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至少有5年了),有個約18歲的年輕人,獨生子,平時很愛喝可樂等飲料,長期高糖飲食,不愛運動。一天人有點不舒服,驗尿,發現尿糖。隨後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73 mg/DL, 日間檢測,血糖365 mg/DL,30分鍾運動後,再次檢查,血糖331 mg/DL。次日再去看醫生,空腹血糖245,日間252。醫生診斷青少年一型糖尿病。住院,空腹血糖247,下午注射長效胰島素Lantus 13單位,數小時後血糖370。半夜零時驗血,血糖327,於是除了注射長效胰島素 Lantus 10單位,還注射速效胰島素Humalog 3單位。次日2:48 am,血糖261。醫生隨後在當日三餐前4次注射長效和速效胰島素,當日總共注射長效胰島素25單位,速效胰島素29單位,至半夜,血糖終於降至155 mg/dL。
孩子出院,醫生按青少年一型糖尿病治療,效果不佳。患者母親跟我交流,我認為其實是對胰島素抵抗/響應極差的2型糖尿病,應該試用增加對胰島素敏感的藥物,因為如果是一型糖尿病,對胰島素的響應會很敏感,事實卻相反。當時在本壇對此有討論,我談了我的意見,挨磚,灰頭土臉,但看法不變。那些網友的看法也有道理,有實際經驗,完全符合 guideline 。後來醫生查血液胰島素 C-peptide,數值正常,佐證大概率是二型糖尿病。我私下對她說我的看法,醫生也許可以試用二型糖尿病藥物。醫生開始堅持原診斷和僅用胰島素的做法。後來醫生試用了二型糖尿病藥物,減少/停止胰島素,患者情況良好。但醫生仍不承認是二型糖尿病。記得後來聯係過一次,孩子改變了生活方式,恢複不錯,好像最終停止了用藥。
病人情況千變萬化,醫生責任重,不容易。當個好醫生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