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了一下你的文章,希望不要介意

回答: 人能真正擁有什麽木有文化2025-02-20 10:42:05

人能真正擁有什麽?

“一個人購買了房地產,就應該是真正的擁有了這塊土地。那地產稅的合法性就值得懷疑”;
“人其實不能真正擁有自由”。

從我的觀點角度,這兩個論點正好反了。人其實不能真正的擁有房地產,但人可以擁有自由。

什麽是“擁有”?
在這裏,我們先快速、不嚴格地定義一下“擁有”,它似乎包含以下幾個要素:
排他性:是我的,就是我的,不屬於任何其他人。
絕對控製:別人不能幹涉,也不能限製我如何使用它。
永久性:我已經“買斷”了它,不需要再向任何人付費。

然而,斯多葛主義的核心思想告訴我們:
“有些事情在我們的控製範圍內,而有些事情不在。我們能夠控製的是我們的觀點、追求、欲望、厭惡,總而言之,我們自己的行為。”

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去思考“擁有”的本質。

房地產:你真的擁有它嗎?
設想一下,你花費四百萬買下一棟豪宅,占地半畝,風光無限,妥妥的成功人士。
但我們必須問一個關鍵問題:你真的“擁有”這塊土地嗎?
從法律上講,你確實擁有這塊房產的產權證書,可以居住、出租、出售。然而,從“擁有”上麵三條定義來看,房地產實際上並不符合真正的“擁有”:
它不是絕對屬於你的:你的房產受政府法律、城市規劃、甚至鄰裏規定的限製。你不能隨意改建、不能無限製擴張、不能把房子改成炸藥倉庫。
你不能完全掌控它:自然災害可能摧毀它,政府可能征收它,市場經濟可能讓它貶值。
你需要持續付出成本:地產稅的存在並不意味著對“擁有”合法性的挑戰,而是提醒我們這種“擁有”本質上是依賴於外部體係的。
如果你在自己的房子裏製造噪音擾民,社會可以幹涉;如果你不交房產稅,政府可以收回房子。這說明房產並不是你完全掌控的私人財產,而更像是一種社會契約下的“租賃權”。
所以,與其說“房產是你的”,不如說:你隻是暫時獲得了管理和使用這塊土地的權利,而這權利受社會體係的約束。

自由:真正屬於你的嗎?
相較於房地產,自由才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有人可能會說:“外部環境可以限製人的自由。”確實,我們無法決定出生在哪裏,不能左右社會製度,甚至可能遭遇極端的壓迫。但自由真正的核心,不在於外部,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和選擇。

斯多葛主義認為:
“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如何看待它、如何回應它。”
即使一個人被囚禁,他仍然可以選擇如何麵對困境。他可以屈服於痛苦,也可以像斯多葛哲學家埃皮克提圖一樣,在被奴役的環境中依然保持內心的尊嚴。這種自由不受外界影響,完全屬於我們自己。
自由並不是沒有限製,而是對自身思想、情緒、行為的掌控。

人真正能擁有的是什麽?
如果房地產這樣的外部事物不在我們的完全掌控之中,而自由是我們可以真正擁有的,那麽還有什麽是我們能擁有的呢?

智慧和知識。
智慧和知識是人類最真實、最持久的財富:
洪水衝不走你的理性,稅收拿不走你的見識。
它們不受外部世界的限製,是你通過努力獲取、真正屬於你的東西。
它們幫助你更好地運用你的自由,使你在麵對不可控的環境時,依然保持從容。
猶太人有句古訓:“財富可能被掠奪,房產可能被剝奪,但知識是無法奪走的。”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猶太家庭注重培養孩子的智慧,因為知識是他們可以真正帶走、真正擁有的東西。

結論
基於“有些事情在我們掌控範圍內,而有些事情不在”這一原則,我們可以重新審視“擁有”的含義:
房地產這樣的外部事物不在我們的完全控製之中,因此我們無法真正擁有它,地產稅隻是這種局限性的體現。
自由,尤其是我們對自身思想、情緒和行為的掌控,是我們真正可以擁有的,因為它完全屬於我們自己。
智慧和知識是人類最珍貴的財富,它們不僅讓我們擁有自由,還讓我們超越外部世界的無常。
最終,人能真正擁有的,不是土地,而是自己的內心力量。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