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心語(23)早搏,要不要緊?

醫路心語,一位美國華人心髒科醫生的行醫筆記

23. 早搏,要不要緊?

心髒科門診經常會看到有“心慌,心悸”主訴的病人,而且病人在診所一般都表現的很緊張,很關切自己的心髒是不是出大問題了?

過去兩周看了兩個病人。一個是25歲的小夥子,平時身強體健,經常做運動,最近幾天常有心悸的感覺,好像心髒咯噔停了一下,然後馬上恢複正常心跳,有時好幾個咯噔連在一起發生,很不舒服。詳細詢問了病史,發現最近小夥工作壓力大,夜間睡眠不好,白天加大咖啡量還加入能量飲料來振作精神。做完體格檢查和心電圖後,我告訴小夥,他有頻繁發作的心髒早搏,和他的緊張,睡眠不良以及過度咖啡因攝入有關,推薦OTC(非處方類)的助眠藥以及減低咖啡因的攝入。周五在門診再次看到他,小夥子已經是神采奕奕,完全恢複正常。

第二個病人是家庭科門診送來的急會診,一個80歲的老爺爺,沒有基礎疾病,去家庭醫生處做年檢,護士測血壓時發現脈搏隻有4,50次每分鍾,病人並沒有不適。病人當天下午就來看我心髒科門診,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做了心電圖後,我告訴他,他的脈搏緩慢是由於存在頻發早搏(前麵談美國門診的時候說過一個小竅門,和你的家庭醫生搞好關係可以加快看病時間)。在我的辦公室做心電圖發現早搏三聯律,就是兩個正常心跳之後加一個早搏,他的心率是每分鍾70多次,但是由於早搏在脈搏上不表現出來,所以測手腕部的脈搏會發現心跳不齊和緩慢。老大爺沒有什麽症狀不適,鑒於老齡,查血排除甲狀腺疾病,做個7天的Zio Patch心電監護排除其他心律失常可能,做心超排除器質性心髒疾病,兩周後再來看我。

早搏是很常見的臨床症狀和表現,大多人的感覺是心髒咯噔一下,或者伴有短暫的乏力甚至頭暈。心髒有四個腔室,上麵兩個叫心房,下麵兩個叫心室,從心房出來的早搏叫房性早搏(房早),從心室出來的早搏叫室性早搏(室早)。

如果平素身體健康,偶爾發生的早搏是身體的一個正常反應,不需要擔心,大多誘因是焦慮,緊張,睡眠不良,過多咖啡因攝入,過多飲酒等等。進行一定的生活習慣改變,症狀都可以減輕和消失。很多人會發現,簡單的睡一個好覺或者過一個輕鬆愉快的周末,早搏就消失了。我經常和病人講,如果你發現一個從來沒有早搏的人,讓我知道一下,那個人可能是“超人”,因為我們正常人會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些早搏,當然,很多人有早搏但會沒有感覺。

頻繁發作的早搏(早搏數量大於10% 的心跳量)或有心髒基礎疾病,需要看醫生來明確病因。我們首先需要排除一些與之相關的基礎疾病,比如,甲狀腺功能紊亂,貧血,感染,未控製的高血壓等等。

一般心髒方麵的檢查包括心電圖,心電監測(簡易的Zio Patch),心髒超聲,以及運動心電圖等等。

在治療方麵,有症狀的頻發早搏,可以使用小劑量的倍他阻滯劑(Beta Blocker)來緩解症狀。如果頻發早搏影響到心髒功能的改變,或者某些特殊的頻發室早類型,我們可以做電生理射頻消融操作來治療。

早搏不要緊,隻要病因清,放鬆睡眠好,病因醫生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