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漫議造字神話,熱心網友引薦了韓國電影《王的文字》。首先吸引我的是片名,因為很久以前看過一部韓國電影,名叫《王的女人》。時間長了,記憶已然模糊,隻記得,王的女人其實是個男人,一個不是女人勝似女人的男人。我對韓國電影興趣不大,不過,隻要與造字有關,再淡的酒我都喝得下去。
此外,還有點虛榮心,既看了《王的女人》,不妨看看《王的文字》。一旦是一個係列,豈不是倍兒有麵子?全是環境汙染鬧的。買了五頻道的香水,就得配五頻道的唇膏,...,等係列湊齊了,半個月的流水東逝去。聞著五頻道的香味,忍著對雪蟹的饞勁,有得有失,有味沒滋。
言歸正傳。網友既推薦了,且與造字有關,我立刻搜索《王的文字》。宣傳海報一如既往地韓風撲麵,開頭十分鍾一如既往地缺乏張力。看到日本僧人說,“高麗那樣的大國花了16年才做出來,我們沒有那樣的能力”,我甚至不厚道地笑了。但是,我必須表揚自己,我忍住了這一切,因為我深知,淘金不能怕腰疼。看到僧人借鑒梵文的拚音原理,興致方才跚跚而來。看到諺文書寫係統創製成功,我並未為之感動,因為這一過程與西夏人創製文字大同小異。看到推行文字,我起了敬意。
朝鮮人造字不比西夏人容易,但推行卻比西夏人艱難得多。遙遠的大明,漢文及掌握漢文的儒子,對推行諺文構成難以逾越的障礙。下發的《訓民正音》被滿朝文武棄之於地,全體拂袖而去。朝鮮八道書生齊呼,請終止訓民正音。為了一心推行新文字,世宗大王①甚至動了提前退位的心思,真難為他了。
王後支持造字,曾在後宮蔽護僧人,並帶領後宮佳麗學習新文字,期望她們成為傳播文字的火種。這些舉動遭到大臣們非議,有人甚至威脅要罷黜她。王後不得以搬回首陽宅邸,一病不起。臨終前趴在兒子背上,眼望落日餘暉,情景相當淒惋,直教人想起《高麗葬》。世宗大王(1397/05/15 - 1450/03/30)於1443年組織人創製諺文書寫係統,1446年頒布《訓民正音》,造字大概用了三年的時間,推廣普及恐怕要數倍於三年。個中艱辛,由世宗大王及其王後的遭際可見二斑。
我在《漫議造字神話》一文裏說,在遙遠的上古,創造一個龐大的文字係統豈是一人之力可為?即便一人可能,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強力推行,造出來也是枉然。話音未落,世宗大王親自出馬為我背書。草民這點瑣事驚動大王,真不好意思,為此特意寫下這篇文字。
影片極力把造字的功勞歸於僧人,把造字的原理往梵文上靠。盡管如此,對日文與韓文的基本音圖稍加比較,不難看出,來自日文的影響是壓倒性的。官方介紹也稱,幫助世宗創製諺文的是一批學者。日文有五十音圖,韓文有四十音圖。從公理係統的觀點看,韓文係統比日文係統緊致(compact)。韓文比日文晚了千年,自然有後發優勢。
兩個係統本質上都是拚音文字,借象形文字之形以行拚音之實,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相比之下,西夏文字也是青出於藍,但似乎未勝於藍,對此另有專文討論。不過,對比一下西夏與朝鮮兩個番屬國造字時的大環境,有助於加深理解世宗大王造字與推行的艱辛。
Year | Events |
---|---|
宋朝(960–1279) | |
明道二年(1033) | 劉皇後駕崩,23歲的仁宗親政,北方大旱。 |
景祐元年(1034) | 李元昊率黨項人襲擾北宋。 |
景祐三年(1036) | 政治黑暗,範仲淹,歐陽修被貶,官僚體係規模加倍,李元昊主導創製番文,大瞿越(Annam)襲擾北宋。 |
景祐四年(1037) | 開封附近地震,死過萬,傷五千,牲畜死傷五萬。 |
景祐五年(1038) | 李元昊稱帝,壯族人起兵進攻宜州。 |
寶元二年(1039) | 西夏攻宋失利,華北大饑荒。 |
明朝(1368 – 1644) | |
宣德十年(1435) | 太子朱祁鎮即位,時年8歲。 |
正統元年(1436) | 宦官王振專權。 |
正統八年(1443) | 世宗主導創製諺文。 |
正統十一年(1446) | 世宗頒布《訓民正音》。 |
正統十二年(1447) | 葉宗雷起義。 |
正統十三年(1448) | 鄧茂七起義。 |
正統十四年(1449) | 土木堡之變 。瓦剌犯大同,英宗率軍親征,在土木堡被俘,明軍全軍覆沒。 |
西夏是北宋的番屬國,朝鮮是明朝的番屬國。沒有自己文字的番屬國想自造文字,這是有貳心的典型征兆。因此,自己羽翼尚未豐滿,且宗主國國力強盛的時期,斷不敢有此念頭。十一世紀上半葉,北宋是後宮垂簾,十五世紀上半葉,明朝是宦官擅權。內政紊亂,外患不斷。雙雙自顧不暇,無力出擊,紛紛內卷,進入戰略守勢。
李元昊的黨項顯然處於戰略攻勢,世宗的朝鮮雖未采取攻勢,但準確地把握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兩個番屬國都果斷地自造文字,為日後自立為國奠定了基礎。人和天時地利,有誌者成其事。看完夏明,再看漢清,我又一次不厚道地笑了。
----------------------------------
① 世宗大王
在韓語裏,“世宗大王”寫作????,讀作[Sejong Daewang],這是典型的音讀,即用諺文符號摹仿漢文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