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東西,疑點重重,姑且貼出來讓大家分析(ZT)

來源: dudaan 2013-10-15 18:49:2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0763 bytes)
回答: 一個癌症病人的重生手記Lilac20032013-10-15 08:10:19

名記者淩誌軍的癌症晚期到底是怎麽痊愈的?

(2012-11-13 21:42:51)

作者:孟娟

 

最近,人民日報社資深記者淩誌軍的《重生手記》出版,我看將會成為暢銷書,因為這類癌症大難不死幸運兒的大作,貌似都會給中國每年死亡人數近200萬的癌症病人帶來生還的希望。

淩誌軍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70732413 

第一個問題:淩先生被確診是肺癌擴散到腦部是癌症晚期,活不過三個月了,醫院的診斷對不對?第二個問題:如果是癌症,是怎麽痊愈的?是因為淩先生沒聽醫生的隻做了肺部手術/沒有放化療/沒有吃中藥西藥/沒有過度治療/有無畏樂觀的心態?

 

事實上,這本書是在印證我的觀點“癌症是健康人中毒氣了,離開毒氣就能自愈”,淩先生是碰巧滿足癌症自愈或者痊愈的必要條件了。為了批判此書對大眾的誤導,我專門寫了這個博文。

 

一、淩誌軍的《重生手記》裏麵的信息

因為新浪讀書所載的隻有書裏第一章,淩先生的博客隻有書裏的節選,信息不全,所以我隻能買書了,一部分信息是我打字出來的。

1.2007年2月,我病倒了。醫生在我的顱內發現兩處病灶,疑為“腦瘤”。兩天後又在我的左肺發現腫瘤,由此診斷“肺癌、腦轉移”的概率為98%,也可以說是“肺癌晚期”。醫生當時認為,我已經活不過三個月了。

 

2.我在一次手術中切除了左肺的惡性腫瘤,但是我一直沒有接受手術切除腦瘤的治療方案。我拒絕了一些“抗癌特效藥”,也拒絕了化療和放療。術後出院時,我甚至連一片藥也沒帶回家。

 

3.2007年從夏到秋的一段時間,我驚訝地發現我腦瘤的症狀減輕了。這一段時間進行的複查表明,顱內病灶正在緩慢地縮小。看來那個迫不及待的手術計劃完全沒有必要,醫生的“死亡預言”也被證明是一個錯誤。

 

4.我沒有什麽不良嗜好,比如從不抽煙、酗酒。而且我還是個喜歡運動的人,每天至少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

 

5.那一天是2007年2月12日。“這裏有,這裏有,啊——肝上也有。”醫生一邊在膠片上麵指指點點,一邊說,“已經不能手術了,隻能全身化療。”
先是顱內,然後是左肺,現在又是肝……我知道這一切意味著什麽:腦癌、肺癌,再加上肝癌。這不就是惡性腫瘤、全身轉移嗎!

 

6.頭痛目眩,這一定是“腦瘤”的征兆了!可是肺癌呢?肝癌呢?我怎麽一點感覺也沒有啊?如果肝上長了那麽大的一個異物——就像醫生所說,那應該是能夠感 覺到的,比如說疼痛感甚至凸起來的硬塊。我下意識地伸手去摸索,漸漸地,還真的在腹部感覺到一種異樣。更準確地說,是健康人的“異樣”。

 

7.事情是從五天前開始的。那天深夜我完成了《中 國的新革命》這本書,然後昏昏睡去。如果不出意外,應當至少有24小時在睡夢中度過,可是我很快就在一陣眩暈中醒來。我看到天花板在旋轉,四圍的牆壁也在 旋轉,接著就感到了頭痛和惡心,胃裏有什麽東西在恣意翻滾,還有一種要嘔吐出來的感覺。我站起來,覺得腳下不穩,周圍的一切都在移動,同時有點奇怪地發 現,牆上的畫框顯出雙重影像。。。。

因此,那個早上我想的隻不過是要好好慰勞一下自己。畢竟這是我最艱苦、最熬人的一次寫作,我已經沒有休息日地工作了12個月。我一定是累壞了。該讓自己好好歇歇,把準備了多日的休閑計劃付諸實施。

我搖搖晃晃地登上飛機,回到北京的家中,身上還背著全套攝影器材。因為長期在上海工作,所以我對每次的回家總是分外珍惜。。。。當時我以為,隻要讓自己徹底地懶散幾天,身體就會恢複如常。

但是我在北京的老同學林榮強並不這麽樂觀。“別廢話,”他在電話裏對我說,“趕快去醫院檢查。”。。。坐上他的車直奔北京醫院。

醫生聽了我的敘述之後立刻滿臉凝重,在排除了頸椎或者其他方麵可能發生的問題之後,立即把我送進核磁共振室去做顱內掃描。。。。“你的顱內有個東西。”她 望著我說,“不能確定是不是腫瘤。也許是個囊腫。”。。。兩天後製作出來的膠片清晰地顯示出,我的後腦有個2.5厘米×2.3厘米的病灶,圓圓的像個乒乓 球漂浮在那裏,緊挨著大腦中樞神經,清晰突兀,還有點神秘,就算我這個純粹的外行,也能很容易地分辨出來。

 

8.在北京醫院出具的檢查報告單上寫著:

左側橋臂異常信號,占位?

左側橋臂占位及腦膜增厚和右額後部腦膜結節。

考慮轉移瘤可能。


9.不管怎樣,我們再次去了醫院,結果居然很不幸地讓金醫生說中了。全身PET掃描暴露出左肺上葉的病變。接著,CT(計算機層析成像)再次證實它確鑿無疑地存在,而且正是隱藏在我的鎖骨後麵。更糟的是,胸部掃描不知怎麽竟弄到肚子上,掃出我的肝髒也有腫物。


10.接下來的兩天,我的影像膠片在北京醫院的好幾個科室裏會診。肝部腫瘤很快被排除了,看來還不到“全身轉移”的地步,不過,結論依然很壞。腦部病灶和肺部病灶是確定無疑的,醫生們也有充分理由把兩者聯係在一起:腫瘤原發部位在左肺,腦袋裏的是轉移瘤。

“如果是這樣,就是肺癌四期。”胸內科的一位專家這樣說。


11.北京天壇醫院,我們國家最好的神經外科專家、手術台上操刀開顱的高手,既迅速又可靠的“主任”在我的診療本上寫下他的高見:

膠質瘤?多發轉移性病變待除外。

“左腦”“右腦”,還有“右頂”,這表明至少有三處病變!

“膠質瘤”“占位”,還有“多發轉移”,這表明它們都屬於“惡性”!

此外還有一個“?”和一個“待除外”,表明這是一個既明確而又大有回旋餘地的診斷結論!

 

12.曉東。。。不住地自責自怨,後悔過去幾年沒有隨我到上海去,沒有好好照顧我,沒有阻止我沒日沒夜地工作,所以她現在再也不想讓我從她的視線裏消失。

 

13.我們仍然瞞著母親。她已82歲,正在等我們回家過年。父親因患肝癌早逝,母親在痛失親人之後,堅強而健康地生活了20年,直到她自己也患了胃癌。

 

14.曉東便匆匆趕往上海,專家們的看法是一邊倒的,幾乎是在重複北京專家的診斷。肺葉上的病灶不算大,不能有定論,也還有時間繼續觀察,可是“腦瘤”這個結論看不到任何翻案的希望。
如果不手術,腦瘤的生長隨時可能壓迫腦幹,照樣危及生命,所以我的死期更加緊迫——可能“隻有三個月”。


15.12年來,我在這個家裏住的時間很短,現在一旦離去,也許就真的回不來了。


16.我毫不猶豫地去了醫院,再次接受腦部掃描,期待著周良輔教授所推崇的新技術帶來佳音。明知希望渺茫,還是望眼欲穿。

“波譜掃描”的檢查報告至少還要等上三天,

 

17.這個領域裏很有名的醫生北京的那位神經外科專家隻不過在九張膠片之中挑出三張匆匆看了幾眼,就開始下結論了。

他接連說了好幾次“轉移瘤”,還說了一些“必須立即手術”之類的話。

“如果不馬上手術會怎麽樣?”曉東問。

“不手術?那就等著唄!”專家說,第一次正眼看了一下她們。

兩人都聽明白了:“等著”的意思就是“等死”。


18.最新一次“波譜掃描”,我們是在兩天前拿到這個檢查報告的。那上麵寫著:“左側橋臂病灶MRS示代謝略高,NAA/Cho值小於2.0,乳酸峰導置。”


19.終於有一天,北京醫院的一位醫生覺察到一點什麽。此人是個神經外科的專家,經驗豐富,麵相和善,機智豁達,頗有幾分“老北京”的範兒,也是我們見到的唯一能夠用一種幽默方式表達悲觀看法的醫生。聽他的會診就像是在聽一位老朋友的神聊。

“第一考慮是膠質瘤。”他這樣說。

“第二呢?”妹妹問。

“第二?”他眯起眼睛,又傾身向前,把目光轉到膠片上重新掃視一遍,“第二?我還不知道是什麽。”

 

20.我們意外地發現,腦瘤沒有像醫生預言的那樣迅速長大!

最新的核磁共振檢查報告上麵寫著,我的顱內腫物“約2.2厘米×1.9厘米”,而前一次檢查的結果是“2.5厘米×2.3厘米”。

兩次檢查間隔17天,從“2.5厘米”到“2.2厘米”,這變化相當細微,我卻近乎偏執地相信它意義重大。我對自己說,也許我的死期沒有那樣迫在眉睫,我的病情也並非沒有轉圜之機。

“能不能證明它正在縮小?”我指著那一遝膠片小心地問醫生。

“不能!”醫生的回答很幹脆,看著我的眼神明顯表示這是一個外行的問題。他們從專業的角度來看,認為這種變化不能說明什麽問題,至少不具有任何醫學意義。 他們解釋說,核磁共振儀器是依據斷層掃描的規則工作,每一斷層間隔為0.5毫米。每一次掃描不可能在絕對相同的斷層上。由於病灶本身是個不規則的球狀體, 所以不同的斷麵完全可能讓影像直徑出現幾毫米的差別。

醫生把這種現象解釋為儀器的技術誤差。這在科學上講無懈可擊,也讓我又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諱疾忌醫。

就在這左右兩難的糾結中,我朦朦朧朧地感到其中有些東西被忽視了。

“但是,”我頑固地尋找著問題的焦點,“能不能證明它在過去兩周沒有長大?”

“應該是沒有長大!”醫生這次回答得也很痛快。

 

21.我的身體正在發出微弱卻清晰的信號。與兩周前相比,目前我的種種不適——頭痛、眩暈、視覺模糊、眼球震顫、重影、畏光、失去平衡,總之,所有與顱內病變相關的症狀,並沒有更嚴重。這與最新一次檢查結果互相吻合。


22.第二天下午,“劉太醫”在朋友的引領下如約前來。

太醫”終於從那堆膠片中揀出一張,對著燈光草草掃了一眼,又放到一邊。

“這就算看完了?”我正想著,就聽見他說:“哦,還不止一個。”

什麽意思?莫非我的腦子裏麵不止一個瘤子?
“喝我的牛筋湯和開胃湯。”他說,“先喝三個月。”

事實上我喝“牛筋湯”的時間不到一年。至於“開胃湯”,我在服用四個月後便逐漸減少,半年後就完全停止了,因為有人告訴我,長期大量地服用決明子會傷及腎髒。


23.周良輔大夫推翻了自己早先認為是“腦轉移瘤”的診斷。他在仔細分析了“波譜掃描”膠片之後,居然有了一個新結論:顱內病灶不像是腫瘤,有可能是一種罕見的炎症!


24.“波譜檢查在惡性腫瘤確診方麵的意義沒有那麽大。”黃峰平大夫針對周良輔的診斷,表達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黃大夫是個既溫和又耐心的中年人,同時還是上海華山醫院副院長。他不同意周大夫的分析,尤其不能同意腦袋裏的病灶是“炎症”的說法。那個促使周良輔大夫改變看法的波譜檢查結果,在他看來,不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新證據,也不能改變他幾周前在上海會診時的結論——惡性腫瘤。

不過,考慮到幾周來我的病情進展緩慢,他又補充說:“惡性程度較低,在2~3度之間。”

在這一點上,他和大多數專家不謀而合。與眾不同的是,他格外看重我左肺上葉的病灶。我知道,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醫生都把注意力集中於我的腦部病灶,隻有 他對我的左肺表現出強烈的擔憂。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相當有預見性的擔憂。可在當時,我對肺部病變沒有任何感覺,而顱內病灶帶來的全身不適時刻困擾著 我。我們內心的緊張和焦慮全指向腦袋。

黃峰平大夫用一句話結束了那次午間診察:“最終確診還是要靠活檢。”


25.她叫淩鋒,是北京宣武醫院神經介入中心的主任。在一陣漫長的沉默之後,她的目光終於從膠片上移過來。她說,在“波譜掃描”的所有膠片中,隻有兩張可 以和早先的膠片加以對比。但是切片的位置和角度還是有細小差異。所以,不能據此判斷病灶部分縮小了,“但至少可以說沒有長大”。

好了,我們得到了第一個結論。清晰,而且有說服力。

然後她開始討論第二個問題,也是我們更加急切地想知道的:這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不像是占位性病變。”她單刀直入,一點也不含糊。

她試圖用普通人能夠理解的語言來代替“占位性病變”這個醫學術語。“如果是腫瘤,不管是原發的,還是轉移的,它都會把別人的位置占據了,把正常的腦組織擠 壓到一邊去。但是……”她停下來,用手指點膠片,“這裏,這裏,還有這裏。小腦的紋路正常。擠壓不明顯。這是不像‘占位性病變’的理由。”

然後,她把注意力轉向病人,開始仔細詢問頭部和全身的症狀,當她知道這些症狀在過去幾周沒有更加嚴重,其中有一些甚至還明顯減輕了,就顯示出一種特別的關 注。這些情況我們曾對見到的每一個醫生敘述過,但他們不是不相信,就是完全忽略不計。隻有她,把這些作為診斷的重要參照。

“如果是‘占位性病變’,不會不經治療就越來越好轉。”她總結道,“從片子和本人症狀來看,不支持‘占位性病變’。”
這一番話清晰和精確,而且證據確鑿。然而好消息來得過於突然,叫人有些難以置信。我們遭遇了太多的失望,不能不小心謹慎。這是一個可以讓我死而複生的轉折點嗎?可是所有那些悲觀主義者的結論,不也是斬釘截鐵嗎?膠片上麵赫然存在的那個乒乓球般的病灶,又怎麽解釋呢?

淩鋒大夫又開口了。她的眼睛也在盯著那個“乒乓球”,就像看穿了病人的疑慮。不過,更可能是職業天性驅使她在為對立觀點尋找理由。我完全可以想象,這時候 她的腦子裏一定有一大群威嚴的專家,指著她的鼻子大加批駁,所以,她轉而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繼續分析。她說:從形態上看,病灶部位比較圓,特別規則;經過增 強掃描之後,邊緣有增強反應;這些都可以成為判定“腫瘤”的理由,也是她不能排除“腫瘤”的理由。

最後,她建議我們把觀察時間延長至三個月。

“觀察。觀察很重要。”她說。


26.就這樣又挺了兩周,國外幾位專家第二次會診的結果傳到北京。他們把最新的“波譜掃描”同首次核磁共振膠片加以對照,結論如下:

?腦病灶是原發腫瘤或者炎症,可能性各為50%。

?在臨床中,酷似腫瘤而實際上是炎症的病例,可能性低於2%。

然而,比影像診斷更重要的是他們傳遞過來的專業經驗。他們說:

看片子是重要參考,但更重要的是看病人的症狀。炎症往往是突然發作,又漸漸好轉。而腫瘤的症狀是身體漸進式地出現不適,並且越來越厲害,不會自行好轉。


27.淩先生的妻子曉東日記:

上次血化驗,有一項指標高。其實馬老師很緊張,說那有可能表示肺部是小細胞癌。醫生不是說血化驗那玩意兒沒什麽參考價值嘛!(想想又說:)不過,這一次化驗,指標降低了,這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28.曉東日記:
——今天早上第一眼看上去又有重影。頭的輕鬆感沒有那麽明顯,但還不錯。上午感覺沒有昨天好,但比前天好。下午和原來差不多,腳底的感覺比原來穩了。轉身時原來有的旋轉眩暈感覺,今天有好轉。

——今天的感覺比較好。沒有任何比前一天明顯不好的感覺。

——今天的感覺沒有那麽好。他說甚至不如昨天。早上起來看天花板燈,第一眼又出現重影,但很快又是一個影。左右斜視,前幾天往右邊斜視覺得接近正常了,今天又不太好。往左邊斜視一直不好。
——今晨起來視覺和昨天差不多。但頭部感覺比較輕鬆。頭重的感覺有緩解。
——今早起來全身感覺比昨天好。腦子比較輕鬆。上午感覺也比較好。視覺沒變化。仍畏光

。開始戴墨鏡,覺得舒服些。食欲很好,早中晚飯前饑餓感強烈。
——昨天和今天的感覺比以前又好了一些。腦子輕鬆了一些。走路到後來還是有點暈。食欲

很好。
——今天感覺和昨天一樣。食欲很好。精神不錯。有一個新現象,他現在很怕高頻率的聲音

。和他說話要比較低。他自己說話聲音也很低。說話聲過高讓他的腦子裏感覺不舒服。
——今天我看到他走路的背影,突然有一個強烈的感覺。他走路的姿態已經接近於他的正常

姿態了。除了速度慢一點。人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現在他恢複的速度非常慢,但仍在

一點一點地好轉,雖然離正常還差得很遠。 

——近來他的耳朵越來越敏感,害怕人大聲說笑。害怕公共場所的嘈雜。我擔心,這是不是腦瘤有新發展侵害了他的聽力?
——情況穩定。沒有任何新的不適的症狀。他的臉色很好,紅潤。我覺得比他過去沒病的時候還好。皮膚有光澤。但是好轉的速度也是非常非常緩慢。我們有足夠的耐心。
——他今天說,眼睛斜視時的感覺有好轉。這是第一次。
——今天第一次一個人下樓散步。感覺有些累。他說,想走了很長的路,但回來坐下後很快恢複了體力。

 

29.能夠成功地獨自行走,在我們看來是一個標誌性的進步。它似乎確鑿無疑地證明了我的症狀正在好轉。

“走了40分鍾,”我對曉東說,“一個人!”

我自豪地宣布:“從今天起我不再需要別人攙扶了。”

“你看,我每個星期都在進步。”我說:“開始兩周隻能臥床不起;接著的兩周,可以靠著衣櫃站起來;然後呢,可以扶著牆壁挪動腳步;然後又可以被人攙扶著走到院子裏去,現在,我居然能夠獨自行走了。也許……也許有一天我真的可以重返滑雪場呢。”

 

30.日子一天天地過去。醫生們說的“三月大限”越來越近,奇怪的是,我卻沒有聞到一點死神的氣息。
為了印證我的“感覺”是否準確,我們決定對腦瘤來一次“臨床檢查”。於是我們再次去看李金大夫。她是北京醫院神經內科的老主任,她抬起頭來看著我說:“好吧。咱們再重新檢查一遍。”
“原來有的一些不好的症狀,現在減輕了。”她在一番檢查後驚歎,“原來沒有的不好的症狀,現在還是沒有。”
“你有沒有用激素?”她問,接著又解釋,“激素具有消腫的作用,所以有可能在短期減緩病人的症狀。
“沒有!”
“有沒有用消炎藥?”
“沒有!”
“有沒有吃過任何抗癌藥?”
“沒有!”
我老實但卻有點自豪地回答。
分手的時候,我直截了當地問她:“您現在還堅持您原來的診斷嗎?”
她再次把我打量一番,收起臉上的驚喜,職業的語調重新回到她的聲音裏。
“你們要準備接受各種可能。”她不無謹慎地說,“不過,即使是腫瘤,現在這種情況也是好的。說明病人有抵抗能力。”
走出醫院時我們渾身輕鬆。盡管醫生沒有給我們任何一句可以扭轉乾坤的話,我們仍然感覺此行得到了很多很多。我們甚至開始討論“癌症究竟是不是絕症”。 

 

31.2007年4月27日,還差一周就到了醫生所謂“三個月”的大限。我們再次來到北京醫院,對我的頭部和胸部做新一輪複查。
我們得到了好消息:CT影像顯示左肺病灶基本沒有變化;血液化驗的各項指標已從高峰值降下來,接近正常;最意外的事出現在腦部核磁共振影像檢查報告中:顱內那個兵兵球似的病灶,雖然還頑固的堅守在那裏。但它的直徑較前次檢查居然“略有縮小”。
懂點醫術的朋友曾對我們說過,癌細胞的特點是持續迅速的生長,如果不經人為幹預,這種趨勢不會逆轉。所以,“如果沒有壞消息,就是好消息”。歐洲的幾位神經科專家也曾提到,如果顱內病灶一個月沒有變化,就表明是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大大減少。
李金大夫再次為我做了全身檢查。她已經第三次重複這套程序,仍然一絲不苟。
“情況比上一次又好了。”在完成所有檢查後,她看著我一字一字地說。 

 

32.第一次讓我意識到新一輪威脅已經降臨的人,是腫瘤醫院的石木蘭大夫,在她看來,我的左肺上葉的病灶,正在發生細微變化,並且已經侵蝕肺膜。她斷定,它是惡性腫瘤的概率在90%以上,所以建議我盡快請胸外科專家實施手術。
這一天是2008年5月23日,距我顱內病發並且查出肺部病變,已經一年有餘。
然後,她開始在影像會診記錄單上描述她看到的東西。清晰準確,不容置疑:
左肺尖可見一不規則的結節。可見毛刺。可見胸膜凹陷,周圍有磨剝離密度。與2007年3月CT片比較有增大,毛刺增多,形態不規則。首先考慮肺癌。
我們問她,惡性的可能性有多大。她很幹脆地說:“90%以上。”

 

33.我的左肺上葉病灶,其實隻是一片直徑約1.3厘米的不規則陰影。這在大多數人身上隻不過是炎症或者結核,所以通常並不會被當做嚴重問題。在例行體檢中通常采用的X光片照射不到,病人也不會有任何不良感覺。老實說,如果不是因為腦袋出了問題,順藤摸瓜,根本不會有人想到要看我肺上有什麽東西,也不會在意。
鑒於癌細胞的新陳代謝和生長速度遠遠超過正常細胞,所以通過影像來診斷惡性腫瘤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觀察病灶在一段時間內是否會發生變化。所謂“基本同前”,也就是說,它幾乎沒有長大和蔓延。
事實上,大多數醫生就是憑借這個理由,才會得出和石木蘭大夫完全不用的意見。
最重要的是,我的身體的所有難以忍受的症狀,都是來自腦子病變,而肺部病灶沒有給我帶來任何不適。老實說,我甚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我從來就不曾想到,最危險的“敵人”,其實是藏在自己感覺不到的地方。 

 

34.我就曾對曉東說:“我肺上這麽小一片陰影,要真是腫瘤,那你的肺不早就完蛋了。”我是指多年前她患肺結核病,痊愈後肺上始終留著一大片陰影——比我那個“1.3厘米”要大得很多。

 

35.手術留存“左肺上葉等五個標本”的檢驗結果――正規說法叫“病理診斷報告”,很快送到我們手裏。它確鑿無疑地證實了石木蘭大夫的診斷:腺癌。腫瘤侵及髒層胸膜。 

 

36.八年前(孟娟注:2003年)我們把家搬進來時,對房子精心做了一番裝修。窗戶加裝了三層玻璃。

但是從那以後,我因為在上海工作的緣故,很少在這裏住,隻有妻子和兒子在這裏朝夕相處,相依為命。如今,我終於可以棲息在自己的小屋裏了。

 

37.我的母親就是一個例證。她77歲那年得了胃癌(孟娟注:2007年82歲),在實施胃切除手術之後輔之以化療藥物。手術大夫當時對我說,她活不過一年了,可是到現在已經過去十年,她仍好好活著。 

 

38.秋天到來的時候,一個朋友打來電話,邀我去他的家鄉住一段時間。於是我決定聽從朋友的勸告,去江南療養。
朋友把我安頓在蘇州郊外金雞湖畔的一處宅子裏。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我的胸悶和咳嗽的症狀減輕了。第三天更加好些,夜裏竟能安然入睡。到了第四天,我五個月不能遏製的咳嗽,居然好了。
真是奇了!我沒有經過任何治療,也沒有服用任何藥物啊!

 

39.2012年3月15日下午,家裏笑聲不斷。我們不斷說著一些開心的話題,彼此覺得心情異常輕鬆。有好長時間,我們都沒有意識到有什麽變化,直到晚飯 時,才發現原來是因為這天上午剛剛完成新一輪複查,結果出乎意料的好,顱內病灶幾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見新的異常,癌胚抗原指標回歸正常,腳裸骨的陰 影正在淡化,手術後幸存的那片肺葉也生長壯大起來,把空蕩蕩的左邊胸腔差不多都充滿了。這意味著,肺癌切除手術後失去的部分肺功能,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 補償。
“這是五年來第一次!”曉東不住的說,“這是五年來第一次!”
這是真的!五年來第一次,醫生在我全身上下沒有發現任何新問題。
醫生笑眯眯的說,“不要再把自己當做病人啦!” 

 

二、其他渠道我獲得的信息

1.網上獲得的信息:淩誌軍,祖籍廣東,生於上海,長在北京。15歲到工廠做工,16歲做農民,19歲當兵,25歲成為新華社記者。30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3年後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淩誌軍是《人民日報》華東分社的主任記者,經常奔忙於京滬之間,他同時又是一位作家。

 

2.網上獲得的信息:1985年,淩先生父親終因肝癌去世。

 

3.網上獲得的信息:淩先生的另一本書《中國的新革命》是2007年4月出版。

淩誌軍寫這本書寫得非常辛苦,3年的時間裏他沒少往中關村管委會跑,一整天一整天的翻資料,凡事親力親為,並且采訪了三百多位中關村曆史上的關鍵人物,這些都是《中國的新革命》紮實厚重的基礎。 

其實,在淩誌軍完成此書的時候,一場突然來襲的重病讓他措手不及。

 

4.淩先生的書《中國的新革命》中的信息:

作者前言

直到2005年的某一天,我忽然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於是我便生出一個念頭,想把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梳理清楚。
資料的來源是當事人的回憶、政府和公司的檔案,以及公開出版物。中關村的色彩斑斕的曆史既存在於人們心中,也存在於浩繁的文獻中。為此我用8個月的時間在中關村調查。 
作者 2007年1月30日  

 

5.我自己的調查:根據淩先生《重生手記》中的描述,我判斷出淩先生所住的小區,進去轉了一下。估計淩先生或者是住在一棟2002年左右新蓋的高樓裏,類似這樣的樓房:

名記者淩誌軍的癌症晚期到底是怎麽痊愈的?

 

或者是住在9幾年的預製板的6層樓裏,類似這樣的:

名記者淩誌軍的癌症晚期到底是怎麽痊愈的?

2002年的新住宅樓,全部是塑鋼窗,多數有內保溫層,如果住在這裏,淩先生為了隔音我想應該加了一個雙層塑鋼窗。

9幾年的預製板的樓房,原來是鋼窗,如果住在這裏,我想淩先生應該換成了2+1層塑鋼窗,當時塑鋼窗剛開始流行(現在塑鋼窗是主流)。
 

我又順便照了幾張人民日報社那裏50年代的老房子,放在了博文裏:我所看到的純天然住宅樓

這些老房子裏的精品是我的最愛,希望能夠永遠保留下來。但是北京市政府不聽我的啊,這幫敗家玩意。。。

 

6.2006年春節時間:1月28日(除夕),1月29日(初一)。

2007年春節時間:2月17日(除夕),2月18日(初一)。

 

三、我的分析

1.淩誌軍的父母也是癌症?

從信息中看到,淩誌軍的父親死於肝癌,母親得過胃癌大難不死一直活到現在。

據我了解,肝癌和胃癌都是誤診率很高的癌腫。肝硬化當成肝癌的太多了,胃炎當成胃癌的也太多了。當然判斷是否誤診就是看舌象是不是舌尖邊紅或者紅點舌,但有沒有不看舌象的判斷方法?有。

第一種:如果淩誌軍的父親一直抽煙,之前沒有乙肝小三陽,那基本上能確定是癌症;如果淩誌軍的母親原來沒有胃炎有過胃潰瘍,那也能基本確定是癌症。

第二種:如果不但是癌症,而且已經擴散到其他髒器了等,就可以確定就是癌症晚期了。反過來說,沒有擴散的“晚期癌症”不是癌症。

 

2.淩誌軍是不是癌症晚期?

這個因為有了上麵的鋪墊,就簡單了。因為淩誌軍的腫瘤已經擴散到腦部,是癌症晚期應該就是板上釘釘了。因為癌症的特性就是瘋狂的擴散,瘋狂的複製癌細胞嘛。沒有這種特性當然就不是癌症了。

 

3.淩誌軍是怎麽得的癌症?

從已有的信息看,淩誌軍確診癌症前在上海住。根據我的經驗,一般在致癌汙染的地方住三個月以上才有可能有癌症的症狀。

淩誌軍在上海某個房間住了三個月以上嗎?他說沒有一天休息日的幹了12個月,我猜測,如果從2006年春節以後,淩誌軍在北京中關村忙於《中國的新革命》的采訪8個月後,應該回到他的工作單位——人民日報社華東分部——上海的住處也有4個月吧。

那麽,他的住處是什麽樣的汙染?是新裝修了宿舍,還是新換了宿舍,還是住處新添置了沙發,還是在上海買了新房子?

 

4.淩誌軍的癌症怎麽痊愈得那麽慢?

用了五年時間癌症才痊愈,我覺得有問題。為什麽呢?因為他沒有放化療沒有吃中藥西藥,怎麽會那麽慢?

以我的推斷,癌症和白血病,室內汙染源有多長時間,因汙染致病的時間應該基本等於自愈的時間。受汙染的時間最長三年,最短三個月。一般隻有歲數很大的人才會因為敏感度低時間較長,60歲以下的一般最長一年。

如果刨去做肺部手術需要恢複半年的時間,這個五年也是太長了。什麽原因加長了自愈的時間?有兩種可能,一個是他病後換的住處也有一定的汙染,另一個是他原來就有單純的神經衰弱。 

 

2003年裝修,塑鋼窗,暗埋PVC電線管,石膏線等在北京很流行。我想,淩誌軍都采用了什麽?到2007年,裝修4年時間,還是有汙染。淩誌軍肯定是癌症體質,但是在過去的4年時間,沒有在家過過整塊時間。

而淩誌軍的妻子,應該是炎症體質了,因為她得過肺結核,至今肺部還有陰影。肺結核能轉成慢性的都是炎症體質,炎症體質即使在致癌汙染的環境下也得不了癌症。

裝修4年了,即使不會引起癌症和白血病了,但是也是對自愈有一定的阻礙,因為得過癌症和白血病的人對塑料敏感了。這就是我為什麽總強調,得了汙染病的病人找新的住處,要完全純天然的環境。

 

有少數人,一般是腦力勞動者,雖然不是炎症體質,但是有睡眠問題。這種人得了癌症之後也會自愈很慢。

 

最後總結一下:

1.我的分析有沒有不對的?就需要將來我得了諾貝爾獎之後派人去調查了。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淩誌軍得了癌症以後換住處了,也就是離開汙染源了,這是淩誌軍癌症晚期痊愈的根本且唯一的原因。

2.淩誌軍做那個肺部手術是錯誤的。淩誌軍碰到的多數醫生是水平高的,可是這個讓做手術的醫生的判斷是錯的。

3.淩誌軍重視自己的症狀和感覺是對的,任何病首先要重視病人本身的感覺,尊重病人本人的意願。我見過N多癌症和白血病,離開汙染源了,沒什麽症狀了,也還在治療吃藥包括中藥。

4.淩誌軍後麵其他的觀點都是錯的,包括什麽養生的觀點。

 

相關鏈接:癌症的自愈率能達到100%嗎?

 

幽穀百合2012-11-19 16:33:53

孟老師好,最近也在關注淩誌軍的書,覺得他能好除了離開汙染還有個原因就是沒去過度治療損傷免疫力。現在這樣的人真挺少的,大多數人都是先過度治療直到被醫院趕出來了才想到自救。

博主回複:2012-11-19 17:30:53

你好,嗬嗬,你說的100%正確。
但是離開汙染源和過度治療,前者要比後者重要無限倍。雖然過度治療但是離開汙染源了,大部分還是能活下來,因為癌症體質的人是能吃苦耐勞的;而反過來,不離開汙染源,就是再怎麽不過度治療,也會沒命的。
所以對癌症和白血病等汙染病,僅僅強調不要過度治療,而忽略汙染源的文章,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是有害的,都是要堅決否定的。

 轉載請注明來源於:無照神醫-新浪博客,孟娟健

所有跟帖: 

我轉載這個隻是因為她自己把記者書中的內容打了出來,其他網文都 -dudaan- 給 dudaan 發送悄悄話 dudaan 的博客首頁 (37 bytes) () 10/16/2013 postreply 05:22:46

謝謝杜編轉貼。從文中看出,他的肺癌經病理檢查確認,腦瘤是否惡性未確認。 -viewfinder- 給 viewfinder 發送悄悄話 viewfinder 的博客首頁 (125 bytes) () 10/16/2013 postreply 06:03:42

CO: 謝謝杜編轉貼。從文中看出,他的肺癌經病理檢查確認,腦瘤是否惡性未確認。 -Lilac2003- 給 Lilac2003 發送悄悄話 Lilac2003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6/2013 postreply 08:42:0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