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創業生涯-沒錢怎麽辦?
在決定要做公司後,亞昌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沒錢。從以前的多篇帖子中,我們可能已經注意到了,亞昌從出國留學的第一天開始,就一直是過著艱苦的生活。他和全家依靠著研究生的助學金,加上省吃儉用,一邊讀書,一邊做餐廳服務員,在兩年的碩士和四年的博士研究生過程中共省下了兩萬多美元。然後,繼續同樣的生活方式在博士後研究的三年多時間裏又積累的第三個一萬多元。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又增加了一萬多。三個艱難的生活曆程,最後幫助亞昌一家積聚了四萬元多元左右吧。這個數目在當時環境下,真的可以說是不少了,特別是對留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如果把這些錢換成人民幣的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在1993那時的中國,一定能算得上萬分之一的富人行列。這些錢一部分滿足了亞昌93年建房所需共11萬元左右房子的首付15%的資金。然而,這點錢對要建立起一個分析實驗室的創業者來說,那是微不足道的。因為就是把這全部的四萬多元拿出來,還不夠買一台新的高壓液相分析儀器呢。而且一台儀器是成不了實驗室的。
為了錢的問題,在1993年的夏天,亞昌真是有點發愁呀。一天,他試探著和太太秀麗商量,看能拿出多少錢來做公司,問:
“我們到底在銀行存有多少錢”?
亞昌知道大概有三至四萬元左右,除了放在股市上的一萬元左右外,就沒有更確切的數字。因為家裏的事情包括銀行的存款,一直都是由太太管理
他太太早就知道這一天是會到來的,既然醜妻婦總要見公婆嘛,現在還是麵對的好。就回答說:
“有3-4萬元左右把。你想要多少”?
“我可能全部都要,這還是不夠呢”,亞昌說。 太太撇了亞昌一眼,表示不同意:
“那不行,你有兩個兒子,不留一點錢,以後讀書怎麽辦呀”。
“那你認為最多能拿出多少呢”? 亞昌接著問。
太太停頓了一下,挺不情願的似的說:
“最好是不超過我們全部家當的50%,即二萬左右為好”。
其實亞昌原來的想法也是在這個數目範圍內。因為他很清楚,自己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挖空用於公司。那樣做的話,一旦不成功,讓孩子老婆吃西北風去呀!所以,必須想辦法從其它的渠道找點錢才是。
至於如何找錢,按照常理,新企業特別是第一次創業者,資金一般是從這幾方麵來:個人的積聚,向朋友借錢,找投資企業要錢,包括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和從銀行那裏貸款。在那時,亞昌隻了解到這些途徑,還沒有認識到國家對小企業創業的技術轉化的無賞支持的資金。
個人的資金投入,是個最基本的要求,往往是首次創業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有的銀行和投資公司都會把個人投入看得很重,因為它意味著創業者是否完全有決心100%的投入來做公司,舍得冒風險。對那些曾經創業成功了的商人來說,需要自己的一部分資金,往往都不是什麽問題。但對窮苦人家和學生來說,就不會那麽輕而易舉的事情了。亞昌的省吃儉用,上學打工所剩的幾萬元中,決定拿出兩萬元為創業資金,已經是少有的和敢於冒風險的新創業者了。
關於從朋友那裏借錢,這本來是許多創業者的途徑。在美國商業的圈子裏,很多朋友有錢,借錢作企業是常事,特別是從父母親戚朋友借錢創業的例子有很多。可是這一條路對亞昌來說就走不通了。 一方麵,亞昌認識的朋友都是同學,他們的積蓄非常有限,許多朋友可能比亞昌還窮呢!另一方麵,亞昌也不好意思開口,因為他的創業畢竟風險太大,又沒有經驗,一旦失敗,不能及時還上的話,連朋友都有可能做不成了。再說。就是有朋友願意借錢,幾千元也起不了什麽作用呀。所以亞昌覺得這不是他該走的路。
其實,有許多的小企業開始時的資金是靠美國政府小企業扶持資金投入使用而搞起的。這一實踐是現在的高級工程師和有名教授常采用的創業資金的來源。然而在二十年前,亞昌根本就不知道有此事呢。當然,亞昌就是知道,也沒有什麽技術可以申請到此項資金。
第四條路是關於風險投資公司的資金。根據各方麵的分析,亞昌看來也不會有機會。風險投資者都會希望創業者有專利技術,一旦成功,能有幾倍甚至到幾百倍的回報。亞昌沒有技術,更談不上專利之類的了, 同時還因為他的實驗室的回報將是較低的。
那麽,剩下來的最後一條路可行一些:隻有從銀行貸款了,這是亞昌維一的可能途徑了。特別是在了解到美國政府的對小企業貸款的途徑後,覺得那應該是有希望的。他是否能夠成功地獲得銀行貸款,請朋友們關注接下來的帖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