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老兄說的要提供教育,提高認識。這點是相同的。可能的世界上存在的差別是:教育的內容。傳遞什麽世界觀、人生觀。也算是基因傳遞了。
- 是【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人隻有一輩子,人死燈滅。本質虛無】,
- 還是宗教的世界觀、人生觀,認定人這輩子並不結束,不是短跑衝刺、更不是投機取巧,是有長期的使命。
另外澄清一點,我覺得文化兄這裏說的一點我覺得的還要深究一下。就是【基督教義裏因為人的‘原罪’,使得教會應該是更偏性本惡這一邊。這是我個人理解。】
關於基督教的人生觀世界觀,我的理解是“本性”vs“當下表現”不同。而所有的宗教都認為人本性是至善(都來源於上帝啊,人人都有佛性啊),隻是表現上沒有達到“本性”。所以才有所有不同派別的宗教領袖出來,試圖讓人“回複本性”。基督教說墮落,佛教說無明,其實都是“迷失”了本性了。
而那些迷的厲害的人、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碳基結構信仰者”,就不會認為人有什麽本性,結構就是個原子堆積,有啥本性不本性的。他們認為人可以有知識,但是沒有精神,沒有靈魂。晃蕩到哪裏就是哪裏。晃蕩出個AI機器人,那世界就是AI的天下。
在沒有靈魂的碳基結構信徒的心裏,機器人和人沒有本質差別,都隻是不同的原子排列方式而已,沒有靈魂。哪個結構都無所謂好或者壞。
=====
在曆史上也是一再發生,人們本來要恢複本性了,但是走著走著,又弄出一個金牛來崇拜一下,然後更進一步,幹脆認定猴子是爺爺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