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務下達
國家計委、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於1970 年8月27日向上海市正式下達試製生產運輸機的任務後,9月14日,上海市革委會原則同意為大型客機配套的發動機製造定在上海第一汽車附件廠。同年12月 19日,市工交組正式下達任務,由汽附一廠承製10台渦扇8發動機(包括試車),航空機械廠承製10台渦扇8發動機全部葉片。
1971年三機部決定,為運10飛機和轟炸機配套的渦扇8發動機的試製,分別在上海和成都兩地同時進行。
1973 年6月27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轉上海市革委會《關於研製大型客機的請示報告》和國家計委《關於上海研究試製大型客機問題的報告》,明確首批試製12台發動機,爭取在1977年完成總裝提交飛行試驗。首批12台樣機的試製,可以采取以上海為主,三機部和航空研究院支援部分發動機設計、工藝技術力量,提供必要的工藝技術協作,集中力量,盡快過關,然後由上海市進行批量生產。至此,渦扇8發動機由兩地同時研製改為在上海一地進行。
1973 年9月29日,根據三機部關於渦扇8發動機圖紙等移交給上海708工程的通知,汽附一廠革委會副主任張龍根與成都航空發動機製造廠(以下簡稱成都發動機廠)革委會負責人薑燮生,在成都簽訂《關於渦扇8發動機物資交接工作的協議》。為便於移交和業務對口,移交物資分成器材、專用工裝、專用非標準設備、圖紙、樣機及進口備件等6大類,兩廠派出代表組成6個專項交接小組。至1974年9月4日,交接工作全部結束。
二、組建隊伍
為適應研製渦扇8 發動機的需要,市工交組對發動機研製采取“總裝集中,部件定點,零件擴散,工藝協作”和“一廠一角,各廠協作,一廠一件,百廠成線”的原則。從1973年下半年起,組織市機電一局、冶金局、化工局、儀表局等所屬廠、所共65個單位,參加發動機的研製。同時,市外三機部係統也有10個單位承擔發動機成品附件研製的協作配套任務。
發動機主機廠是上海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其前身為汽附一廠擴建部分),主要承擔高壓機匣、燃燒室外機匣、高壓靜子、火焰筒、高低壓壓氣機轉子、渦輪轉子、擴散機匣、軸承座、放氣機構、零組件的製造和發動機總裝、試車。工作量占全機的60~70%。航空機械廠是生產發動機葉片的專業廠,承擔27種葉片的製造。發動機整體部件的生產定點廠有上海先鋒電機廠、上海電工機械廠、上海油嘴油泵廠、上海汽車齒輪廠等。
至1980年底,發動機主機的研製人員達3232人。其中工人2062人,技術人員609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民用航空發動機的設計、製造隊伍。經過多年的研製生產實踐,基本掌握了渦扇8發動機的研製技術。
三、基本建設
為適應研製渦扇8 發動機的需要,在發揮原有潛力的同時,以擴建為主,新建為輔,有重點、有選擇地進行改造,經批準擴大初步設計的共6個單位。其中新建航空發動機主機廠,其餘均為充分利用原有基礎改造擴建。基建費用為4661.99萬元,竣工麵積64519平方米,安裝金屬切削設備565台,發動機工廠的建設初具規模。
1.建設主機廠
航發廠是為運10飛機配套研製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而建立起來的航空工廠。該廠原為汽附一廠的擴建部分,後劃出單獨建廠。
上海汽附一廠於1970年12月承接試製渦扇8發動機的任務後,經過調研,提出征用廣中苗圃土地的申請。1971年11月20日,市城建局同意將小型射擊場及廣中苗圃土地共64.17畝劃給汽附一廠,工廠的基本建設從此開始。
該廠建設初期沒有總體規劃。當時按照上海市提出的“先生產、後生活”的原則,第一個建設項目為工具製造車間,於1972 年2月20日破土動工,建築麵積2688平方米,投資30.32萬元。隨著研製任務進展的需要,市城建局根據工廠的申請,又於1973、1974年批準征地22畝和65.42畝。1974年8月24日,工廠完成基本建設的擴大初步設計,其規模為占地151.59畝,建築麵積4.03萬平方米,新增金屬切削設備258台,總投資3500萬元。1974年下半年,應汽附一廠的請求,市委組織部商請三機部從部屬哈爾濱、沈陽、成都、西安等航空發動機廠調入專業技術人員74人。為集中力量加快發動機的研製步伐,1978年7月6日,上海市708工程辦公室決定,將汽附一廠廣中路600號新廠部分劃出單獨建廠,定名上海長征機械廠。1979年12月,市工交組決定工程緩建。至此,工廠大規模的建設停止。
在整個基本建設中,共建成機械加工、衝壓與焊接、機修、熱處理與表麵處理、總裝與試車等5 個車間。較為重大的項目為:發動機總裝車間,建築麵積6258平方米,裝有2次/小時全室換氣通風裝置,具有采暖、密封、防塵、采光好的特點,按設計要求能年總裝渦扇8發動機50台。發動機地麵室內試車台,為15噸級發動機懸掛式台架,設有快速接管箱、可升降平台、發動機起吊架和鎖緊插銷等,均由液壓傳動,通過電鈕操作控製。該台架能進行發動機長期試車和定型試車,為國內首座懸掛式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室內試車台。大型機械加工車間廠房,麵積8043平方米,3個縱跨分別設有3~5噸起吊行車,共布置國產和進口切削機床167台,基本形成生產發動機轉子、靜子和中小零、組件,年產12台套的能力。
工程配電總容量10370千瓦,配置容量2O立方米/分的壓氣機4台,蒸氣4噸/小時的鍋爐3台,各類機械設備1057台(套)。其中金屬切削類287台,衝壓類29台,焊接類43台,試驗機類61台等。
至1980年止,工程投資2846.2萬元,占計劃投資的81.3%,完成建築麵積44079平方米。按擴大初步設計25個項目統計,已竣工20個項目。1980年後,繼續完成未竣工的項目,建設進度滿足渦扇8發動機研製的需要。
2.改建航空機械廠
航空機械廠原是上海航空電動機構製造廠。1970 年12月19日起,承擔渦扇8發動機全部葉片的加工任務。當時工廠由學校改建不久,生產條件較差,根據“邊研製、邊建設”的方針開始擴建。1972年5 月,在擴大初步設計未進行前,電解加工車間、總配電間、空壓房和鍋爐房、動力站等已開工建設,計建築麵積1365平方米,於1974年3~10月陸續建成。
1974年,工廠完成擴大初步設計任務書,並經市工交組批準。工程主要指標為:總投資750萬元,廠房建築麵積9600平方米,金屬切削設備135台。後又於1978年批準追加計劃投資4萬元,金屬切削設備3台,1979年批準增建職工宿舍2000平方米。
這次擴建增建了電解加工、渦輪葉片加工、精密鑄造、鍛造和表麵處理等5 個主廠房。另有動力站等配套設施共9項。精密鑄造和鍛造是生產葉片毛坯的車間,主要設備有25公斤真空熔煉爐、200公斤熔煉爐、50公斤矽整流非真空熔煉爐和100噸米高速錘等。電解加工和渦輪葉片加工廠房組成渦輪導向葉片機械加工車間,主要設備有電解機床、直徑1600毫米立車和直徑500×5000 毫米車床等大型設備。理化試驗室已投產的項目有:X線探傷、超聲波探傷、高溫持久試驗、高溫拉伸試驗、低溫試驗、金屬化學分析、非金屬化學分析、金相分析、氣體分析、光譜分析和鹽霧試驗等。
由於擴建初期未嚴格按照基建程序辦事和受計劃投資額的限製,造成各動力站容量不足和部分土建及設備項目的缺漏現象。工廠采取補充設計和爭取其它資金來源等措施進行彌補,擴建了空壓站,補建了煤氣表房、汙水處理房和電解液池棚屋等,購置安裝200公斤熔煉爐和自製100噸米高能高速錘等大型設備,並充實了理化試驗設備。
經過1972~1980 年的建設,共完成基建投資749.97萬元,新建廠房建築麵積9613平方米,職工宿舍1868平方米,新增金屬切削設備138台,其他設備219台(套)。經擴建後基本形成年產渦扇8發動機27種葉片10台套的生產能力。其他14種葉片因係擴散廠生產,未形成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