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種方法比投資指數回報更高,而且不太受周期影響。至於賬戶上的現金,可以放在指數基金裏,作為一個蓄水池。
我一段時間長持的著名股票有aapl, goog, amzn, tsla, nvda,都是在比較早期就買入。比較成熟之後就換一批,特斯拉仍然持有重倉,nvda還有少量。
這個方法說起來很簡單。就是一次選幾個我認為有超高增長潛力的股票,比如說5個,把啟動資金均勻分配投入,如果其中兩個最後達成了目標(我的目標一般是5年之內至少增長五倍),那麽即使另外三個全部虧光了,我整個賬戶五年後也已經增長了一倍。
這種方法實際操作起來比我上麵舉的例子回報更好一些。我從2005年投入了第一筆原始資金後就再也沒有增資,到今天19年多的時間大約翻了20倍,年均回報20%左右。而且我這個人特別懶,選好股以後,基本2年以上才會調整,不管虧賺,我都不理,特別省心。像pltr我是40元買入的,後來就一直沒管,本來想加倉但是漲得比較快沒機會也就算了。達到5倍後我就會考慮退出,尋找別的快速增長股。我另一個親戚把她的賬戶給我幫她買股票,用我這種方法過去四年半的時間也翻了7倍多。
我現在覺得比較有潛力的股票是tsla, pltr, app。本來我覺得小紮改革後meta也挺有潛力的,但是我實在是不喜歡小紮,所以沒買。我一般主要看一個公司的財務狀況,業務增長潛力,但是公司CEO的能力是我最看重的。我投資蘋果是因為喬布斯,穀歌是因為施密特,亞麻因為貝索斯,特斯拉因為一龍,英偉達是因為Jensen. 這些公司我都是在相對早期投入的,就是因為看重掌舵人。比如現在pltr的CEO Alex Karp就很不錯,穿個破汗衫就敢參加發布會,但是非常銳利和有前瞻性,人也非常聰明。我認為CEO最重要的兩個品質是visionary and resourceful.
我沒有三心大師這樣的技術分析能力,隻會做點財務分析和公司能力的分析,所以隻能用這種價值投資的懶人炒股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