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新中國代表團入駐聯合國,1974年,在聯合國大廳裏,我國向世界代表們播放了紅旗渠的修建影像資料 ,代表們看完之後大為震撼,盛讚紅旗渠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要知道紅旗渠隻不過是一個縣級工程,為什麽它能代表中國,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紅旗渠的修建背景。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開始動工,1969完工,前後花費了10年的時間,由河南省安陽市林縣建造。在紅旗渠沒有開通以前,林縣這個地方十年九旱,翻開地方縣誌,幾乎每一頁都記載著大旱、凶旱,後麵跟著的往往是饑荒。
道光十年,林縣縣誌記載,因為旱災導致的饑荒,讓老百姓賣兒賣女,很多人以野菜樹皮充饑,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劇。
林縣位於河南安陽市,在其西麵是太行山脈,三麵環山,中間有兩條河流穿過。按理說這個地方應該不缺水,但是特殊的地理環境讓林縣留不住水,濁漳河的河床非常低,水位距離兩岸的農田有兩米的落差。河床全部由砂岩構成,河水滲透不到地下,地下水極深。雨季時這裏洪水泛濫,一到旱季就嚴重缺水,土地像是被火烤一樣。
在林縣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六十多歲的老漢,為了在過年時能讓全家喝上幹淨的水,他花了一天的時間,來回走了四十多公裏的山路,從隔壁縣那裏挑了兩桶水,回到家時卻被兒媳婦不小心打翻了。他的兒媳婦因為內疚,在當天夜晚上吊自殺了。因為一擔水而自殺,聽起來實在是匪夷所思,但是當時的林縣人聽了並不會感到奇怪,因為幹淨的水實在是太重要了。
為了解決林縣用水問題,林縣縣委書記楊貴在一次會議上提議,修一條水渠,從濁漳河上遊引水,徹底解決林縣千年以來的用水難題。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國都麵臨饑荒,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修水渠,楊貴心裏沒有底,不知道群眾會不會同意。
讓他沒想到的是,林縣人民非常讚同他的提議,對修水渠的熱情非常高。楊貴遂向全縣人民發起號召“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然而此時的林縣人民和縣委還沒有意識到修水渠有多麽難!
首先是資金問題,當時林縣政府隻有300萬元的儲備金,這些錢修一條水溝或許還可以,修一條70公裏的水渠完全不夠,楊貴為此傷透了腦筋。好在國家及時出手幫助,隔壁縣也湊了一些錢,這才解決修水渠的資金問題。
缺錢的問題解決後,又麵臨人的問題,林縣的百姓熱情高漲,全縣有50萬人,各鄉為了響應縣政府的號召,出了一半以上的勞動力,但是現在最缺的是水利工程的專家。
按照規劃,紅旗渠的總長為70多公裏,為了實現全程自流,必須要嚴格的控製坡度。第一條幹渠的坡度隻有1/5000,這麽高的精度沒有工程專家的指導是不行的,當時林縣隻有26位水利工程人員,人手完全不夠。
更慘的是全縣竟然隻有一台水平儀,兩台測量儀器,就算專家夠,這測量儀器也不夠啊!但是群眾的智慧是無限的,沒有水平儀那就自己製造,用僅有的一台水平儀來矯正製作出來的土質水平儀,當地的泥瓦匠還搬出了祖傳的工具,用木盆盛水加上浮標來進行測平。
在修建水渠過程中,林縣還遇到到了很多困難,全都被人民一一克服了。沒有炸藥就自己造,沒有水泥自己燒,糧食不夠就挖野菜充饑,沒有鑿岩機那就掄大錘,用鋼鑽一點一點的鑿,遇到大山的阻擋就在山壁上鑿出引水棧道。
林縣的婦女老幼一齊上陣,連附近的小學生放學回家都會背兩塊石頭。紅旗渠最後一段山洞,就是800個青年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用鑿子挖通的,為了趕進度,他們帶著被褥鍋碗就住在山上,後來這個山洞被稱為“青年洞”。
紅旗渠工程曆時十年,總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了511個渡槽,沿途修建了12408個水利建築,幹渠和支渠總長度加起來有1500公裏。紅旗渠的修建完成,徹底解決了林縣的吃水問題,54萬畝荒地變成了良田,林縣的百姓再也不用逃荒要飯了。
唯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在修建水渠的十年時間裏,總共犧牲了81位建設人員,這81位英雄的名字被刻在了紅旗渠的山碑之上。
紅旗渠雖然隻是一個縣級工程,但是它見證了中華兒女征服自然的雄心壯誌,它讓外國人知道,我們史書上寫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並不是傳說。這種與天鬥、與地鬥的英雄血脈一直在中華大地上流淌著,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