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沒有先進藥物的時候,1型糖尿病就是靠嚴格控製飲食來控製疾病的。
今天,管住嘴,邁開步仍然是戰勝糖尿病,尤其是2型的首要法寶。但是藥物可以幫助享受生活,提到生活質量。
下麵這個故事摘自京虎子的《直麵慢性病,拚的是態度》
1919年,日後出任美國國務卿,先後兩度出任最高大法官的查爾斯·休斯的幼女、12歲的伊麗莎白被診斷為糖尿病。以當時的醫療條件,這種兒童糖尿病經診斷後存活不過一年,醫生認為伊麗莎白隻有半年壽命。
當年父母們聽到這個診斷後,有兩種反應,一種是不相信醫生,認為肯定有辦法治好,就像今天的很多中國人一樣,他們到處找聲稱能治好這種病的醫生,不管是喝石油還是吞蟲子,隻要那所謂的醫生說能治好,家長們都會掏錢。另一種是相信醫生,放棄了,讓孩子盡可能快樂地度過剩下的時光。
休斯夫婦則選擇了第三種,他們相信醫生,但希望現代醫學能有比放棄更好的辦法。弗雷德裏克·阿蘭醫生有一種辦法,用嚴格的飲食控製,使糖尿病患者骨瘦如柴,但能夠存活數年。這種療法並不被其他醫生接受,他們認為反正早晚也是死,為什麽不讓孩子好好享受最後的時光?為什麽要餓死?阿蘭醫生認為隻要活著,就有希望堅持到糖尿病能夠有救那一天。
這是一個渺茫到不能再渺茫的希望。休斯夫婦抓住了這個無比渺茫的希望,為此放棄了再次參選總統,盡管勝選的希望很大。這樣做,休斯給了科學最大的信任。
將近三年過去了,伊麗莎白瘦到隻剩下骨架,下唇幹裂,牙齒上全是血,每天隻吃不到300卡路裏,可是尿中依然有糖。她能堅持這麽久,已經是奇跡了,也到了最後時刻,休斯夫婦把女兒從阿蘭醫生的療養院接回家,準備陪伴她度過人生最後的一段時光。
就在這時,弗雷德裏克·班廷研製出胰島素,休斯夫人帶著女兒火速前往多倫多,請班廷治療。因為要去巴西陪丈夫參加國際會議,休斯夫人把女兒托付給保姆,留下一大筆錢,用於把伊麗莎白的屍體運回紐約、安葬在休斯家族墓地。對女兒的生命,她終於放棄了。
伊麗莎白沒有死,胰島素創造了奇跡,她的生命沒有停留在15歲,而是活到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