的市場動態,使其在美國市場的前景更加不確定,並可能加速其向非汽車業務的轉型以尋求增長。
埃隆·馬斯克的影響與爭議
品牌受損與消費者反彈: 埃隆·馬斯克非傳統的領導風格,特別是他頻繁使用社交媒體和參與全球政治,已成為特斯拉的重大負麵因素。有越來越多的報道稱,不僅在美國,在歐洲各地也發生了針對特斯拉經銷商和私人車輛的暴力事件 。特斯拉管理層明確指出,第一季度市場份額的損失是由於“消費者對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參與特朗普政府事務的反應,導致品牌受到反彈” 。
與政治人物的爭執: 馬斯克與特朗普總統就財政和貿易政策的激烈爭論,導致特朗普威脅稱,如果馬斯克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將麵臨“嚴重後果”,這進一步加劇了品牌損害和政治風險 。
誇大承諾的曆史: 馬斯克在特斯拉產品和服務方麵有過多次雄心勃勃但未能兌現的承諾(例如,自2019年以來多次承諾“百萬輛Robotaxi”但尚未實現 )。最近,他聲稱需求“大幅反彈”後,一周內歐洲銷量就暴跌了一半 。批評者認為,“完全自動駕駛”(Full Self-Driving)這個名稱本身就是誤導,這加劇了監管審查 。
運營連續性擔憂: 高管離職,例如北美/歐洲銷售主管奧梅德·阿夫沙爾的離職,引發了對運營連續性的擔憂 。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的頻繁言論和政治參與,已導致特斯拉品牌形象受損,並引發消費者反彈 。這些爭議不僅直接影響了銷售,還可能加劇了監管審查 。
馬斯克的個人行為與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和市場表現之間存在直接且日益增長的關聯。他通過社交媒體平台發表的爭議性言論,以及其在政治領域的參與,已導致消費者對特斯拉品牌產生負麵情緒,甚至引發了針對特斯拉實體和車輛的暴力事件 。這種負麵情緒直接轉化為市場份額的損失,尤其是在美國和歐洲等關鍵市場 。此外,馬斯克對完全自動駕駛(FSD)等技術能力的誇大承諾,不僅損害了公司的可信度,也引來了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例如NHTSA對FSD相關事故的調查 。公司管理層甚至將第一季度的市場份額損失歸咎於馬斯克與特朗普政府的互動所引發的品牌反彈 。
這種個人行為對公司業績的直接影響,使得特斯拉的股價不僅受傳統財務指標和行業趨勢的影響,還受製於其首席執行官的公眾形象和言行。這為投資者帶來了額外的、難以量化的風險,因為公司的聲譽和市場接受度可能因其領導人的個人爭議而迅速波動。因此,特斯拉的未來表現將不僅取決於其技術創新和市場策略,還將取決於其能否有效管理與馬斯克個人品牌相關的風險,並在公眾和監管機構中重建信任。
特斯拉的未來走向:機遇與風險
汽車業務之外的長期增長驅動力
Robotaxi: 特斯拉的Robotaxi服務於2025年6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正式投入運營,標誌著公司向全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和綠色城市出行邁出了重要一步 。此次發布是特斯拉首次向付費乘客部署完全自動駕駛車輛,使其在Robotaxi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該服務使用特斯拉專有的完全自動駕駛(FSD)軟件,由自研AI芯片和基於攝像頭的視覺係統提供支持 。初步試乘者報告稱體驗流暢 。
盡管如此,Robotaxi的全麵推廣仍麵臨挑戰。德克薩斯州立法機構將全麵部署推遲到2025年9月,以確保符合新的安全法律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正在調查50多起與FSD相關的事故 。專家表示,完全自動駕駛出租車要實現普及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 。然而,特斯拉的成本優勢可能使其在自動駕駛出行競爭中具有顯著威脅。傳統網約車服務每英裏成本約2美元,而特斯拉Robotaxi預計每英裏運營成本僅為0.25至0.40美元 。如果奧斯汀的試點成功,可能會推動Robotaxi在全國範圍內的擴張,從而帶動特斯拉股價的長期增長 。
Optimus機器人: 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正在迅速發展。到2025年末,Optimus V3型號預計將在非受控環境中運行,今年的生產目標為5000台,2026年目標為10,000-12,000台 。馬斯克設想Optimus機器人在2025年能在工廠中執行“枯燥、危險的任務”,並計劃在2026年實現更廣泛的商業銷售 。他預測,Optimus的生產速度將超過曆史上任何產品,有望在幾年內達到每年生產1億台 。
Dojo超級計算機: Dojo是特斯拉自研的AI訓練芯片和係統,於2023年8月投入生產 。Dojo係統旨在設計和構建從矽固件接口到高級軟件API的完整體係,以解決高功率傳輸和冷卻等難題 。到2026年,Dojo D2超級計算機必須縮小與英偉達H100等競爭對手的差距 。
這些非汽車業務的舉措,特別是Robotaxi和Optimus,被認為是特斯拉未來估值的關鍵。市場對特斯拉的估值,在很大程度上已超越其傳統的汽車製造業務,轉而將重心放在其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長期、高增長潛力上。盡管汽車業務目前麵臨挑戰,但投資者似乎願意為特斯拉在這些新興領域的先發優勢和顛覆性潛力支付溢價。Robotaxi的有限推出,雖然麵臨監管和技術障礙,但仍被視為驗證其自動駕駛技術可擴展性的重要一步,這對於其未來收入流至關重要。Optimus機器人的商業化,如果能按預期在工廠中大規模部署,將開啟全新的市場,並可能徹底改變製造業。Dojo超級計算機的發展,則為其AI能力的持續提升提供了基礎。
這種估值模式的轉變,意味著特斯拉的股價表現將越來越多地受到其在AI和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突破、商業化進展以及市場接受度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季度汽車交付量。這解釋了為何即使汽車銷量數據不佳,股價仍能獲得市場積極反饋。市場正在押注特斯拉能否成功從一家汽車製造商轉型為一家由AI驅動的科技巨頭,其未來增長將主要由這些新興業務驅動。
轉向低成本汽車的戰略轉變
特斯拉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更經濟實惠的車型,預計全年銷量增長20-30% 。新車型的目標是擴大特斯拉的總潛在市場,吸引那些需要三排座SUV或尋求更經濟實惠電動汽車的消費者 。例如,Cybercab和低成本車型預計將於2025年6月開始生產,旨在通過更經濟的價格點進入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 。
這一戰略轉變與全球汽車市場中日益增長的經濟型交通工具需求相符 。通過降低平均每輛車的成本(從2023年初的38,000美元以上降至2024年末的35,000美元以下 ),特斯拉有望在電動汽車市場中保持競爭力,特別是在與比亞迪等提供1萬美元經濟型車型的競爭對手對抗時 。
財務健康與估值展望
當前估值: 盡管近期股價下跌,特斯拉的市盈率(P/E)仍高達143.62倍,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11.65倍,表明市場對其估值溢價 。其市淨率(P/B)為12.92倍,市銷率(P/S)為10.49倍,也均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暗示其股價可能被高估 。然而,特斯拉的高股本回報率(ROE)3.24%(高出行業平均10.16%)和2.15%的營收增長率(行業平均為-11.71%)表明其盈利能力強勁且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
分析師評級與目標價: 華爾街分析師對特斯拉的看法存在顯著分歧。截至2025年6月,Benchmark將特斯拉的目標價從350美元上調至475美元,並重申“買入”評級,理由是Robotaxi服務的初步部署 。Wedbush也維持“跑贏大盤”評級,目標價500美元 。然而,高盛(Goldman Sachs)將目標價下調至285美元並維持“中性”評級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維持“增持”評級,目標價410美元 。摩根大通(JP Morgan)和瑞銀(UBS)則持悲觀態度,分別維持“減持”和“賣出”評級,目標價分別為115美元和215美元 。匯豐銀行(HSBC)甚至認為特斯拉僅值130美元,理由是基本麵疲軟和競爭激烈 。分析師普遍預測的12個月平均目標價為351.16美元,意味著較當前價格有41.4%的上漲潛力 。
高風險、高回報: 盡管股價大幅下跌,特斯拉仍以約89倍的2025年預期收益市盈率進行交易,遠高於已成熟的AI領導者和傳統汽車製造商 。這種高估值反映了市場對其未來在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的巨大潛力的預期,而非其當前的汽車業務基本麵 。特斯拉的股票被視為高風險、高回報的機會,需要投資者對公司長期願景有高度信念 。
結論
納斯達克指數在2025年第二季度表現出強勁的上漲勢頭,主要受降息預期、消費者信心改善和穩健的企業盈利驅動。然而,特斯拉的股價未能隨大盤上漲,反而因其核心汽車業務麵臨的挑戰而表現平淡甚至下跌。
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和營收的顯著下滑,以及利潤率的承壓,反映了全球電動汽車需求放緩、來自比亞迪等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以及Model Y生產線調整帶來的短期生產障礙。此外,潛在的美國稅收抵免取消、新的電動汽車費用以及與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相關的爭議,都為其運營和品牌形象帶來了額外的政治和監管風險。
盡管麵臨這些短期逆風,市場對特斯拉的估值模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投資者似乎正超越其汽車業務的當前困境,轉而高度重視其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長期潛力。Robotaxi服務的初步推出以及Optimus機器人的發展,被視為公司未來增長的關鍵驅動力,有望開啟萬億美元級別的新市場。特斯拉向更低成本汽車的戰略性轉向也旨在擴大其市場份額。
因此,特斯拉的股價走向將取決於其能否成功平衡短期運營挑戰與長期戰略轉型。如果公司能夠有效執行其在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的宏偉計劃,並成功推出更具競爭力的低成本電動汽車,那麽其股價有望在未來實現顯著增長,並可能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一家由AI驅動的科技巨頭而非僅僅是汽車製造商的市場地位。然而,如果這些長期願景的實現遇到重大障礙,或者其核心汽車業務的下滑趨勢未能有效逆轉,那麽高估值所帶來的風險將可能導致股價進一步承壓。對於投資者而言,特斯拉的未來表現將是一場對其創新能力、執行力以及抵禦外部風險韌性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