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首小詩,在韓國電影《邊山》裏看到的——
“
我的故鄉是廢港
我的故鄉太過貧窮
唯有彩霞可以示人
”
詩的名字就叫《廢港》。你覺得咋樣?
很簡短,好白話,沒有什麽押韻,還用了重複的四個字“我的故鄉”,而且最後留下一段空行。我記得以前誰說我,一首詩隻寫了三句,讓人有強迫症,總想有最後一句。是誰,沒文化還是平兄來著,還是來罘兄,我搞忘了,如今記性不好了。:-)
他這首小詩,就三句,結了,多一句則是廢話,而少了那一句又不行。劇中男主角,是做中學生時候寫的。
邊山,就是他的故鄉,韓國慶尚北道扶安郡,海邊的一個小廢港。廢港,就是曾經熱鬧繁華過,如今廢棄、破敗、蒼涼的一個小港灣了。屬於人口稀少,“老少邊窮”吧。
作者寫這首詩,表達的是一種挫折、頹廢、哀傷,從而以追求夢想的借口逃避,實則心裏暗藏著有一天衣錦還鄉。而愛上他的姑娘,從中讀出的是一種悲劇的美,給人以動人的力量,繼而想到作者獨自一人每天在那兒安安靜靜觀看彩霞,他內心保留的那份真摯,對美好的渴望,對故鄉的眷戀。
感動之餘,產生母性的憐憫。
你看,一首簡單的小詩,同一個故鄉,廢港和彩霞如故,看到的一樣,感受和體驗,卻如此截然不同。一個向下,一個向上。一個陰鬱,一個陽光。一個空虛,一個充滿了力量。
也正是因此,故事的走向,小姑娘受到這首詩正麵的鼓舞,最後把反麵的小哥,拉回到陽光、向上積極的這一麵上。
兩人最後坐在一起看夕陽,看廢港天邊的雲霞,吐露心聲。
原來,小哥的童年充滿了陰霾,他看到的天空,那真是無邊無際的空,那抹天邊的雲彩,是心底唯一的亮色,他希望那種亮色,能布滿整個天空的感覺。
而小姑娘呢,她看到的是莊嚴,莊嚴中帶著悲傷,悲傷中帶著美麗。由此突然悟到,既然悲傷如此美麗,那它還是悲傷嗎?
小姑娘領悟了一些人生的真諦,借用廢港的彩霞,來描述自己失敗的初戀故事,最終成為一名作家。
《邊山》這個故事,讓我想到沈從文的《邊城》。巧合的是,同樣講故鄉的愛情故事,故鄉都有一個“邊”字。邊城,用美麗的愛情,勾勒陶淵明筆下“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桃花源,卻是一個令人唏噓的悲劇結尾。與之相反,《邊山》是一個破落的、殘敗的,充滿人性陰暗,讓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角落,最後帶給人的,卻是真實、希望、和解、溫暖,總之是個happy ending。
兩相對比,我想這就像上帝要造的兩個世界。一個不完美的完美,一個完美的不完美。你喜歡哪一個呢?到底哪一個更完美呢?既然上帝是完美的,如果《邊城》是一個好的設計,那麽《邊山》,難道就不是一個好的設計,甚至,也許,是一個更好的設計,
也說不定呢。對吧?
等夕陽西下,天空布滿了燦爛的彩霞,你才發發現,眼前的廢港,是如此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