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山西文革而言,至少有兩個人握有尚方寶劍難以動搖,一個是劉格平,既是毛主席欽定的奪權人,又有毛主席六十九軍“要站在劉格平同誌一邊”的最高指示;另一個是陳永貴,有毛主席“農業學大寨”的最高指示。到1967年9、10月間,兩劍合璧,對立麵甚感為難。
幸而,山西省軍區和六十九軍兩個軍隊勢力觀點是相同的。支持部隊一方除了紅聯站這個學生組織是造反派外,其餘多是黨團員為主的保守組織,在農村以武裝部組織的民兵為多。相對而言,“四清”積極分子也多。在這些人中間自然也有許多勞模,其中最突出的是平順縣西溝村的李順達。
李順達,1915年生,山西平順縣人。平順縣是一個貧困山區,又是一個革命老區,1948年李順達就成為勞動英雄,1952年獲全國勞動金星獎章,多次受毛主席接見。一個小小的平順縣,著名的全國勞模就有李順達、郭玉恩、武侯梨、申紀蘭等,李順達和申紀蘭還是一個村子的人,應該是山西省勞模最集中的地方。1965年以平順縣為主的晉東南勞模代表團曾經訪問大寨,這些“老農民”很有經驗,對大寨的土地數量問題提出了質疑,對大寨“虛報產量”就不太服氣。
李順達比陳永貴小一歲,但比陳永貴入黨早十年(李1938,陳1948)。兩人的經曆截然不同,造成的路數、性格也不同。李順達從當民兵開始,一直是在共產黨領導下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正統農村幹部,而陳永貴擔任過日偽時期的村長,在日本人的特務情報組織興亞會當過情報員,社會經曆比李順達複雜得多,社會經驗也豐富得多。
比較起來,李順達性格像農民,陳永貴像甲長。遇到文革這樣的事,李順達隻會按文件造反,做不出太出格的事,而陳永貴能幹出類似於早年湖南農民運動那樣的大事。
1月25日,在晉東南軍分區支持下,晉東南奪權,程首創任核心小組組長。軍地分裂後,程首創的晉東南“紅字號”擁護劉格平,李順達的“聯字號”反對劉格平。程首創曆史複雜,類似“四清”受害者,被聯字號攻擊為“國民黨特務”。新媒體人胡某曾經蹲點晉城(當時屬於晉東南地區),采訪晉城文革舊人,拍了一部反映文革曆史內容的視頻。其中有晉城礦務局(山西國家七大統配煤礦之一)古書院礦的情況。該礦的“聯字號”大多為“四清”積極分子,“紅字號”多為“四清”被整者,這同時也說明了晉東南兩派組成成分的分野。李順達自然而然成為山西軍隊及反劉格平派對抗劉格平、陳永貴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