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恥辱號”C R H 破解(圖片)從加拿大龐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國阿爾斯通和德國西門子引進技術

來源: 精木 2024-05-15 12:53:2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572 bytes)

中國高鐵“恥辱號”C R H 破解(圖片) 

[複製鏈接]
   
掃一掃,手機訪問本帖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3-28 03:54:14 | 隻看該作者 |隻看大圖 回帖獎勵


中國高鐵采購細節曝光 劉誌軍宣稱不買國產機車
中國高鐵發展給外資帶來的巨大機會,早在2004年高鐵“第一標”之前就已顯現。2003年至2008年,國務院批複的鐵路建設投資總規模約為2萬億元。按照鐵道部公布的投資情況,這2萬億投資絕大部分已經完成。

 

  記者新近了解到,2003年至2008年,國務院批複的鐵路建設投資總規模約為2萬億元。按照鐵道部公布的投資情況,這2萬億投資絕大部分已經完成。

  一位南車集團上遊供應商告訴本報記者,2萬億投資中,80%至85%的金額用在了基建建設,剩下的20%至15%用於車輛製造。而車輛製造這一塊,西門子等外資巨頭就占了60%以上份額,相當於外資至少分食了我國2千億的鐵路投資。

  如果從利潤上看,“基建還不具備充分市場化的條件,南車、北車盡管獲得了快速增長,但利潤率最高的還是外資。”上述南車集團上遊供應商表示。

  南車集團一位技術專家對本報記者坦承,中國高鐵一方麵突飛猛進,另一方麵,由於核心技術的缺失,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

突破曆史總銷量的訂單

   我國時速200公裏及以上動車組,統一采用“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中國鐵路高速’英文字母縮寫)的簡稱。

  南車集團一位管理人士曾告訴本報記者,CRH動車共有1至5個型號,中國的第一批訂單已經超過了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及加拿大龐巴迪四大世界高速鐵路裝備製造巨頭的CRH動車曆史總銷量。

  中國高鐵發展給外資帶來的巨大機會,早在2004年高鐵“第一標”之前就已顯現。

  上述南車集團上遊供應商告訴本報記者,在啟動高鐵招標之前,原鐵道部部長劉誌軍宣稱“不買國產機車”,考慮租賃國外機車,後來因觸動的利益太廣泛而不得不收回成命。

   此後,鐵道部製定了采購國外設備的談判規則,以此來均衡國內機車車輛廠的利益:對內,鐵道部規定在采購招標時,不允許國產機車單獨投標,隻能作為外國公司的附屬公司參與;對外,外資企業不具有獨立競標的權利,必須以鐵道部規定的兩家機車製造企業作為招投標的窗口。

   鐵道部還規定南車集團下屬的四方股份[23.72 -0.29% 股吧]和北車集團下屬的長客股份兩家主機製造企業參與外商談判,其他國內幾十家列車生產企業一概不準與外方接觸。

   2004年高鐵“第一標”名為“時速200公裏鐵路動車組項目”,標的是200列200公裏動車組,競標者有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及加拿大龐巴迪四大巨頭。

彼時也恰逢中國鐵路啟動新一輪大提速。按照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透露的“技術轉讓費1.5億歐元”的價格底線,200列動車光是技術轉讓費就達300億歐元。

   最終,通過將大額訂單與核心技術轉讓捆綁的方式,2004年至2005年,南車青島四方、北車長客股份和唐車公司先後從加拿大龐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國阿爾斯通和德國西門子引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高速動車組。

引進之後再分羹

   即使主持引進技術的張曙光被停職審查,但很多業內人士依然認為鐵道部當年引進動車組技術“幹得不錯”。不過,相對於龐大的鐵路產業鏈,技術引進隻是微小的一部分,中國高鐵要吸收消化的,遠不止幾百輛動車。

   “在幾家巨頭競爭的條件下,鐵道部以相對理想的價格引進動車,相對於解決以後高鐵建設運營中的技術問題,難度是非常渺小的。”南車集團的一位技術專家曾在飯桌上對眾人感歎。

   據記者了解高鐵運營不僅關乎機車的品質,還離不開整個指揮調度、信號、維護、應急措施等,工程相當龐大。

   技術引進後高鐵運營遇到的種種困難,也證實了最難的問題才剛剛出現。也正是這些最困難的問題,使得鐵道部原先“用訂單捆綁技術轉讓”的策略,逐漸轉變成把外資巨頭捆綁進中國高鐵發展。

   2007年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首日,鐵道部大麵積開行了CRH動車組,但CRH動車共有5個型號,配件無法互換,運營後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

   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隨後的“本土化”技術改造上,外資巨頭再次從鐵道部分得了一杯羹。

2009年3月,西門子集團網站發布的信息稱,中方跟西門子簽署了一份“關於提供100列高速列車”的合同。隨後,鐵道部卻公開否認了這一消息。

   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引進技術後,動車組的一部分核心零部件中國企業依然無法生產,西門子獲得的是零部件生產合同,整車依然由國內機車廠生產。

一家為四方股份提供鋁型材的供應商告訴本報記者,國內企業能夠為高鐵提供零部件的企業很少,即使能夠提供部分配件,獲得的訂單份額也非常小,核心零部件幾乎全部進口。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即使國內電氣設備獲得了高速發展,但高鐵的電氣化技術改造依然是引入外資最大的一塊業務之一,“動車一半以上的電氣設備是進口的”。

   幾乎沒有人會相信西門子等高鐵巨頭會將核心技術和盤轉給中國。德國《商報》曾援引西門子內部人士的話說,西門子“與蒂森克虜伯、空客的態度一樣”,“不會、也絕不出讓核心技術”。

   當國產化率成為中國高鐵自我衡量的一個標準時,西南交通大學專家沈誌雲指出了中國高鐵發展的尷尬:“國產化比率並不是唯一指標,關鍵還是核心技術是否達到了先進水平。”

   令國內機車車輛廠倍感自豪的一個變化是,過去,南車、北車要追著外資巨頭跑,現在,巨頭們紛紛主動參觀拜訪,“而且一來就十多個部長,要求投資合作”。

   然而,在外資巨頭對中國高鐵投懷送抱之前,已準備好縝密的投資計劃。

本報記者獲悉,鐵道部原先相中的是西門子的技術,但礙於西門子要價太高,於是引進了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龐巴迪。

   剛開始談判時,西門子在價格上寸步不讓,結果鐵道部狠下心放棄西門子的技術。為此,西門子談判團隊辭職,股價大跌。

此後,卷土重來的西門子在控製核心技術的前提下,降低近一半的報價與鐵道部展開合作。來自中國的訂單還使陷入困境的西門子交通集團重獲生機。該集團曾在整個西門子康采恩(德語Konzern的音譯,原意為多種企業集團)中被視為“問題少年”,拿到中國的訂單後,西門子交通集團的銷售收入躍居西門子康采恩前幾位。

   “西門子的技術最好,很多設備隻能用他們的,CRH3用的就是西門子的技術,雖然最安全,但實際運用也最繁瑣,這相當於挖了一個坑,我們花大錢用了它的車,將來也會不斷花小錢填補這個坑。”上述南車專家表示。

   日本川崎重工則在產品製造工藝上比西門子慷慨很多。上述南車技術專家告訴本報記者,川崎重工原計劃想向中國賣出整個新幹線,但鐵道部考慮到如果整個係統都用一家公司,就存在被人家壟斷的風險,最終隻要了川崎重工的機車技術。

不過,隨著中國高鐵技術在引進的基礎上飛速提升,川崎重工對當初的慷慨表達了幾絲悔意。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車輛製造企業崛起後,最先搶走的就是日本的潛在市場,這也是日本企業批評“中國列車係剽竊”的原因。

在所有外資巨頭中,龐巴迪給業內人士的印象是“悶聲發大財”。

   本報記者獲悉,在四大巨頭中,僅有龐巴迪在華有合資公司。而最初四巨頭皆希望利用在華合資公司分食高鐵蛋糕,但遭到了鐵道部的明確拒絕。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