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美國南方做家庭醫生

來源: SCAPE 2015-06-18 09:06: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576 bytes)


作者:郭偉 美國華人執業醫生協會(SCAPE)資深會員,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家庭醫生,美國Ochsner醫療中心主治醫師,擁有美國加州和路州的西醫,中醫針灸雙執照,曾是中國大陸骨科主治醫師。

我是一名美國的家庭醫生,在中美行醫25年多,今天我以我的經曆來談談關於中美醫療有什麽不同以及美國的家庭醫生到底是什麽樣的一個角色。

中美醫療行業的不同現象

總體來說中美醫療行業的最大的不同點是: 中國的醫生是孤軍作戰,美國的醫生是團隊合作

在中國,具備獨立行醫能力的醫生不但有職稱之分而且有級別之分,即除了我們所聽到的住院醫師,主治醫生,副主任醫生,主任醫生以外,還有鄉鎮街道衛生院醫生,區縣市級醫院醫生,和省級大醫院的醫生。因為有了這級別和職稱之分讓本來純潔無暇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白衣戰士”為了更上一個等級而明爭暗鬥。我們經常會聽到國內的同行們描述這樣的現象:本來非常要好的同班同學因分配到同家醫院在職稱評審時行如陌人。

還有因為不同級別醫院的各專科人員配備不均,特別是在請會診手續上的繁鎖,加上同行的競爭,國內醫生往往會擔心自己的患者會不會被同行挖走或者麵子上過不去。因此,國內醫生很少主動請求相關專科會診,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自己一個人做一切的事,這從一個角度來說是好的,說明你很在乎你的患者;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你對患者所做出的診斷對與不對,你的治療方案是不是符合最新的診療規範沒有人知道。我們經常聽到同一個患者同一個病情在不同醫生手中的診斷是不一樣的。

我們經常聽到或者看到國內的醫生有一個現象就是在談論醫療問題的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對病人或者同行說:這種病我看了多少年了一直都是這麽處理的。但是這麽處理是不是對的呢?

而美國的醫生在談論同一個問題時總是會說: 根據某某雜誌最新發表的文章裏提到的(或者是根據UpToDate)對這個問題應該是這麽處理。

在美國,醫生沒有職稱和級別之分,隻要你完成了住院醫生培訓你就是一名主治醫生(attending physician)。無論你的年資多少,你永遠都是主治醫生。無論你在教學醫院,公立醫院,私立醫院,還是偏僻的鄉村醫院, 美國醫生是團隊工作,大家分工明確,目的也是明確而統一的,那就是病人第一。而且在美國,醫生是整個社會的資源,而不是某個醫院的專屬資源。各專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隨時共享。比如說,不是所以的醫院都有神經外科,骨科,心內科等,但是在美國無論你在多麽偏僻的小醫院上班,如果有必要你總是可以通過醫院的總機隨時聯係到各專科醫生的幫助,不會讓你覺得你是在孤軍作戰。因此,在請會診的問題上,美國的醫生會很主動地告訴患者說:“ This problem is beyond my medical knowledge, I need to refer you to see a specialist for a second opinion.” (你這個的問題超過了我的知識範圍,我要介紹你去看專科醫生,聽聽他們的意見)。

中美外科係統的不同現象

來美之前,我在中國是一名骨科主治醫生。記得當時,我要單獨負責病人的術前,術中和術後的所有疾病的危險係數的評估,要保證手術過程的無誤差,同時還要負責病人術後的康複和功能鍛煉。記得當時我的骨科老主任說過:如果骨科醫生隻知道開刀而不知道患者的術前和術後的病情管理,那麽你們和木匠有什麽區別呢?

我於1999年來美國,在當時號稱連續5年世界骨科第一的梅奧骨科進修時發現,梅奧的骨科患者在每一次手術時要麵對至少三個專科醫生:內科醫生,骨科醫生,和康複科醫生。他們的骨科醫生就隻負責手術部分;患者在術前由內科醫生負責圍手術期的處理,包括對術前的心血管危險係數的評估(pre-op cardiac risk assessment), 術後負責除骨科以外的所有疾病的臨床處理 (medical management)直到患者出院;而術後當天就有康複科醫生到病人床前對病人進行康複指導。

原先我以為隻有骨科是這樣的,普通外科也許會給我多一些機會去真正了解病人,跟隨病人及他們的家屬,因此我在申請住院醫生培訓時特地選擇了普外科。但在南加州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當外科住院醫生期間才發現,原來外科係統和骨科係統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外科的患者在圍手術間也是由內科醫生負責,康複科負責幾乎所有的術後所需要的康複,當然一些小手術除外。  

我為什麽選擇了當家庭醫生

上麵講過我在國內是一名骨科主治醫生,中國五年的醫學院教育和國內十年的臨床工作經曆印在了我的骨子裏,也認同了我的老主任的觀念,就是醫生應該是一名多麵手而不能是隻知道如何開刀。從梅奧診所進修骨科和之後一年普外科住院醫生的經曆,我了解到在手術後我無法得知我的患者手術出院後的健康狀況。我更想當一名醫生可以全盤的了解我的患者所有的情況,而不僅僅隻是做個手術。於是,我便開始谘詢教授們,美國的醫學學什麽專業才可以讓我知道我的患者的一切病情以及做到跟蹤治療隨訪。我得到的答案是:家庭醫學科和婦產科。由於我對婦產科沒有任何的經驗,所以在詳細地了解了家庭醫學科的具體情況後,我選擇了要當一名家庭醫生,進入家庭醫學專科的住院醫生培訓。因為我已經有過一年的外科培訓,我的program director(專科培訓主任) 同意我在家庭專科培訓期間免去外科專業的培訓,所以我比同年一起進入培訓的醫生早幾個月畢業。

美國的家庭醫生
 
美國的家庭醫生與其他專科在專業上的不同之處是家庭醫生要求看病時強調醫療的整體性,連續性和預防性。強調人文醫學,注重醫患關係的培養,提倡綜合治療和看護每個家庭中任何一個男女老少都可能出現的複雜的醫療狀況。不同於其他主診醫生團體(內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等等),家庭醫生的患者的沒有年齡限製,比如說我的患者當中,年齡最小的1個月不到,年齡最大的102歲。

根據美國專門從事健康研究和質量的機構(AHRQ)報告顯示截止2010全美國執照醫生共624434個,其中不到三分之一的醫生從事主診醫生的工作。不同於其他主診醫生團體(內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等等),因為家庭醫生是美國醫療領域中唯一一個專業專門培訓醫生成為病人的主診醫生的,因此家庭醫生的亞專業不多。當今美國家庭醫生的亞專業有;青少年醫學專業,老年醫學專業,姑息緩和醫學與臨終關懷醫學專業,疼痛醫學專業,睡眠醫學專業,和運動醫學專業。

家庭醫生可以選擇獨立在門診部,在急診室,或者在醫院的住院部工作。也有的家庭醫生選擇三個科室都做,比如說我自己。但是絕大部分的家庭醫生比較喜歡選擇單一的門診工作。

根據美國專門從事健康研究和質量的機構(AHRQ)報告顯示2010年美國有直接診治病人的家庭醫生87650個。美國醫學唯一一個致力於主診醫生的醫學團體美國家庭醫生科學院(AAFP)統計,現今注冊成AAFP會員的醫生和學生人數是120900個。根據AAFP, 每年在美國所有的門診量當中,其中約每四個病人中的一個病人是到家庭醫生診所看的。在2014年美國家庭醫生的門診量是2.14億人次。2012年雜誌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美國家庭醫生》雜誌第八期一篇報道指出家庭醫生看到的病種和病例比其他專科醫生要多很多。文中提到就比如腰疼這一常見的症狀,在美國家庭醫生治療的腰痛的病例比任何專科的醫生都要多得很多,而一個家庭醫生所看的腰疼的病例與一個骨科醫生和一個神經外科醫生看的病例的總和差不多。

家庭醫生與各專科醫生的關係是緊密合作的。在慢性病治療上,家庭醫生協調專科醫生管理病人。在當今美國醫療係統的patient-centered medical home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家庭)當中家庭醫生是這個中心的掌舵人。家庭醫生負責病人的診斷治療,分流轉診和會診,綜合轉會診報告,同病人探討診療計劃,定期隨訪,並在沒有疾病時負責按不同年齡需要進行預防教育和健康普查等工作。他與病人的關係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層上。隻有這種相互信任的關係,才可以讓疾病的治療計劃得以連續性的進行。

我是美國的家庭醫生

美國人喜歡刨根問底,以前當美國人問我從事什麽職業時,我就隻簡單地告訴他們我是醫生。可是每次他們總是要多問一句:“你是什麽專業的醫生?” 當我回答是家庭醫生的時候,他們總是豎起大拇指說:“Thank you, we need you!” (謝謝,我們需要你這樣的醫生!) 所以 現在每當有人問我是從事什麽工作時,我都會很自然地說我是家庭醫生。

在美國人心目中,家庭醫生是他們的醫學顧問和健康的守護神。我感到最自豪的就是當你問任何一個美國人“你的醫生是誰?”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說出他們的家庭醫生的名字。 

我現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地區獨自運營著一家家庭醫生診所,管理著近2500個病人的健康檔案。我為自己是一名美國的家庭醫生而自豪。

所有跟帖: 

2500個病人就能養一個診所? 這要是在加州的話可能會比較困難. -花椒- 給 花椒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8/2015 postreply 10:56:19

我以前的醫生現在搞一種付年費的就診方式,年費一人就要2千美元多了。 -rancho2008- 給 rancho2008 發送悄悄話 (38 bytes) () 06/18/2015 postreply 13:06:26

可能不合法。涉嫌開保險公司。 -不開竅- 給 不開竅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9/2015 postreply 08:05:45

不懂不要誤導。這是concierge medicine。 -jinyouzi- 給 jinyouzi 發送悄悄話 (401 bytes) () 06/20/2015 postreply 14:10:36

謝謝分享。謝謝家庭醫生。 -亮亮媽媽- 給 亮亮媽媽 發送悄悄話 亮亮媽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8/2015 postreply 14:44:22

選擇做家庭醫生的原因不是筆者所說的那樣把 -goodbye- 給 goodby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8/2015 postreply 15:27:38

在美國,家庭醫生真正了不起,收入是醫生中最低,事情卻很忙 -bobby41- 給 bobby41 發送悄悄話 bobby41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8/2015 postreply 18:50:33

記得上世紀中國的80,90年代,學醫的都不是最好的高中畢業生 -Quarx- 給 Quarx 發送悄悄話 Quarx 的博客首頁 (21 bytes) () 06/19/2015 postreply 05:37:46

做醫生還真的不需要是最好的,隻要會背書,能把記得的東西活用在實體上就行了。 -ttw97- 給 ttw97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9/2015 postreply 09:46:14

???? -yuan222- 給 yuan222 發送悄悄話 yuan22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1/2015 postreply 16:49:47

美國醫學院難進是因為人為的問題、但醫學院不難念的。因為人類在結構上已經有幾十萬年沒有變化了 -ttw97- 給 ttw97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9/2015 postreply 09:50:42

做外科的住院醫改家庭醫生?我理解錯了吧? -沒有蛀牙- 給 沒有蛀牙 發送悄悄話 沒有蛀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9/2015 postreply 10:05:47

醫生並不會到你家裏去給你看病,誰翻譯的家庭醫生? -日本蝗蟲- 給 日本蝗蟲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9/2015 postreply 10:43:09

英國的家庭醫生就會到家裏看病人。我的兒子小時候發高燒,醫生擔心是腦膜炎,就來家裏了。 -頤和園- 給 頤和園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0/2015 postreply 03:57:17

有豐富專科經驗的家庭醫生 -shadow112803- 給 shadow112803 發送悄悄話 (72 bytes) () 06/19/2015 postreply 10:50:15

更難得是這位醫生還在百忙之中抽時間做科普 -shadow112803- 給 shadow11280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9/2015 postreply 10:59:27

有豐富專科經驗的家庭醫生是 -shadow112803- 給 shadow112803 發送悄悄話 (72 bytes) () 06/19/2015 postreply 10:51:09

美國的純商業醫療模式,使無數的正常健康人變成了“病人”。許多老中在無病吃藥,甚至無病也挨一刀。 -springdale- 給 springdale 發送悄悄話 springdal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0/2015 postreply 06:55:3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