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喵,JD @ Yale Law School
1L的實習非常好找,基本沒有找不到的。
JD第一年暑假的實習種類多多。律所、法院、政府機關、公司、public interest organization...因為第一年的實習基本是沒有錢拿的,所以門檻很低,從來沒聽說過有人第一年暑假找不到實習。不過實習也有相對來說比較高大上的,唔...非常非常概括的說一下,感覺公認的是DOJ/大城市的federal court/大城市的law firm > state court/小一點的law firm。其他的就看個人興趣了,比如過有人對arbitration仲裁感興趣,以後也想做這個,跑到ICC去實習一個summer就是非常非常合適的選擇。
如果隻談律所的話,第一年summer進律所,尤其是有payment的律所,是非常少見噠,一般對成績要求很高。因為律所summer主要是以2L為主....不過現在律所都重視diversity嘛,所以有很多律所會有各種diversity scholarship,專門針對法學院一年級的diversity學生,條件非常至優厚:周薪$3,000,獎學金$10,000,如果第二年summer還去的話再給一萬...提供這種diversity scholarship的firm,今年據我所知的有:skadden, cleary gottlieb, arent fox, cooley, perkins coie, weil,可能還有更多,就要自己做research啦。而且學校的career service會給你們整理出來各種各樣的信息,工作真的是五花八門...
1L的實習主要是看成績的,不過connection也很重要。我第一年在georgetown,summer去的是DC District Court,就是華盛頓特區的聯邦基層法院,我們judge收的四個實習生裏有兩個georgetown的,一個virginia和一個columbia的,目測都是各自學校的top 10%。
我認識的同學裏(都在T14)第一年暑假拿到的實習(位於美國境內的)有但不限於:SEC,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各個城市的DOJ,SDNY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全美基層法院最難進的一個,競爭非常激烈), NY Supreme Court (紐約的state trial court),vault排名10-50的firm不等。
具體能進什麽級別的所很難說,因為第一年去律所是少數,而且因為有diversity scholarship這個東西的存在,很可能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確可以去非常厲害的firm~但是這個非常之難啊,運氣成分很大,而且還要寫personal statement,所以人家看你順不順眼就很重要了....我作為一個asian female,成績也不錯,投了十幾家firm的diversity,一個麵試都沒拿到............
噢對了,之所以第一年的summer很好找,是因為通常不會通過這份實習而拿到一個正式工作的offer(律所除外) 所以第一年的實習隨便找找就好了嘛,通常隻要是跟法律有關的都可以。
2L實習主要看成績,非常predictable。
2L的實習的律所=畢業後permanent employment的offer
2L實習拿到律所的方式:90% on-campus interview
2L拿到什麽級別firm,第一年的成績起了決定因素。除此以外,第一年在什麽學校也很關鍵,因為不同學校oci的政策不一樣,有的學校的政策100% lottery,可以保證學生拿到更多第一輪麵試的機會 (不管成績好不好都通過搖號的方式拿麵試)...有的學校有一部分pre-select,就是說能不能拿到麵試跟第一年的成績有關,pre-select的比率隨著學校排名的下降而上升。這個太複雜了= =有興趣的我再細說
眾所周知,on-campus interview的麵試有兩輪,screen interview和callback。對於完全lottery的學校,在screen階段能拿到什麽級別firm的麵試跟成績完全無關,因為是搖號的...所以看你的bidding strategy(就是決定要投哪些律所以及如何排序....擦這個解釋起來好麻煩)....蛋素!一大部分人都會在screen階段被過濾掉,拿到callback以後才可以談談拿offer的可能性了,而callback階段能拿到什麽級別的offer,90%看成績,其他的什麽個人經曆雜七雜八的能占個10%?
T14拿callback的情況不太一樣,排名越靠前的學校,對於成績要求的越低。比如說Yale基本上人手一個callback,Columbia是起碼top 50%的成績,Georgetown則是前30%了。
從callback到最終拿offer的概率也是根據學校和律所有所不同的,有的律所是那種第一輪screen很嚴格,但進了screen,在callback階段拿offer的概率幾乎是100%(比如說我們firm....),有的律所則是screen一個不淘汰,到了callback階段再涮人。但是取平均值,做一個粗略的估計的話,大概是40%-60%的成功率。
至於“什麽級別的律所",其實默默覺得身邊大多數人都覺得能有個firm去就不錯了,因為美國的律所起薪都是16萬刀,在薪水上其實沒啥差別。而且律所嘛,vault排名真心不太重要,關鍵看跟你的個人興趣和職業選擇合不合,你想要去哪個market(DC, NY, or San Fan),以及律所的工作氛圍怎麽樣,是free market還是有一個central assignment system,是鼓勵social還是鼓勵加班....
我認識的人裏麵(不限於中國人)去的firm有:Cravath, Sullivan Cromwell, Skkaden, Davis Polk, Simpthon Thathcer, Paul Weiss, Cleary Gottlieb, Latham, Sidley Austin, Ropes & Gray...
什麽你問我為什麽都是V15的大firm?因為這些offer基本上都是Yale今年那群喪心病狂的transfer們拿的,我有一個同學(非常非常diversity的美國人),V20的firm裏拿了13個offer......然後每天就聽他說哎呀A firm culture很好的我好想去,啊但是B firm在紐約啊我喜歡紐約!媽蛋A和B的offer我一個都沒拿到......
在找工作階段,在路上碰見個同學,聊三句裏麵兩句不離law firm,基本都是“你去哪個所啦”“喔我認識誰誰誰也去那個所你認識嘛”“認識認識呀昨天offer dinenr上看見了”“欸你知道那個誰誰誰去哪了嗎”“不知道啊但我知道他有某某firm的callback”“天啊那個firm的callback超級變態的他一定死慘了”......諸如此類........
JD畢業後OPT是12個月,基本上vault 100的firm都會給辦工作簽證。
secondary market會不會給辦工作簽證並不了解,但是應該是有的。
vault 100的firm基本都會給辦工作簽證,隻要能拿到offer,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五年內和十年內的就業情況,基本看個人選擇吧。似乎中國人有一條很通用的path就是進big law做corporate,然後待個五年左右跳去做in-house counsel。不過不要被stereotype套住!我就不想去做in-house!
因為我接觸的senior的律師基本都是美國人,所以不太了解中國人五年內十年內都去幹嘛了= = 美國人有留在律所努力當par的,有從大律所跳到小一點的律所去當par的,有去政府的有去法院的有去法學院教書的....
中國人似乎可以待個四五年然後回國拿global pay?好吧其實我也不知道我五年後十年後要幹嘛= = 似乎完全沒想過這個問題耶....
有一些美國律所有英國辦公室,也有一些英國律所有美國辦公室。
比如說sullivan & cromwell有london office,第二年summer的時候就可以跟他們要求在紐約待一個月再去倫敦待一個月,據說律所是會負擔你機票和一個月的酒店費用的。也聽說有一些無良的美國人跟律所說如果你不讓我summer去倫敦玩我就不去你們那兒了......
一些英國所,比如allen overy, freshfield, linklaters等等都在美國有辦公室,如果能通過oci進到他們的紐約辦公室的話,也許可以調到他們的英國總部去。因為我一個英所的callback都沒有所以也不太知道他們的policy到底是什麽....
-------------------------------------------------------
土與豆
我覺得仍然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這是T14的經驗 或者說 是T6甚至Yale的經驗 並不具有普適性 請不要將“T14”與“big law”直接劃等號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 “美國的律所起薪都是160,000”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vault排名前100的律所起薪範圍大概是145,000-160,000 這些就是我們常說的“big law” 這裏麵既有Paul Hastings,Clifford Chance這種在國內很出名的,也有Young Conaway這樣的Delaware奇葩
但是 世界上還存在著mid-size firm和small-size啊
mid-size的所分幾種 有的是boutique 專精一個或者幾個業務領域 有的是區域型律所(不過似乎現在人數在一兩百左右的所不管有沒有專精都管自己叫boutique......)
這類mid-size/boutique類的律所人數一般不多 office也不會有幾個 薪水也是可高可低
舉幾個栗子
之前學校OCI的時候有幾家德州做能源的律所來招人 起薪165,000+獎金 還有一家做房地產的 待遇這差不多這樣
不過成績要求是全A+ 有病
不過mid-size且腦子正常的所也是存在的 比如Beverage & Diamond 環境法全美第一 起薪110,000左右 不過這個所partner:associate居然是2:1 感覺也是有點厲害
哦對了mid-size雖然人不多 但是有的也是有可能和中國聯係很緊密的
small law嘛....從20人到solo practice 感覺沒什麽前途....
大概就是這樣了吧
不過在結束回答之前我還是想雞湯一發
我真覺得對於還沒進law school的少男少女來說 什麽五年規劃十年規劃挺扯的 首先 整個過程中不可控因素太多 律所招人雖然很大程度看成績 但是除非你能有碾壓式優勢 不然沒有什麽是一定的 反過來 你的社交能力 經曆 英語口語 個人性格 還有律所需求類型 都會為你的求職帶來很多變量
所以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做出嚴密 環環相扣的計劃 萬一其中某兩個環扣不上了 怎麽辦?
另一個做長期規劃的壞處在於 自己限製自己 JD對於中國同學而言好像是個負擔似的 好像上JD的同時就染上了“不去律所就會死”的絕症 而這種焦慮感在高年級前輩給低年級同學“傳授經驗”的時候 也會不自覺地傳遞到新人JD身上
所以另一個不在JD入學前做計劃的原因是:你對JD是什麽JD能幹嘛還處於一種不明覺厲的狀態 這個時候做了計劃 其實是限製自己的可能性 這一點我覺得韓國同學做得就很好 或許我接觸的人沒有代表性 但是中國同學特有的“國際學生口語差做不了litigation”和“除了律所哪也去不了”的固有觀念 在他們那裏並沒有 確實 政府有關的工作沒有公民身份做不了 但是還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啊
我個人是想去律所的 因為我不能自甘清苦 因為我追求驕奢淫逸的生活 但是如果你想救天下萬民於水火 法學院也會有你的位置
順帶一提 要是後一種 歡迎來Georgetown的Section 3
-------------------------------------------------------
知乎用戶,還是叫我法師吧...
前麵兩位已經表達的很詳細了。這周末加班,先列個範圍,慢點補足。
說些在中小所實習的個人感受:
1. 皆有可能:不挑食+田忌賽馬,靈活利用法學院之外的背景和經驗;
不挑食分兩方麵,法學院和工作。
首先說法學院。要說法學院就不得不說一下法學院排名。Holy Trinity最高,能進絕對去。沒聽說過這三所學校的學生擔心找不到工作的,好壞而已。要去大所當然還是要付出努力。T4-14次之,同理。14名開外的所有學校排名幾乎浮雲(T30可能還可以參考下,不過也別太當真),工作主要看城市,強龍難壓地頭蛇這個道理美國也適用。
工作方麵,我1L暑假開始一直到現在2L暑假,貫穿整個2L,我都在同一個IP所實習。1L下半學期期末考試期間投的,第二天電話就來了(理工科本科、會中文都有加分)。。。於是整個暑假就沒怎麽再找工作,OCI拿了幾個隨便應付了下,學校綜合排名不高,我的成績也不出彩,沒拿到二麵也是意料之中。小所氛圍相對放鬆,由於一直在同一個所,所以我也沒有體會到1L實習與2L實習有什麽不同。。。上周收到一位校友的邀請,很可能這個暑假有第二個實習要做,該實習與IP無關,不知道能走多遠,到時候來談體會。遺憾的是這個暑假沒時間刷白金獎杯了。。。
關於田忌賽馬,我還是想先講理工科學曆的彩蛋:
首先是專利律師執照。美國專利與商標局規定,隻有若幹符合規定的人員才能參加專利代理人執照考試(Patent Bar Exam)。參加Patent Bar需要符合1.學位/學分規定,2.移民狀態/工作狀態規定。這第二條是我最近才知道的,還在研究,歡迎有了解情況的朋友留言。即使滿足了學位學分規定,考生必須是持有美國綠卡/國籍,或者全職受雇於某律師事務所(國別不知有沒有要求)。。。所以看到很多美國學生2L暑假考過Patent Bar放到3L簡曆上,簡直羨慕嫉妒恨,我想努力都不讓。。。不過呢,很多律所隻要知道你符合第一條即可(sit for Patent Bar)。
進一步講,如果現在還是在讀理工科碩士的法學院申請者,不妨緩一緩。NYC這邊有不少JD前輩,都擁有美帝理工科博士學位(PhD)。期間優秀人才搞定綠卡,然後換了心情去讀法學院JD,然後去大所。這樣首先就不用擔心工作簽證的事情了,其次額外的背景在做IP時候更有優勢。一個大所IP人士如是說:法律方麵的我們能訓練你,但是科技方麵的律所沒有辦法教你。與我同校的一個中國姐姐也是走這條路,Pharmaceutical Doctor後,CDC工作X年期間EB1搞定綠卡,2L暑期實習OMM,在芝加哥IP Job Fair找到。對於理工科背景的JD來說,如果想長待美國,不妨好好利用這些,PhD/JD不僅更好找工作,而且在NYC大所起薪是180k(非理工科PhD的NYC大所普通一年級律師是160k)。不過,讀Ph.D不是一條簡單的路,自忖撐不下來的也沒必要浪費青春。
對於其他中國留學生:
全科律師應該是絕大多數大所給出的職位。中國人數學好。有不少我認識的非理工科JD最後去做稅和公司法了。貌似是個可以發揮中國人優勢的方向。非理工科美國人數學有多爛簡直無法想象,感覺他們不是人類。。。
2. 非STEM專業都是不超過1年的OPT。如果在學位期間使用過CPT,請注意不要累計超過12個月,否則OPT失格(參見Practical Training,謝謝@陸柯良提醒)。工作簽證應該沒問題,現在不僅大所,也有一些小所幫辦。不過,這兩年瘋狂的H1B工作簽證抽簽情勢下,國際學生身份可能給畢業後長期留美工作帶來一定阻礙,抽簽麵前人人平等,不分大小所。身邊有不少JD LLM朋友被沒抽中搞得很心煩。。。近期未聽說律所幫辦綠卡的,想長待美國取決於事務所。
萬一沒抽中,那就得去和所裏商量接下來該怎麽辦。舉個可比性未知的例子,我有個同學是建築師,在知名建築事務所P工作,雙碩狗,今年H1B沒抽中。P所作為美帝國知名建築事務所,老板除了罵移民局,就是說抱歉。。。現在還在和所裏商量是不是明年再抽一次。。。保佑他。。。
五年十年都是很久遠的未來,天曉得。。。英語不地道是劣勢,但會中文也是優勢。聽大所前輩說大所美國辦公室裏,一個人的中文能力對工作幾乎沒加分,原因沒細問,但我能想象。我在中小所裏體會到了些許不同,但也就那麽一丁點兒。
3. 從美國轉到英國辦公室:不知道。雖然有點跑題,但現實生活中碰到的例子是:目前實習的所裏,之前的中國JD前輩工作幾年後,去了某英國知名所上海辦公室。
最後,關於工資:
美國的工資按區域消費水準不同而有所不同。舉例,三藩-矽穀地區和大紐約地區大所一年生是160k左右(理工類博士頭銜對工資有加成),聽說同等級的在亞特蘭大貌似是120k-14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