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腎有關

來源: 求自己 2019-12-05 13:35:4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30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求自己 ] 在 2019-12-18 21:05: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引言

翟雙慶教授繼續與大家相約《百家講壇》,為我們解析《黃帝內經》之腎的功能,請鎖定CCTV-10。

國醫養生《黃帝內經》之腎的功能——你真的是腎虛嗎?

1

腰者,腎之府

《內經》裏說“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素問·脈要精微論》)。這句話表明了腎與腰的密切關係——腎的強弱狀況,決定了腰的活動狀況。腎主宰人的生長壯老已,老年階段,腎氣漸衰,就會出現腰痛、活動不利。然而腎並不是腰部病變的全部。腰部急性扭傷所導致的腰痛,主因就是氣滯血瘀所導致的。有些中醫大夫對此理解不夠到位,凡見腰痛必言腎虛,哪怕是壯年小夥運動損傷也妄言腎虛,實不可取。

2

腎,在竅為耳及二陰

國醫養生《黃帝內經》之腎的功能——你真的是腎虛嗎?

《內經》裏說腎“腎主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靈樞·脈度》)。也就是說,聽覺是否靈敏與腎氣的盛衰密切相關。腎氣充實,則聽覺靈敏,腎氣虛衰,則聽力減退,或見耳鳴,甚則耳聾。

二陰,即尿道和肛門,亦由腎所主。 “開竅於二陰”(《素問·金匱真言論》),就是說前陰所代表的排尿和生殖功能、以及後陰所代表的排泄功能的正常與否,都與腎有關。比如腎氣不足,無以生化,就會見到尿少水腫,有尿意、但尿不出來;再者若腎陰不足,無以滋潤,就會見到腸燥便秘等等。

3

腎,在體合骨,生髓,其華在發

《內經》認為髓皆由腎精化生,而“腦為髓之海”(《靈樞·海論》),認為腦為髓所聚而成,其與骨髓性質相同,由腎精形成。腎精充足,髓海得養,腦發育健全,就會思維敏捷、頭腦清楚;反之就會思維遲鈍、頭暈目眩。

所謂“腎在體合骨”,就是說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骨因此而成形。因此,腎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髓能養骨,骨骼就能堅固有力;若腎精不足,骨髓生化無源,骨骼失養,就會出現骨骼的問題。另外,中醫認為“齒為骨之餘”,因此牙齒的發育與狀況也由腎所決定。

“發為血之餘”,而腎藏精,精生血,因此腎精充足,精血旺盛,頭發就會濃密潤澤,腎精不足,精血虧虛,頭發就會稀鬆無澤。雖然發為腎所主,但並非所有的頭發的問題都是腎的問題——日常生活中的“少白頭”現象,就常常不是腎虛所致,而多是壓力大、血熱、肝火旺的原因。“一夜白頭”同樣如此。

國醫養生《黃帝內經》之腎的功能——你真的是腎虛嗎?

4

恐傷腎,思勝恐

大家都知道當一個人驚嚇過度,就會大小便失禁,俗話就是“屁滾尿流”。為什麽呢?中醫說,恐傷腎,過度驚嚇就會傷及腎氣,而腎又主宰前後二陰,因此就會出現大小便不受控製的情況。這也是中醫所說的“恐則氣下”。治療的方法就是讓患者通過思考,將驚視作平常之事,從而不再驚懼,用行為來達到思的目的,最終以思勝恐。這種治療方法在現代醫學中就是“係統脫敏療法”。

在中醫看來,恐屬腎,思屬脾,五行之中,腎屬水,脾屬土,土能夠克水,所以可以用脾之思來治療腎之恐。在思維上看來,恐源於無知,思可以解除無知,因此可以用思考來克服恐懼。

5

腎主水

《內經》裏說“腎者水藏,主津液”(《素問·逆調論》),意思是腎氣有主宰和調節全身水液代謝的功能。在中醫看來,人體水液的輸布與排泄,是在肺、脾、腎、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等髒腑的共同參與下完成的,而腎在其中居於主要地位——它不僅資助與調控其他各髒腑的機能,而且直接影響尿液的生成和排泄。

6

腎與時令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而腎與之相應。故而,時至冬日,人體主要是由腎來應對。但是,在冬天,雖然腎的功能會比其他的髒腑強一些,但還是不一定能滿足人體對抗寒冬的需要,因此會相對較虛。腎虛就會陽氣不足,因此很多陽虛性疾病如喘咳、心痹等病證都容易複發。

 

所有跟帖: 

都看懂了!謝謝! -lawattaction- 給 lawattacti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05/2019 postreply 14:08:4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