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貼,被扣了好多個帽子,咱們法壇真是寂寞得太久了,雞蛋裏能挑出骨頭來。
聽力是會因疲勞程度和說話的人嘴裏橄欖的多少受到影響的。
正是因為知道當地人/弗拉芒人口音重,本人又累得數不動橄欖,才建議說英文的,誰成想人家那麽敏感,“天下聽不懂王說話的人都是無知的人”,等小民不得不換一個王聽得懂也講得明白的話說,王又覺得丟了麵子,這不是莫名好笑又是什麽。
好笑之下,隨意發了張小傳單,又引得眾臣出來一通掃射,小民從此還怎麽說話呢?看樣子無論多麽費勁都要老老實實數橄欖才行。
說到羞恥,如果一碰到被衙門裏的人多看兩眼就覺得代表全中國受歧視,那豈不要忙死了,心髒也要超強大哈。人家也是實事求是,再說假護照的多少和個人的羞恥感有什麽關聯呢?客觀被當成麻木,實在是不可理喻。
居然從中文字裏也能看得出講英文/法文有口音!?好神奇啊……
不然,自己有口音就推斷全亞洲人講西語都有亞洲口音,閱曆不淺的人邏輯不至於這麽混亂吧……困惑。
其實在法國住得久了搞不好講法國英語,在德國過兩年又可能講德國英語。反正不是母語,何必非守著初中老師那兒學來的亞洲口音和自己過不去呢?蔽帚自珍?
糾結來糾結去,不過源於一個關於口音的笑談。
其實口音不重要,彼此明白就行。
隻怕口音重得人家聽不懂,還懷著一顆多愁善感的心,逼著大家一起數橄欖,那做外國人講外國話真是要難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