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中醫中的氣

本帖於 2018-10-22 15:14:54 時間, 由普通用戶 stonebench 編輯

中醫中的氣是一個爭論不清的概念。

反對中醫的人說氣這種東西測不著,因此是胡說。

堅持中醫的人則說這種東西確實存在,還能極深極細到從肚臍和毛孔出入,沿著經脈周轉。

在俺看來,這是把兩個不同的概念混起來了。如果我們把這兩個概念分開,可能會對認識氣有幫助。

這兩個概念,一個是有形有質的,一個是無形無質的。

有形有質的,它更接近科學的基於物質特征的定義。比如,比如空氣的氣,氧氣的氣,霧氣的氣,可以通過呼吸在人體內出入,影響人的情緒與健康。這個解釋是客觀的,準確的。但不是唯一的。

有形無質的,則更接近於一種功能特征的定義。比如書卷氣的氣,不是書卷的氣化形態,而是受書卷影響而形成的特征,又如手氣,運氣,習氣等等。這個定義不是基於物質,而是基於功用、屬性、特征或者趨勢。這種“氣”可以感知,卻無法捕捉,無法量化定義。比如,科學還沒有辦法測量霸氣、洋氣、正氣、邪氣,但中文為母語的人都可以感受。

受世俗思維與西方思維影響,國人對氣的這兩種含義已經不太注意了-----反正都是氣。結果,就是世俗思維中可感受的方麵成為氣的主要定義,以至於一聽中醫說氣,科學愛好者就認定這是一種物質,進而要測一測,量一量。測不到就起而攻之。古人也有這種誤解,現代人有這種誤解當然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在更多時候,中國哲學與中醫中的氣其實是在講屬性與功能。比如木氣條達,就是舒展的功能與特性。這種屬性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根本就是不是具體的物質。比如春天草木發榮,就是機體內的水分子因溫度升高而活躍的結果。但溫度與水分子都不是宣發之氣,而且除了這兩樣,你也沒有辦法找到這種有形有質的氣。那種中醫與非中醫所說的肝氣,木氣,陽明之氣(?)其實都是這樣一種屬性,它們是用不同的名字來概括一種功能,而不是組成這種東西的細微的物質。

這是中國認知傳統與西方認知傳統不同的地方。西方喜歡形而下,鑽到形質裏邊去,中國喜歡形成而上,升到抽象的功能屬性層麵。

現代社會絕大多數中醫也不細究氣的基本定義了,也把它當成一種具體的物質來理解,就更不用提那些挑戰中醫的科學信徒們了。

其實,如上所述,氣作為功能與屬性,一定會在物質中體現出來。比如打坐或者站樁有八觸,麻啦癢啦,說是氣活動的表現。但其實不是有一個氣從無到有地出現了活動了,而是身體部位之間改變諧調方式而帶來的感受。這種“氣”不是物質,當然也不能通過分析物質而找到。再強大的科學,也無法通過分析車輪的轉動來確定拉車的牛的樣子。

如果硬要比喻,還可以想象一下足球或者籃球比賽。你能用科學儀器量化分析這個球隊的隊員的生理特征來得出這個球隊的戰術嗎?你不能。那麽是不是這個球隊就沒有戰術呢?絕對不是。

氣的概念就是從“戰術”的角度來觀察分析物質世界的規律與本質。無論你有沒有辦法測量它,捕捉到它,它都存在。任何東西,隻要存在,就有它自己的規律,對這個規律的把握,就是中國古代的氣的體係。

這種理論體係當然有弱點,就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把握,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作用不是那麽直接那麽明顯。一個更大的缺陷是氣的思維讓中國人特別重視關係,而且關係特別重要,特別靈活:)

這種體係的優點是,如果你體證存在的真實麵目,它可以讓你不走彎路-----氣就是有形與無形溝通與轉化的中介。體會到氣,就可以會體天與人的關係,生與死的真實,本質與現象的契合,本體與功用的統一。

當然,這需要極細的分辨與極堅的意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